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1

數學課上的腦力勞動是思維的試金石。孩子們數學題做不會,大多是因為他還沒真正地學會思考。學生只有真實地感受習題就是生活中運用的,再透過不斷觀察、思考到最終的理解,他也就成功了。

蘇氏在本條講述了他的一個學生彼特里克的故事。一個“頭腦遲鈍”的學生,在很長時間裡都無法理解算術應用題的題意。蘇氏透過帶領他到自然界裡去注意人們在勞動過程中解決的許許多多的應用題,使他透過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實質。他依次教給孩子去觀察和對比各種事物、各種屬性和各種現象——即教給他們看出事物的相互作用,努力使孩子理解數的依存關係,使他相信這些依存性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現實存在的。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並不是要求孩子馬上就學會計算和運用數字,而首先是應當讓他理解各種依存性的實質。最後,透過這一過程的努力,這個孩子終於能夠獨立地解出應用題,他興奮地跑回家告訴媽媽和奶奶,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

在現實的工作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比如三年級的學生在做求四邊形周長相關的數學題,透過練習學生們大多都學會求周長方法時,題目發生轉變:出現了一塊菜地圍籬笆,它有一面是靠牆的。學生做這樣的習題,通常是按照長方形的周長直接就求了,不管你怎麼提醒他總能把那一面牆不需要圍籬笆給忘記了。這時候,你並不能就此判定孩子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不會有大的進步了。畢竟孩子的思維不只是停留在這道題上,我們應該充分地去相信他們,讓孩子多加的練習,亦或是帶領他們走到自然中多觀察。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足夠的耐心的,一年不行,那再一年呢!你要堅信終有一天,他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相信他們是能行的。

正如書中所說,思維就是一顆花,它是逐漸的積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們用這種汁液,細心而耐心地澆灌它的根,讓它受到陽光的滋潤,終於一日,它的花朵就會絢爛綻放。讓我們充滿期待,教會兒童思考,在他們面前展開思維的最初源泉---周圍的世界。讓我們把這種認知的歡樂給予兒童吧!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2

在這個網路時代,人們大都心浮氣躁,難得有這樣一個讀書的'機會,迫使自己坐下來,靜下來,慢酌時光,細品香茗,文字一點點浸潤了心靈,竟然發現,這樣的讀書時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從教20餘年,總覺得自己能無愧於心,今天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才發現,教育是一門藝術,講究了教育技巧會做得更好。書中講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質量),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讀到此處,我趕緊用筆標記,反思自己的教學,現實是關注每一個學生成了口號。在課堂上,我真正關注到他們的個體差異了嗎?內心安慰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靜待花開,但花開是靜待就可以的嗎?不禁汗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1,個別對待。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異的,萬不可一刀切,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進行中考複習時,程度差一些的同學,可在基礎部分,字詞、病句、詩文填空的題目上多加練習,夯實基礎。程度略好些的同學,就在閱讀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閱讀水平,增大閱讀量。喜歡寫作的同學,可在作文上勤加練筆,培養寫作能力。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提升的樂趣。

2,點燃火花

“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著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課堂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進行腦力勞動,並從中得到快樂,這份快樂源於自己內心的成就感,也來自於老師的肯定和賞識。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較差的孩子,自習課上她認真地背誦《出師表》,課下一查卻只背過了兩段,很是惱火,卻耐著性子去鼓勵,去欣賞,我看到她的眼中閃爍著光亮,後來,竟一段一段的將全文背誦下來。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這是每個孩子內心的真實,那我們就去欣賞他們,點燃他們希望的火花。

雖然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過程也不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用技巧去關注、去引導,相信,我們學校的花園裡定會花兒朵朵開,美麗處處有。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後感3

假期裡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本書。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著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觸動了我的靈魂。書中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中,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不僅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裡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但書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回顧自己踏入教師行列十幾年,感到很慚愧。這不禁讓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師,每每看到他們在點評課上滔滔不絕、句句精闢的點評,對他們更是羨慕和敬佩。他們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每天去閱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閱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麼,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我想,這將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要不間斷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