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勸齊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晏子勸齊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晏子勸齊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晏子是怎樣勸說齊王的。
教學重難點: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知道晏子是怎樣勸說齊王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興趣引入:
1、出示晏子圖片,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名叫晏嬰,是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愛國憂民,敢於說真話,在諸候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2、今天我們就學習發生在晏子和齊王之間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指導“勸”的寫法。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篇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找到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同桌同學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3、螢幕出示生字詞。
(1)滴一滴雨齊國已經很久沒有下一滴雨了。
滴商
注意:滴的右邊是什麼?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
(2)誰
(這個字的讀音是什麼? shéi shuí
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
那我該求誰呢?(指導讀出語氣。)
(3)加一加:
又+力=勸
用勸組詞勸說規勸勸導勸架
能用勸說一句話嗎?
(4)猜字謎:
一棵古樹。枯枯黃
給枯換偏旁:古故姑固咕
換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讀音上有什麼不同?
(5)稼莊稼(稼的本音讀幾聲調?在莊稼這個詞裡讀幾聲調?)
河水乾了,田裡的莊稼也枯黃了。
用什麼辦法記住稼?
(6)灌溉(灌溉是三點水旁,說明什麼?灌溉是什麼意思?)
餓肚子有了井水的灌溉,齊國的莊稼慢慢變青了,百姓也不再餓肚子了。
(給慢慢找個近義詞,餓找反義詞)
三、認識了生字詞,指名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螢幕:課文寫齊國很久沒下雨,齊王準備向山神和河神求雨,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勸說齊王向百姓求雨。齊王接受了勸告,讓全國各地多挖水井,莊稼得到灌溉,百姓不再餓肚子。
2、默讀課文,想想晏子勸齊王的原因和結果是什麼?板書:求雨→挖水井
結果他這個辦法能行得通嗎?
3、一個國相,竟然敢勸說自己的大王改變主意,他要冒多大的風險?他究竟是怎樣勸說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的2---6自然段。
4、兩人小組讀完相關的段落後討論,晏子勸齊王勸了幾次?每次都是怎樣說的?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5、第一次:求山神有什麼用呢?山上的草木好比是山神的毛髮,這麼長時間不下雨,山上的草木也要枯死,難道山神不想下雨嗎?山神要是能叫天下雨,大雨早就下了。
意思是求山神沒有用。讀,體會。
第一句是個什麼句式?(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怎麼改?反問句和陳述句哪一句語氣更重一些?)再讀讀這句。
這句話中還有反問句嗎?找出來改成陳述句,比較哪個語氣更重些?再讀讀。
這句話裡還有一個比喻句,是哪句?哪個詞是比喻詞?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兩大組比賽讀。
6、第二次:求河神也沒有用啊!水裡的魚蝦好比是河神的百姓,天再不下雨,魚蝦就會死光,河神比我們還著急呢。
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求河神也沒有用)讀,體會。
這句裡的比喻句是?把什麼比作什麼?
指名讀,男女生讀。
7、齊王聽晏子這麼一說就茫然了,問晏子:那我該求誰呢?晏子說什麼?
第三次:求我們的百姓啊!
晏子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自己讀,體會。指名讀。
8、你認為晏子是個怎樣的人?他一開始為什麼不直接讓齊王去求百姓?
9、分角色讀2---6段。
四、寫字指導:
書寫筆畫較多的“誰”。
五、作業:晏子還有很多智慧的故事,比如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等,透過各種方式瞭解這些小故事,下節課來交流。
《晏子勸齊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5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悟晏子的聰明才智。
3.激發學生閱讀歷史故事的濃厚興趣,從中學習古人尊重自然規律、戰勝自然災害、造福人民的智慧。
【重點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
難點:弄懂晏子是怎樣勸說齊王的。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和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我國曆史上有一個時代,叫做春秋時期,距現在大約有兩千五百多年了。當時的齊國(在地圖上指出齊國的具體位置)由於很長時間沒有下雨,河水乾了,田裡的莊稼也枯黃了,齊王很著急,決定向山神求雨。齊王求來雨了嗎.大家讀了課文就會知道。
二、出示課題,簡介晏子
1.認讀“晏”字,感知音、形。
2.介紹晏子。
名嬰,字平仲,春秋時代齊國夷維(現山東省高密縣)人。齊國的國相,有名的政治家,很有才能。到了高年級,我們還將讀到《晏子使楚》等表現晏子聰明才智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結合插圖,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四、自學生字,巧記字音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2.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本課生字的構字特點,用自己最拿手的'辦法識記生字。
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枯”。可提示學生:“滴、灌、溉”都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旁。
五、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學生反覆讀課文(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問題邊讀邊想,然後展開交流。
(1)晏子為什麼要勸齊王.(師生合作介紹山神、河神的資料。)
(2)晏子是怎樣勸齊王的.(理解晏子話的意思。)
(3)晏子勸齊王的結果是什麼.(說一說為什麼說求山神、河神不行,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講一講怎樣抗旱。)
(4)你覺得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朗讀指導。
(1)指導學生練習熟讀。
請同學們先出聲認真讀幾遍課文,試試看,能否做到讀得正確無錯字,讀得通順,不添字、掉字。
①同桌之間互相聽一聽,把感受告訴對方。(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比如“水、莊、山、神、受”等。)
②教師範讀,告訴學生朗讀課文要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讓學生在反覆練讀中,學會朗讀。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啟發學生帶著對晏子敬佩的心情朗讀課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語氣。
①邊讀邊想象齊國大地乾旱的情景,體會齊王求雨的急切心情。
②你對晏子這個人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能把自己此時的心情透過讀書表現出來嗎.(敬佩、喜愛)
③晏子和齊王是君臣關係,結合文中插圖上的場面,想想看:晏子勸說齊王時幾次講話的內容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呢.(真誠、自信、恭敬)
齊王的話怎樣讀.(急切、真誠)④創造性朗讀。(根據個人的閱讀體會,加上閱讀提示語。如,齊王誠懇地望著晏子說:“那麼去求河神吧 !”齊王急切地問:“那我該求誰呢.”)
⑤晏子勸說齊王時,並沒有簡單地否定齊王的意見,而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說明理由,可見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根據以上的理解,自己先練讀幾遍,然後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之間展開比賽。
六、鞏固練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給生字“枯”找朋友組詞語。如:可以組成:枯黃、枯樹、枯枝、枯葉、枯草..
2.分組比賽讀詞語卡片。
七、指導寫字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田字格里的範字,會寫的字,怎樣記住字形呢.它們的間架結構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有什麼特點.(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2.教師示範。
3.指導描紅。描紅時應該注意什麼.(“勸”字,第二筆是點,不要寫成捺;“枯”字左邊木字旁的第四筆是點,不要寫成捺;“稼”字的第五筆是點,不要寫成捺,最後一筆是捺,不要寫成點;“餓”字的第三筆是豎提,第八筆斜鉤要寫得稍長一些。)
4.比一比哪些同學仿寫得正確、端正、好看。
八、整體回顧,自談收穫
1.透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告訴老師和同學們,自己有什麼收穫嗎. 2.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晏子的故事,可講給同學們聽。
《晏子勸齊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滴、枯、灌、溉”四個生字;會寫“勸、餓、枯、神、稼、誰”六個生字;會寫 “餓肚子、枯死、莊稼”三個詞語。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晏子的聰明才智。
4、練習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
教學難點:感悟晏子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卡、詞語卡、錄音機、錄音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會認的4個生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練習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
1、指導學生認識“滴、枯、灌、溉”四個生字。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3、練習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認識“灌、溉”兩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一)認識晏子。
同學們,我們學習古詩的時候知道了我國的唐代和宋代。今天我們要學習我國曆史上另一個朝代的一篇課文。這個朝代叫“春秋戰國朝代”。學習課文前,請同學們認真聽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朝代有一個國家叫齊國,齊國有一位名叫晏子的大臣,他的個子很矮。有一天,齊王派他去訪問楚國,楚國國王想捉弄他,在城門的旁邊挖了一個小洞。晏子來的時候,楚國國王讓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小洞進入。晏子知道楚國人想取笑他,便想了一條妙計。他說“我今天是訪問狗國,要鑽狗洞。”楚王聽說了,沒辦法,只好叫人開啟大門,請晏子從城門進去。
同學們聽了晏子的故事,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聰明機智、口齒伶俐)
(二)釋題。
1、過渡。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晏子勸齊王》。(板書:30、晏子勸齊王)
2、釋題。
(1)讀準題目,指導“勸”字的書寫(老師邊寫邊講,“勸”的結構、部首,筆劃,學生書空,組詞:勸說,勸告)
(2)瞭解晏子和齊王的關係
晏子是齊國的大臣,齊王是齊國的國王。國王的話,大臣不能不聽。
(3)質題。
再讀課題,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老師小結重點問題,板書:1、晏子為什麼要勸齊王?2、晏子是怎麼勸齊王的?3、勸的結果怎麼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故事匯入能讓學生高度集中精神,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本篇課文的難點之一是感悟晏子的聰明機智,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在開始的匯入語上就把難點滲透進去,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內容。
1、帶著黑板上的三個問題,聽課文錄音。
2、指名講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默讀課文,具體感知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完成小黑板上的填空題。(出示小黑板)
2、出示小黑板,請學生回答填空。
課文主要講了_______久旱無雨,______決定向______求雨,______勸______不要求______、______,應該求______。齊王______了勸告,讓全國各地多______灌溉農田,齊國的莊稼______,百姓也不再______。
【設計意圖:本環節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步瞭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用完整語言複述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學生自讀課文,標記會認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預習的時候就標記好)
(二)提出要求,小組學習會認的生字。(時間要充足)
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不懂多問。
2、給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
3、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4、識記生字,介紹識字方法。
(三)檢查自學情況。
相機強調以下情況:
1、“滴”組詞“一滴雨、滴水、點滴、滴水成冰”等;偏旁是“氵”,字意跟水有關;區別“滴”和“商”;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氵﹢啇﹦滴”。
2、“誰”有兩種讀音,分別是“shéi”,和“ shuí”,左中右結構,區別“難”、“誰”和“堆”;強調右邊共四橫,是“隹”不是“住”; 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又﹢隹﹦難”;可以用“換一換識字法”記住,把“難”的“又”換成“訁”就是“誰”。
3、“勸”讀音“quàn”;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又﹢力﹦勸”;可以用“換一換識字法”記住,把“功”的“工”換成“又”就是“勸”;用“勸”說一句話。
4、“枯” 可以組詞“枯死、枯黃、枯萎”等;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木﹢古﹦枯”;可以用“換一換識字法”記住,可以給枯換偏旁的字:古、故、姑、固、咕,區別換了偏旁的字和枯字在讀音上的不同;可以用“編一編識字法”記住,“一棵古樹。(枯)”。
5、“稼”的本音讀第四聲,在“莊稼”這個詞裡讀輕聲;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禾﹢家﹦稼”; 可以用“編一編識字法”記住,“禾苗的家。(稼)”。
6、“灌溉”都是“氵”,表示“灌溉”跟水有關;“灌”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氵﹢艹﹢口口﹢隹﹦灌”;“溉”左中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識字法”記住,“氵﹢既﹦溉”。
(四)小結識字方法。
(五)以各種遊戲的形式鞏固生字詞的讀音。
(六)送生字回家,指導朗讀句子。
出示句子:
1、齊國已經很久沒有下一滴雨了。
2、那我該求誰呢?(指導讀出疑問語氣。)
3、河水乾了,田裡的莊稼也枯黃了。
4、有了井水的灌溉,齊國的莊稼慢慢變青了,百姓也不再餓肚子了。(給“慢慢”、“餓”找反義詞)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任務比較重,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先提出學習要求讓小組互助學習,利於學生互相督促幫助學習;再檢查自學情況,利於查漏補缺,強調重點;接著小結識字方法,讓學生學會識字規律,助於平時自學;再接著以各種遊戲的形式鞏固生字詞的讀音,讓學生的學習情緒得到提高;最後把會認的生字放回課文句子中,指導朗讀句子,此環節由易到難,潛序漸進,降低了學生朗讀的難度,利於突破“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這個難點。】
四、讀通課文,指導朗讀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導朗讀,讀通句子。
【設計意圖:讀通課文,為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五、小結內容,明確目標
1、小結本節課內容。
2、明確下節課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小結本節課內容,為學生梳理各知識點;明確下節課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設計意圖:作業的設計利於鞏固學生剛學過的知識。】
作業設計:
一、用“—”標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一滴雨(dī dí) 枯黃(kū ɡū ) 灌 溉(ɡuàn ɡài ɡuànɡ ɡài)
板書設計:
26、晏子勸齊王
臣子 國王
1、晏子為什麼要勸齊王?
2、晏子是怎麼勸齊王的?
3、勸的結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