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作文8篇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下面是寒食節作文8篇,請參考。
【篇一:清明的思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篇二:清明生活】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只是今年我們家沒時間去掃墓。
還記得,我六年級那年,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目的地是雁蕩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張望。三月的春日,田野裡麥子正在吐綠。一畦畦一方方的麥田,如綠色的翠玉,鋪排著伸向遠方。遠方是閃耀著淡藍色光暈的太行山,層層疊疊的山峰相互交錯,映入你眼簾的是起伏蜿蜒的輪廓。犬牙參互,氣象崢嶸。讓我遙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戰爭,晉察冀軍區的將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敵人周旋著,號稱“名將之花”的阿布規秀,就被八路軍擊斃在黃土嶺上。田野裡還有樹木,土路邊的楊樹筆直挺拔,這時已吐出了億萬條芳香的花穗。路邊,可以看到杏園,成排的杏樹上開滿了雪白的花,這些白色薄絹做成的花朵,會讓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詩,一副古雅的畫。田間有幹活的人,他們沐浴在暖陽和風之中,有的翻地鬆土,有的澆水施肥,各忙著各的事情。
清明時節,田野間的土路上,時而會遇到走向親人墳墓的人。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還開著小汽車從遙遠的異鄉顛簸而來,為的是在親人的墳頭,擺上聊表心意的供饗,燃起冥幣,然後深深地長跪,磕幾個響頭,隨著紙菸的飄蕩,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跟隨著整齊的隊伍,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雁蕩烈士墓。
望著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緒萬千,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董存瑞、楊靖宇……,烈士的風采讓我心潮澎湃。
這時,大隊輔導員那高昂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隨後,我們開始了祭掃活動。
隨著音樂,我們緩緩的唱起了隊歌。我們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歌聲緩緩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樂曲裡。
這時,輔導員為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那一幕幕往事讓我感到震撼,一位位革命先驅捨己救國,我怎能不為此感動呢?
隨後,我們有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為革命烈士獻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花彎腰放到地上,十分莊嚴肅穆。
踏上了回學校的路,同學們也沒有來時的興奮。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時節,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隻無名小鳥掠過鬆柏,叫聲陣陣: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篇三:風光煙火清明日作文】
雲遮豔陽雨綿綿,溼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裡的油菜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裡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裡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說這種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著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篇四:清明時節】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總會讓人們想起要出去走走。有了這個想法,於是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出了家門,來到了二中那條路。
走在河邊,迎面吹來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風,就好像是媽媽的手在你的臉上輕輕拂過,溫柔、溫暖,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讓人的心情不由自主的會從陰天轉到晴天。領略了春風的柔情,再來看看周圍的花和樹。在小河旁有一排楊柳,它們隨著春風的佛動,而且全樹成綠色,就好像是碧玉做成的藝術品。和賀知章的《詠柳》一模一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條。”
有些樹是會開花的,那一朵朵的花,從樹叢間鑽出來,小小的,好可愛。有些樹開的是黃色的花,有些樹開的是白色的花,好有些樹開的是粉色的花。最令我驚訝的是在一簇已經全部枯萎的樹枝中,竟然開出了一點點紫色的小花蕊,彷彿是在說,春天到了,我也要加入這萬紫千紅的世界,和她們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
我們一家人邊走邊看,快走到東塔公園時,發現了周圍的.那些不知名的樹都長滿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望著這些誘人的果子,差點就忍不住要去摘幾顆來嘗(好吧,那不能吃。)
在這陽光明媚的季節裡,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出去走走,看看這美麗的祖國的河山,心情也許會好起來哦,碧海藍天吹吹風,出去走走吧,其實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別窩在家當懶蟲!
【篇五:濃濃的思愁】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總會記起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是它,帶著人們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是我們紀念祖輩,哀悼沉思的日子。
清明節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這個清明節便是一個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週二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但我的心中卻充滿了哀思。我們邁著沉重又有些悲傷的步伐向祖輩的墓前走去。
終於到了祖輩的墓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裡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祖輩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他們的墓前。花籃裡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長輩燒陰間的錢,爺爺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雖不迷信這些,但不知怎麼在這時也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這熊熊的火焰之中,我陷入了沉思。啊清明,有誰不會被這濃濃的思念之雨所感化,有誰不會思念自己已死去的祖祖輩輩。在這天,植物都是這麼鮮豔。只有你能寄託我的思念。
【篇六:雨下在四月】
透過綿柔的雨絲織就的如煙的春紗,我望著那些打著傘、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為什麼要躲藏呢?讓我們的身心一起來感受這春雨帶來的清涼吧。於是,我收起傘,走進雨中,細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點也不覺得冷,只有一種親切、清新的感覺……
可那種“萬般愁緒湧上心頭”的感覺,卻在四處蔓延。這是自然。有誰會在清明的時候大肆祝賀些什麼呢。即使真有,大家也會覺得比往日少了寫什麼,又多了些什麼。
抬頭望著天空,不禁朦朧了雙眼。曾經那麼疼我的曾祖父現在可還好?他,也有在想我們嗎?記得小時候大人們會說,人走後,會化作深邃夜幕裡繁星中的一顆。星,總在不停地閃爍著,感覺,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亮。讓你睜不開眼睛。可是,那種感覺,很親切,如同離去的人重新又回到自己身邊一般。
望著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異常的凝重,像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著,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是溼漉漉的,擁擠的街道,門前的腳踏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裡說的那樣:“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雨,斷斷續續地下著,回過神來,才發現臉龐不知何時已留下兩道淺淺的淚痕……
【篇七:清明人也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外公,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外孫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外孫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以前是他村的村長。他為人忠厚老實,從不貪圖小利,一直為村默默的工作著,直至他死去。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但是我想,我對於外公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外公的音容笑貌時,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哪怕是五年、十年,這種感覺還是沒有減弱、消失,反而更加強烈。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今天,又一次站在外公的墳前,淚光朦朧了雙眼。透過蒙蒙的雨絲,只發現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裡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裡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裡倒,還在為村裡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麼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溼在掌心。這時我才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但外公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也只能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那是一楨新陳代謝的生機景象,紛紛雨、滴滴淚交織在一起,滋養著我。
【篇八:思念·清明·心情】
清明節這幾天街頭巷尾都已經擺放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籃上多了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了。
不知是先人們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溼的季節來搭配這潮溼的心情,今天早晨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我不禁順口吟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可熱鬧了,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有的為親人掃墓,有的為朋友掃墓,鞭炮聲,說話聲,交成一片。但是總比以往缺失了什麼。大家的臉上盪漾著的笑容,那麼的不自然。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紅燭等物品。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可有意思了,找到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或在墳上增加新土,除去雜草或不適合在墳上生長的樹。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不一會兒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掃墓時,人們攜帶紙錢等重要物品,將花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等焚燒,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然後是祭祀,這不僅僅是為了寄託思念,還是為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愛。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濛濛的細雨之中,承載著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那些逝去的親人,這樣悲痛的心情,纏繞於心中,久久的,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