一年級春節的小報圖片
導語: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 歡度春節 統佳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一年級春節的小報圖片,歡迎借鑑!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小報
春節的作文
說到春節,想必大家都會很興奮吧,我也不例外,還是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春節吧。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全家歡歡喜喜的吃了團圓飯,又開開心心的看了春節聯歡晚會。當新年的鐘聲快要敲響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準備已久的鞭炮和焰花,到屋外和小夥伴們一起燃放。
一到屋外,許多大人和孩子已經在外面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已漸漸響了起來,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孩子們都在旁邊捂著耳朵駐足觀看。
爸爸提前把炮擺放好,離12點還有10秒鐘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數起來,10、9、8、7、6、5、4、3、2、1一聲令下,爸爸點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的聲音響起來,全家人的眼睛都盯著那掛炮,隨著火花的快速移動我們的眼睛也隨著它移動,直到最後一聲停止,我們也歡呼起來“哦!過年了!新年到了!”
邊上大型的單個爆竹、煙花也飛上了天空,煙花聲、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爸爸點燃了煙花,“噴”的一聲,一個接一個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接著又像孔雀一樣展開羽毛在空中消失了。美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真是燦爛壯觀的景色!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活動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舊佈新、迎春納福、乞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介紹:
春節是我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我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jr/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習俗
春節是我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了貼紅色紙類製品(貼紅春聯、紅窗花)、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小年
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七臘八就開始了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
春節習俗 祭灶
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灶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牆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