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工作計劃範文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彙編七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認真思考工作計劃如何寫了。什麼樣的工作計劃才是好的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 :唱《紅眼睛綠眼睛》、《小胖胖》、《小螞蟻》,聽《做個好娃娃》,律動 音樂遊戲。

第二單元:唱《小雨沙沙沙》、聽《春天音樂會》、《春天悄悄來》,我的創造音樂遊戲。

第三單元:唱《詠鵝》、《小動物唱歌》、《小毛驢爬山坡》,聽《口哨與小狗》。

第四單元:唱《乃呦乃》、《勇敢的俄倫春》、《保護小羊》,聽《杵歌》、《快樂的羅梭》,《我家門前有條河》,集體舞。

第五單元:唱《快樂的孩子愛歌唱》、〈〈幸福拍手歌〉〉,聽《節日舞曲》、〈〈多快樂呀多幸福〉〉,採集與分享

律動(1)(2)。

第六單元:唱《藏貓貓》、《數蛤蟆》、《蝴蝶花》,聽《小貓釣魚》、《糖果仙子舞曲》、《玩具兵進行曲》,採集與分享歌表演 我的創造 。

本冊教科書共有六單元,每個單元有三個整合塊組成,即演唱、聽賞、活動。其中活動設定了“歌表演”、“律動”、“音樂遊戲”、“集體舞”、“我的創造”、“採集與分享”。整體教學內容體現《課標》的理念,體現音樂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讓一年級的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透過不同型別歌曲的演唱,培養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生活的情感。透過“動”初步培養學生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合作意識。讓學生認識並學會使用小樂器。透過“聽”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讓孩子們從小體驗音樂活動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把音樂課變成學生們樂於投入的生動活潑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線的新鮮感和幸福感,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在生動活潑的音樂中,體驗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活潑、歡快的情緒,由好奇而產生對音樂課更濃的興趣。在活動中顯現出探索的精神與合作的意識。

2.能認識課本中幾種學習音樂的標誌。

3.樂於參與歌表演、音樂遊戲、律動等生動活潑的音樂學習活動,並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積極進取和團結友愛的美好感情核對音樂的愛好。並能用身體語言更好地表現音樂情緒。

4.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時能注意表現不同節拍的特點,能區別並使用柔和、連貫與頓挫、跳躍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表現力有所增強,透過演唱和遊戲活動初步感受節奏的長短變化,感受合作的樂趣。

5.在聽唱動的活動中感受童年學習與生活的快樂和勞動的樂趣,能顯現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音樂活動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6.能注意集中的聆聽音樂,對音響世界有探索的興趣,初步瞭解民族打擊樂器及我國的鼓文化,能聽辨課堂提供的音樂。用線條、色彩表現自己對聲音特點的感覺,嘗試用歌聲、體態語言、樂器等表現音樂的情緒。嘗試製作簡單的打擊樂器。

三、教學思路基本理念

1.以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努力遵循學生的審美髮展與身心發展的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與審美需要,轉變單純進行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教學的觀念,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培養。

2.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努力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加強對學生音樂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在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與反思,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審美學習情境和展現音樂潛能的“舞臺”。

3.

現人文學科的共性與音樂教育個性的統一。重視原來音樂教育中相對薄弱的人文內涵,注意對學生人格成長的整體關懷,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機會關注中華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音樂與藝術、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絡,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人文精神的薰陶。

4. 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以觀念更新為先導,處理好內容選擇的經典性忽然時代性的關係。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積極推動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四、主要策略

1.創設愉快學習音樂的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堅持綜合性學習和貫穿始終的評價形式。

3.尊重學生的意見,加強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繼續使用“課堂評價量化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做好課前充分的準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行“鼓勵性”原則,對在音樂課上取得成績和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使這些同學樂於學習,有成就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教學進度 周 次 內 容

第1周 1唱《紅眼睛綠眼睛》、律動 ,

2唱《小胖胖》、音樂遊戲。

第2周 1唱《小螞蟻》,音樂遊戲《小螞蟻》,

2唱《做個好娃娃》,集體舞。

第3周 1唱《小雨沙沙》,我的創造《奏一奏畫一畫》,

2聽〈〈春天悄悄來〉〉,活動〈〈春光好〉〉

第4周 1唱《雲》、聽《小雨沙沙沙》,

2唱《春天悄悄來》、聽《雲》。

第5周 1聽《春天音樂會》、 我的創造(1)(2)(3),

2《春天音樂會》動一動。

第6周 1唱《小動物在唱歌》

2聽《小動物在唱歌》、歌表演

第7周 1唱《詠鵝》,聽《口哨與小狗》,

2聽《詠鵝》,唱《小毛驢爬山坡》。

第9周 音樂湖 看圖聽故事

第10周 五一長假

第11周 1唱《乃呦乃》,

2活動《乃呦乃》,聽〈〈杵歌〉〉。

第12周 1聽《快樂的羅梭》, 律動,

2唱《勇敢的鄂倫春》,律動。

第13周 1聽《保護小羊》,歌表演《小猴子》,

2聽《我家門前有條河》,律動

第14周 1唱《快樂的孩子愛歌唱》,律動,

2聽《多快樂呀多幸福》,我的創造(1)(2)。

第15周 1唱《幸福拍手歌》,音樂遊戲 ,我的創造,

2化妝舞會。

第16周 1唱《藏貓貓》,唱《數蛤蟆》,我的創造,

2唱《蝴蝶花》,歌表演。

第17周 聽〈〈玩具兵進行曲〉〉

第18周 複習

第19周 考察

第20周 考察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來塑造、表現、創造音樂美,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是:努力發展創造性教學,豐富學生想象力和發展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可我們學校有專用的音樂教室,可音樂教學裝置不齊全,如:鋼琴只有一臺,打擊樂器幾乎都沒有.說真的,要想把音樂課堂上的豐富多彩是很難的,只能進行了“互動式”教學實踐,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3)班的音樂老師。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2、以審美為中心;

3、以文化為主線;

4、加強實踐與創造;

一年級下冊共編成10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如: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如第六課《我有一雙萬能手》中歌詞從我是一個誰?還會有什麼本領?讓學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後——“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五、教學目標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需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它就會像“和風催物、春雨潤田”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3、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具體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透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透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透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六、教學重點、難點、思路分析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學思路: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透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七、主要教學措施

1、面向團體,因材施教;

2、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5、音樂教學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透過遊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6、改革評價機制。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八、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透過課堂教學。

(2)、透過藝術節活動。

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九、各單元單元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具、基礎訓練內容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第一單元:春來了

1. 透過欣賞木琴獨奏《小松樹》,瞭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樂曲的情緒,在聆聽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2. 能熟練地演唱《再見吧,冬天》、《小小雨點》、《我和小樹來比賽》;能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節拍感;學會用輕柔的聲音演唱優美、抒情的歌曲,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活潑、歡快的歌曲;認識並會書寫簡單的節奏譜。

3. 能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創造活動,並對音樂的好奇心得以增強。與夥伴團結協作、共同探索的意識更為明確。

第二單元:媽媽的歌

1. 在音樂活動的體驗中,使學生能感悟到母親的溫暖與慈愛,懂得尊敬長輩、關愛他人是美好的品質。

2. 對不同國度、不同風格的搖籃曲有初步的瞭解,體會這類作品中蘊涵著的親切、輕柔的情緒與情感特徵。

3. 能熟練有感情地演唱《小寶寶睡著了》、《家家就是媽媽》,背唱《大樹媽媽》;並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情緒。

4.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表達力、創造、和他人合作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單元:唱著歌兒去勞動

1. 學生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到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勞動創造財富的快樂,併產生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幹的雙手的意識與願望。

2. 透過參與歌表演、律動等綜合性藝術活動,感受勞動歌曲的特點,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創造,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3. 學生學會用歡快、活潑有彈性的聲音唱歌,能熟練的背唱《勞動最光榮》,有表情地演唱《快樂的小木匠》。並學會用簡單的節奏為歌曲伴奏。透過簡單二聲部說唱練習,初步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藝術魅力。

第四單元 : 音樂故事會

1. 能從中瞭解其中故事,並能從童話、寓言類悟出道理。初步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內涵,懂得勤奮、謙遜是值得讚美的品格。

2. 有表情、整齊地演唱歌曲《大簏》、《守株待兔》,較準確地掌握後半拍起的節奏,能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頓音”;能聽辯童聲齊唱;在欣賞《龜兔賽跑》時,能根據音色及旋律特徵分辨兔子、烏龜的不同音樂主題。

第五單元:唱吧,跳吧

1. 學生在演唱、欣賞、集體舞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到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到生活的幸福。

2. 透過接觸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特點的音樂作品,對其產生興趣,以及音樂作品的多樣化有初步的瞭解。

3. 能專注地聆聽音樂,整齊地演唱《哈里羅》、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並能用動作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第六單元: 童謠說唱

1. 學生在聆聽和演唱歌曲及音樂活動中接受民俗文化的薰陶,初步感悟音樂與社會生活的聯絡。在各項活動中能積極、大方地表現自己,樂於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 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熟練演唱童謠歌曲《數蛤蟆》、《顛倒歌》等。瞭解學習相關的自然知識,拓展豐富的想象力。

3. 嘗試用歌聲、體態語言、聲勢、打擊樂器等表現歌曲中的情緒。

第七單元: 星空

1. 瞭解自然界的願望有所增強,心胸更為開闊,對錶現星空、宇宙的音樂作品產生一定興趣。

2. 能體會運用不同速度所表現的不同情緒、意境,感受到2/4拍、3/4歌曲的情緒。

3. 樂於參加創造性音樂活動,讓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發展。

第八單元: 夏天的池塘

1. 在“聽、唱、動”等活動中,學生能較準確地理解、表現本單母音樂作品的情緒與意境。

2. 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背唱《柳樹姑娘》,較好的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學生能專注地聆聽《夏之夜》的音樂,並能初步感受到其基本情緒及藝術表現力。嘗試用聲勢、體態語言等形式表現音樂的情緒;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來塑造、表現、創造音樂美,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是:努力發展創造性教學,豐富學生想象力和發展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可我們學校有專用的音樂教室,可音樂教學裝置不齊全,如:鋼琴只有一臺,打擊樂器幾乎都沒有。說真的,要想把音樂課堂上的豐富多彩是很難的,只能進行了“互動式”教學實踐,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3)班的音樂老師。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已下基本理念: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2、以審美為中心;3、以文化為主線;4、加強實踐與創造。

一年級下冊共編成10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如: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如第六課《我有一雙萬能手》中歌詞從我是一個誰?還會有什麼本領?讓學生自由想象。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後——“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五、教學目標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需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它就會像“和風催物、春雨潤田”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3、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具體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透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透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透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六、教學重點、難點、思路分析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學思路: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透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七、主要教學措施

1、面向團體,因材施教;

2、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5、音樂教學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透過遊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6、改革評價機制。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八、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透過課堂教學。(2)、透過藝術節活動。

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九、各單元單元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具、基礎訓練內容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來塑造、表現、創造音樂美,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是:努力發展創造性教學,豐富學生想象力和發展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可我們學校有專用的音樂教室,可音樂教學裝置不齊全,如:鋼琴只有一臺,打擊樂器幾乎都沒有.說真的,要想把音樂課堂上的豐富多彩是很難的,只能進行了“互動式”教學實踐,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3)班的音樂老師。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已下基本理念: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2、以審美為中心;3、以文化為主線;4、加強實踐與創造。

一年級下冊共編成10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如: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如第六課《我有一雙萬能手》中歌詞從我是一個誰?還會有什麼本領?讓學生自由想象。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後——“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五、教學目標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需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它就會像“和風催物、春雨潤田”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3、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具體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透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透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透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六、教學重點、難點、思路分析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學思路: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透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七、主要教學措施

1、面向團體,因材施教;

2、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5、音樂教學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透過遊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6、改革評價機制。

7、 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八、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透過課堂教學。(2)、透過藝術節活動。

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需要師生共同來塑造、表現、創造音樂美,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教學環境分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樂教育目標是:努力發展創造性教學,豐富學生想象力和發展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可我們學校有專用的.音樂教室,可音樂教學裝置不齊全,如:鋼琴只有一臺,打擊樂器幾乎都沒有.說真的,要想把音樂課堂上的豐富多彩是很難的,只能進行了“互動式”教學實踐,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3)班的音樂老師。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2、以審美為中心;3、以文化為主線;4、加強實踐與創造。

一年級下冊共編成10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採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如: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如第六課《我有一雙萬能手》中歌詞從我是一個誰?還會有什麼本領?讓學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後——“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五、教學目標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因素無處不在,它需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挖掘,它就會像“和風催物、春雨潤田”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3、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具體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透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透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透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透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六、教學重點、難點、思路分析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學思路: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透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七、主要教學措施

1、面向團體,因材施教;

2、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透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5、音樂教學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透過遊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6、改革評價機制。

7、 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八、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透過課堂教學。(2)、透過藝術節活動。

方法:示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透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的音樂課。從整體的水平看,兩個班的整體水平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但是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步較大,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個別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所改進。每個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棒的學生,他們在音樂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還存在著個別學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常規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學期對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三、教材分析

一年級下冊總共9課:《春天》、《放牧》、《手拉手》、《長鼻子》……讓學生了解幾首中國優秀的兒童歌曲和幾首優秀的外國歌曲,並配以群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獨唱等,這是一種以音樂為紐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杜鵑圓舞曲》、《春曉》、《牧童短笛》、《牧童》、《讓我們手拉手》、《鴨子拌嘴》、《小象》、《大象》、《火車波爾卡》《跳繩》、《小寶寶睡著了》、《搖籃曲》、《採蘑菇的小姑娘》、《鐵匠波爾卡》、《在鐘錶店裡》、《調皮的小鬧鐘》、《喜鵲串梅》、《猜花》等,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1.音樂表現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2)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木魚、碰鐘)

(3)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2)樂曲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體裁與形式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透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4.音樂風格與流派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5)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9首。

2.演奏

(1)學習木魚、碰鐘、鑔、大鑼、鼓的演奏。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3)綜合性藝術表演

(4)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5)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6)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3.識讀樂譜

(1)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2)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3)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2.即興創造

(1)能夠將詞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2)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3)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遊戲。

3.創作實踐

(1)能夠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與音樂。

(2)能夠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2)能夠透過廣播、電視、cd等傳媒聽賞音樂。

(3)能夠參加社群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2)能夠用簡明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3)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了解聲音與日常生活現象及自然現象的聯絡。

(2)能夠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接派情緒的音樂。

五、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完整地背唱所學過的歌曲,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能夠隨著音樂自由發揮想象力,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4.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六、教學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用輕鬆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喜愛音樂課。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4.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豐富課外音樂活動,以學生的愛好為主開展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習音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七、教學課時安排

課題課時數

第一課春天4課時

第二課放牧3課時

第三課手拉手4課時

第四課長鼻子5課時

第五課遊戲4課時

第六課美好的夜4課時

第七課巧巧手5課時

第八課時間的歌3課時

第九課猜一猜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