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仙桃飲食烹飪文化的現狀與發展
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幾千年前,孔子已將烹製食物與治理國家相提並論,而且闡明治理國家要象烹製小鮮那樣精心治理。既然聖人率先談論治理國家與烹飪相關聯,那麼我們淺析仙桃飲食烹飪文化的現狀與發展便可以追溯到歷史的長河中。
今天,我在此就先從治理國家說起。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能與鐵騎成群的秦國抗衡至最後的乃是趙國,趙國正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豐功偉績無以倫比,而後卻重武輕文,“焚書坑儒”事件使文化之人倍受打擊,導致其政權迅速瓦解,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在二三十年便灰飛煙滅。眾所周知的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李隆基時期的“開元盛世”,乃至明朝朱元璋,清朝康熙、乾隆等勵精圖治、文治武功,才有昔日的豐功偉績。以上這些可以表明國家治理需文武結合才能國富民強,國泰民安。輕文重武者如三國演義中的呂布,為三國第一猛將,“三英戰呂布”的典故婦孺皆知。劉關張合三人之力難勝呂布,可見呂布之勇猛獨步天下。只因有勇無謀,終成階下之囚。由此可見,國家只有文武合璧,才能達到和的境界,才能鞏固政權。
飲食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一致的,烹飪文化亦然。烹飪謂之“武”,文化即是“文”,文武融合相得益彰,才能達到和的最高境界。厚此薄彼,難以持續也。如東坡肉,即美味絕妙的紅燒肉冠以文人之名,施以典故,便成經典佳餚,經久不衰。當然,高質量菜品是烹飪文化的基礎保證,若名不副實,只如曇花一現。再如湖北名菜:冬瓜鱉裙羹、千張肉、橘瓣魚元、沔陽三蒸等等,任何一款膾炙人口的經典菜餚,其掌故軼聞可羅列成冊。品嚐美味聆聽典故, 這便是現代食客所亟需的一種享受。
烹飪是技藝,如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文化是其支撐點,非文化不可傳承發展。在技藝上,莊子《庖丁解牛》中講述庖丁的宰牛過程精彩絕倫。其高超的技藝令人歎為觀止: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技精進乎道,技藝的最高境界為道,即遵循一切自然規律,這自然規律便是和。
烹飪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不能偏頗。否則即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仙桃飲食烹飪文化的發展迄今為止只不過處於初、中期發展階段,這與仙桃地區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風土人情有直接的關係。幾百年來,仙桃還只有一道為人所推崇的沔陽三蒸,其它有影響的菜餚並不多見。仙桃菜作為鄂菜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鄂菜的發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我在“百度詞條”中已將仙桃菜的簡介作過編輯,雖然是簡明扼要的略作闡述,但是對宣揚仙桃的飲食烹飪文化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後來者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
地處江漢平原的仙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況其河泊眾多,物產豐富,給我們以足夠的'空間去打造飲食烹飪文化品牌。
這幾年仙桃餐飲異軍突起,以“陽春白雪”為代表的星級酒店菜式,其產品追求精緻,講究健康,注重營養,直逼高階,此類以商務、宴會為主導。而以“下里巴人”為代表的農家小院菜式,追求風味,講究芬圍,消費合理。此類以家庭、商務為主導。
地處杜柳的農家小院,是以經營“下里巴人”為典型的農家風味菜館。其地理位置優越,風景如畫,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有荷香四溢,垂柳炊煙。其飲食文化濃郁,有磨盤水車,皮影丹青,掌故軼聞。其菜餚樸實無華,豐富多彩,盡顯農家風味。賓客至此,觀風景、品文化、賞佳餚其樂無窮也。近期在劉口建設中的文化美食一條街,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建築別具風格,文化別有風趣。新建的文化美食一條街,將是美食與文化相結合的新寵。
一水相隔的天門市,近年來餐飲亦是蒸蒸日上。去年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蒸菜之鄉”,天門市的嶽口鎮今年又被省烹飪協會授予“美食一條街”等一系列殊榮。同為縣級城市,我們竟毫無建樹,的確值得我們每一位深思。歸根結底,一是天門飲食烹飪文化的宣傳工作值得肯定,二是天門市民和烹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三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這些都值得我們仙桃人民學習、借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而不是固步自封,這也是我們發展和建立仙桃飲食烹飪文化的重點。
弘揚仙桃飲食烹飪文化,我們還得從自身做起,加強烹飪技術的提高,加強文化素質的修養,既要對傳統的予以繼承,又要對傳統的予以發展和創新,藉助外界一切可以支援的力量,努力打造仙桃飲食文化品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不以致千里,不積小流,不以成江海。雖然是功到自然成,但是,沒有努力必無所獲。我們還得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牽起手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共同期待,仙桃餐飲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