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相框的製作
創意相框製作 在PS裡製作相框的步驟
現在越來越多攝影愛好者們喜歡給自己的得意之作新增一個相框,相框可以用來修飾照片,同時也可以在相框上註明照片的相關資訊。有很多軟體都提供傻瓜的相框製作方法,但是都缺乏個性,並且很難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PhotoShop上最簡單的相框製作過程,在熟悉了基本的操作後,讀者們就可以自由發揮做出滿意的相框了。
過程的步驟分得很細,而且也有很多圖片來作指引,只要按照步驟一步步做下去,就一定可以做出屬於你自己的相框。
1、首先要弄清楚照片的大小,然後規劃一下相框的大小。筆者的照片大小是480×360,打算給它加上一個500×460的相框。
2、開啟Photoshop,按ctrl+n,建立一個新檔案,建立時設定大小為480×360,也就是照片的大小。
3、按ctrl+a,全選新建的檔案,然後在Channel功能頁,點一下左邊第二個圖表(save selection as channel),這樣就新建了一個叫 "Alpha 1" 的channel。
4、雙擊 "Alpha 1" 的channel就會跳出"Channel Options"的對話方塊,點選"Selected Areas"。
5、如果整個channel是黑色便是正常,否則可以自行填上黑色。
6、按ctrl+~或點一下 "RGB"返回主channel。
7、在image選單裡,選擇canvas size,把大小改為500×460,就是相框的大小。
8、在layer的功能頁雙擊"background"的layer。
9、跳出new layer對話方塊,保留預設設定,然後按"ok"。
10、按ctrl+alt+4,回到先前的"Alpha 1"。
11、按鍵,刪除選取部份。
12、在select選單欄,選擇inverse,反選外框部份,在外框部分填上相框顏色(建議使用黑、白、灰作為相框顏色)。
13、點選文字工具,便可以在相框上留下簽名和其他照片資料。
14、新增完照片資料後,相框就做完了,下面是做好後的圖片。
15、然後將相框儲存為photoshop格或(*.psd),這是為以後能夠修改相框作準備。
相框做完了,當然要為相框新增上自己的相片啦,下面再給大家講講如何新增照片。
1、開啟剛才製作好的相框。
2、再開啟要新增到相框的照片。
3、為照片新增一個副本,防止破壞原照片,透過image選單欄的duplicate來建立副本。
4、將副本命名為temp(讀者可以隨便命一個名字)。
5、關閉了原照片。
6、將相片尺寸改為480×360,因為我們之前就是給這樣大小的照片所做的相框。
7、在image選單裡,選擇canvas,把畫布大小設為500×460。
8、點選相框。
9、點選layer工具頁。
10、點選"layer0"
11、單擊滑鼠右鍵,選擇duplicate layer。
12、這樣就會跳出duplicate layer對話方塊,document選 "temp" 。
13、如此類推,將相框的所有layer由下至上全部複製至相片temp(對其他layer重複10、11、12即可)。
14、製作成功之後的效果圖片如下。
16、最後將照片儲存為*.jpg即可。
這樣就把一個簡單的相框完成了,希望對讀者們有所幫助。
PS中濾色及中灰圖層的簡單應用
在開始本日誌前,先來補充一下關於正片疊底。以前日誌中提到的正片疊底,在多圖合成的時候是經常使用到的。例如,白背景下主體的摳像,白背景人像扣發,專色字單通道疊底,以及各類圖片合成等等等等,這些例子可以在網上查到,這裡不做介紹了。
而濾色則剛好是跟正片疊底相反的一個功能。直觀感覺上主要是濾掉黑色,但也並非就那麼簡單,我認為它主要是色彩提純提亮的意思。
根據PS自己的定義:
“檢視每個通道的顏色資訊,並將混合色的互補色與基色複合。結果色總是較亮的顏色。用黑色過濾時顏色保持不變。用白色過濾將產生白色。此效果類似於多個攝影幻燈片在彼此之上投影。濾色,英文screen,screen模式與我們所用的顯示屏原理相同,所以也有版本把它翻譯成‘螢幕’。”
根據PS的這段解釋,在RGB模式下,我做了一個原理性測試供朋友們參考。以下的介紹均在RGB色彩模式下進行,並且不考慮溢色的問題。
一、原理圖解
以下(圖一)是在RGB模式下,用HSB製作的一個簡單的十二色標,以及黑白雙色。以此作為測試的標準。
製作方法:拾色器裡,HSB模式(色相環),S=100 B=100 H=0°,30°,60°,90°,120°……330°。以此圖作為對比標準。根據色相環的原理,其中S=100 B=100 H=0 則為RGB模式下的R通道,其他以此類推,每30°獲得一個純色。同時,觀察可知,每60°為一個通道組合方式,分別是:
RRGGGBBRB,並且,他們是每180°為一個補色,即 紅對青,黃對藍,綠對洋紅。PS也是根據色相環的原理進行調色功能的開發的,例如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可選顏色,通道混合器等。
圖一:簡易12純色及黑白色標
以下(圖二)是用於測試的圖樣。
製作方法:拾色器裡,HSB模式(色相環),S=100 B=85 H=0°,30°,60°,90°,120°……330°。注意,這裡B=85,明度降了。
圖二
開始測試。在PS裡,把圖二複製一層,並且設定為濾色、透明度100%,然後再複製一層,再設定為濾色、透明度100%,以此操作進行8次,並觀察。
配置圖和效果圖如下:
配置圖
效果圖
與(圖一)對比,我們發現,用這樣的方法(圖二)經過多次濾色處理後,顏色被提純提亮了,最終會是RRGGGBBRB通道的結果,並且,黑色不變,灰色被提純為白色,同時,很明顯,所有位於R/G/B三通道之間的顏色,最終都會偏向於RG/GB/RB三色。
做這樣一個測試,目的是為了接著下來方便的介紹單圖多層疊加的濾色方法。
方法一:全圖濾色混合。
複製一層,設定為濾色。提亮照片。如果需要做曲線調整,獲得色調,就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拉曲線即可。原稿如下:
配置圖如下:
效果圖A如下:
配置圖如下:
效果圖B:
由此可以知道,濾色功能有提亮照片提純色彩的功能。於是,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想獲得一定的藝術性效果,在特殊光照的情況下您可以大膽的嘗試使用欠曝的手法。
補充說明兩點的是:
第一,全圖濾色很多時候會使高光部過曝。此時,用方法一,你可以透過調整透明度來解決,按一些資料上介紹,濾色類似於相機的曝光補償,那麼我們可以姑且認為它就是後期的曝光補償,就按相機的配置來,1/3檔約等於30%的透明度,1/2檔相當於50%的透明度。
第二,如果你的圖片需要進行降噪處理,那麼濾色這個環節,最好是在降噪前來操作,濾色完以後再降噪,這樣降噪的'效果會好很多,這個是我的個人經驗所談了。
透過原理測試及方法一,我們可以發現,濾色後,圖片的顏色會變亮,會被提純。過於靚麗的顏色很多時候並非我們所需要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降低顏色的明度以及飽和度;又有些時候,濾色後顏色的飽和度被降低了,需要把顏色加深;還有些時候黑色被去除太多,我們需要補充回去一些黑色;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填充色的方法進行調整。填充色可以很多,可以是黃色、藍色、紅色、綠色等等,這裡介紹填充灰色,也就是中性灰色層。
方法二:濾色層與中灰層的配合使用
原稿如下:
配置圖A如下:
效果圖A,濾色提亮,中灰層顏色混合模式實現褪色:
配置圖B如下:
效果圖B,濾色層提亮,中灰層加深顏色:
配置圖C如下:
效果圖C,濾色層提亮,中灰層正片疊底:
配置圖D如下:
效果圖D,濾色層提亮,中灰層正片疊底及中灰層顏色模式配合使用:
這裡的例子使用了中性灰色作為填充色,是否可以使用其他顏色呢?肯定是可以的,您可以自己嘗試一下。方法二完。
三星APS-C畫幅革命新品NX10正式釋出
2010年3月3日,在三星影像舉辦的2010新品釋出會上,NX10與中國消費者正式見面。
三星NX10採用了類似於單反相機的設計,讓NX10成為了一臺可更換鏡頭的相機。同時省去了五菱鏡、反光板等非必須光學原件,大為減少了鏡頭與感測器之間的距離,使相機的纖薄機身成為可能。三星NX10僅為 123mm x 87mm x 39.8mm的三圍和353g的機身重量堪比一臺普通長焦便攜相機。
三星NX10配備了通常見諸於中高階數碼單反相機上的APS-C畫幅(23.4×15.6mm)感測器,可提供1460萬有效畫素。而三星NX10的類似產品,採用“微型4/3”系統的數碼相機,其感測器大小僅為18 x 13.5 mm,註定了此類相機與三星NX10之間存在畫質的差距。
與大部分專業數碼單反相機採用相位差來實現自動聚焦不同的是,三星NX10的“對比度自動聚焦”透過感知拍攝物件的對比度差來進行聚焦。通常來說,“對比度自動聚焦”方式與“相位差自動聚焦方式”相比較而言,機身和鏡頭之間在拍攝過程中有複雜的資訊交換過程,儘管能夠提供更為精準的對焦能力,但速度相對較慢。而NX10卻憑藉著三星整合的高階影像技術,不可思議地具備了快速聚焦功能和高速連拍功能。外加最新DRIMe II Pro影象處理器,確保可以拍攝出更加鮮明、清晰的照片。
三星NX10配備了3英寸AMOLED顯示屏為你帶來夢幻般的優質顯示效果。與傳統LCD屏相比,AMOLED螢幕亮度更高、色域範圍更廣,特別是在戶外強光下觀看,影像已然鮮明、靚麗。不僅如此,AMOLED螢幕的響應頻率比LCD快3,000倍,將完全杜絕螢幕殘影的發生。先進的動態10,000:1 高對比度將把任何影像細節清晰顯示於螢幕之中。接近180度的可視角度提供了更靈活的觀看視角,五輪舉高或放低相機都可以清晰觀看螢幕影像。
NX10的機身圓潤、造型別致,相比那種稜角分明、經典的相機機身設計來說,NX10更具現代特色與親和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星NX10具有與單反相機類似的機身佈局,無論是撥輪,還是按鍵都設計得恰到好處。特別是左側的“Menu”按鍵,方便雙手分工快速選擇核心功能,右側的“DISP”可以為不熟悉相機的使用者提供詳細的選單說明。
NX10還配備了VGA解析度高達92萬畫素的頂級電子取景器,當紅外感應功能檢測到使用者的眼睛湊近電子取景器時,相機會自動由液晶屏取景模式切換為電子取景器模式,讓使用者在第一時間獲得第一流的取景效果。而且NX10的電子取景器同時設有人性化的屈光度調節裝置,以便於透過肉眼在電子取景器中看到清晰的畫面。
正如三星數碼影像公司CEO樸商鎮先生所說,一家深度發掘消費者深藏的渴望,並且基於這些渴望研製產品的公司,必然會成為市場的領導者。NX10便是一款凝聚著三星對消費者需求的探索和研發人員無數心血的經典之作,長達兩年的研發時間也預示了三星對新一代數碼相機NX10的重視。
PS打造迷幻Lomo風格
很多年輕人喜歡Lomo照片的風格——Lomo的色彩、Lomo的視角、Lomo的暗角……但真正的Lomo是膠片相機,玩起來很麻煩,不過,有PS,什麼樣的風格都可以模仿,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圖一
1、開啟原片檔案,(快捷鍵Ctrl+O)在圖層面板進行確認(如圖一)。
圖二
2、選擇“影象/調整/亮度/對比度”命令,在彈出的視窗中,把亮度的滑塊向右移動到11,對比度的滑塊向右移動到33。影象相比之前變得對比度加強(如圖二)。
圖三
3、選擇“影象/調整/色相/飽和度”命令,(快捷鍵Ctrl+U)在彈出的視窗中,把飽和度的滑塊向右移動到42。lomo的影象感覺就是有著濃郁的色彩,所以在這一步,影象的飽和度加強了(如
4、 選擇“影象/調整/曲線”命令,(快捷鍵Ctrl+M)在曲線面板中,調整中間色的亮度。圖片的亮度提高了(如圖四)。
圖四
5、因為lomo的兩大特點是:濃郁的顏色和暗角,所以接著我們來製作暗角,首先做出影象四邊暗角的選取(如圖五)。
圖五
執行“選擇/全選”命令,(快捷鍵Ctrl+A)整個畫面被選擇,接著,執行“選擇/修改/邊界”在邊界選區的面板,設定寬度為200畫素。影象的四邊被擴展出選區。
圖六
6、執行“選擇/羽化”(快捷鍵Ctrl+Alt+D)在羽化面板中,設定羽化半徑為250畫素。圖片中四邊的選區呈現(如圖六)。
7、四邊的選區選取出來,接下來就要為它填充黑色。把前景色設定為黑色;選擇“編輯/填充”(快捷鍵Shift+F5);填充二次就可以了。四邊的暗角也呈現出來(如圖七)。
圖七
圖八
8、複製“背景”圖層為“背景 副本”然後在圖層混合模式中選擇“疊加”模式。豔麗的色彩就是lomo的風格之一(如圖八)。
PS與否不應是區分藝術類與紀錄類的唯一標準
無論是中國攝影金像獎還是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甚至其他分類進行的各類綜合性評選,總會出現某些作品到底該歸入藝術類還是紀錄類的爭議。像本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中,投送風光照片參評的攝影人既有在紀錄類得獎的,也有在藝術類拔尖的,就有些讓人看不明白。
應該說,攝影的任何分類都不是有明確界限的,不是前兩年有人提出攝影已進入了一個融合的時代麼?在評選中分類只是為了方便同類比較,即使出現為了討巧而在分類方面動腦筋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有關分類的爭議中,一直有觀點認為,沒有改變原始影像,更通俗點兒講,沒有經過除調整色彩、反差等以外的PS處理的照片,應該歸入紀錄類,經過PS處理的自然應該歸入藝術類。表面看,此言無誤,仔細想,仍有欠缺。
紀錄類作品不得PS固然是常理,因其有違通常意義上的真實性原則。那麼,只有PS之作才能歸入藝術類麼?這倒不一定。在不少人心中,以再現為主的作品肯定是記錄性質的,以表現為主的則是藝術性質的。問題是,以表現內心情緒、感受等為主要訴求的作品就必會經過PS麼?肯定未必。比傳統意義上的藝術類在主觀性上走得更遠的觀念類作品,拋開其擺佈的因素,多數採用一次拍攝完成,遑論藝術類乎?
另一方面,把那些沒有經過PS的照片一古腦兒歸入紀錄類,無疑也會影響大家對於紀錄類攝影作品的傳統認知。仍以風光照片為例,如何算是紀錄類的,如何算是藝術類的,從評選的嚴謹性計,就值得討論一下。筆者看來,歸入紀錄類的風光照片最起碼應該有具體的地點和地貌描述,否則,就會與陶冶情操、表達心靈的藝術類風光照無二,讓分類有些混亂了。
最怕的是,“PS過的照片應歸入藝術類”的觀點漸漸成為教條,進而對影友之於攝影本體的認知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一些地方舉辦的綜合性影展中,曾嘗試對藝術類、紀錄類等大類再行分組進行評選,更有進一步廓清藝術類與PS關係的想法,比如將經過PS的攝影作品單獨在藝術類設立創意組進行評選,對其他藝術類參評作品則做出不得PS的規定。應該說,這是很好的嘗試,至於效果如何,則需實踐檢驗。
PS技法 給人體抹上油
給人體抹上油是拍攝人體模特常用的方法,但開始拍攝總掌握不好曝光,或者由於條件限制,無法給模特上油,現在透過一種後期的方法達到這個效果!
原圖
PS一層油後的效果
步驟:
1:原圖先複製一層
2:將新圖層轉為黑白———轉黑白有很多種方法,去色,灰度,調飽和度,漸變對映,圖層疊加等等等等,關於保留細節和層次的彩圖轉黑白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其他書籍或者技巧,這裡只隨便選一種,因為這裡並不需要保證圖片的質量。
3:對黑白圖片進行操作——濾鏡-藝術效果——塑膠包裝,引數高光最強,細節最弱,平滑度中等就可以。大家可以看到一幅比較恐怖的影象了。
4:繼續,可以見到,塑膠包裝的藝術效果圍繞著模特身上形成了一些高光區。我們要的就是這些高光,繼續,我們對這個圖層調整色階或者曲線,儘量的壓暗暗區,突出高光。下面這幅圖片更恐怖,可不能讓模特見著。
5:和原圖層進行疊加混合,不透明度改為25%,告成。
最終得到的圖片
注意事項:每個步驟最好都新建圖層,操作完進行拼合,對複製後的圖層進行塑膠包裝濾鏡是最重要的,然後突出高光,可以多嘗試下幾個圖層間的混合模式,找到最適合的不透明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