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考志願填報專業的前景展示
隨著上海迎來改革發展的新機遇——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透過 《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今年上海考生們將面臨更多的專業選擇,金融、港航、文化、生物與醫藥、新材料、電子資訊、汽車、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九大領域值得考生關注,考生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第一步時,可以有意識地向以上重點領域發展。
[金融領域]
關鍵詞:匯聚國際化金融英才
行業背景: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已成為國家戰略。隨著上海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的快速發展,上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金融市場中心,並開始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
職業前景:
與上海要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嚴重不匹配的是,上海金融人才嚴重缺乏,缺口已達成協80萬人。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10%以上的人口從事金融業,而上海只有1%,金融人才總量只有10餘萬。按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程序,在未來15年內,每年應當增加10萬名金融人才。
專業要求:
熟悉國家宏觀經濟和金融業法規、政策;瞭解金融業的特點、市場、產品和業務;具有較好的國際交往能力;有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從業 (實習)經歷、良好的業績表現等。
[港航領域]
關鍵詞:關注高層次複合人才
行業背景: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將以上海為中心,以蘇浙港口為兩翼,並探索航運開放試驗區及航運金融服務,促進上海港想航運高階服務業進軍。
職業前景:
國際化、高層次、複合型港航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上海要實現航運服務的國際化,需要在人才培養、人才環境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據專家預測,至2010年上海航運物流人才總量將達到30萬人,至2020年人才總量將達到近40萬人,10年內年均增幅1.8%。
專業要求:
港口經營人才需要熟悉遠洋運輸業務、國際集裝箱運輸管理和實際操作;航運經紀人需要熟悉國際航運交易市場規律和業務;法律人才需要熟悉海事法律與海事處理業務等。
[文化領域]
關鍵詞:聚焦文化產業人才
行業背景:
近年來,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娛樂、休閒旅遊為主要內容的上海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文化產業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已達到7%,如果其在“十一五”期間保持15%的年增長率,那麼到“十一五”期末可佔到上海GDP的9%~10%。屆時,文化產業將是上海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現階段文化人才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文化人人才總量不足;二是文化人才中,高層次、拔尖人才緊缺;三是人才結構不合理;四是創意人才嚴重不足;五是文化產業經營人才匱乏。
職業前景:
上海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地區,文化領域門類繁多、職業技能各異、專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因此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領軍人才、拔尖人才的需求迅速加大。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後的市民文化需求,更為文化人才提供廣闊前景。
專業要求:
管理類人才除了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外,要求對各自行業發展規律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和專業管理能力。演藝、創作人才,要求具有相關技巧和藝術表現手段,有藝術領悟力和社會生活的洞察力、感受力,不僅具備相關專業理論背景,還要有豐富的.經歷和經驗。
[生物與醫藥領域]
關鍵詞:構築多學科人才梯隊
行業背景:
上海生物與醫藥產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受到高度重視,經過近10年的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位於張江的國家上海生物與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已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生物醫藥研發和產業基地。上海已初步形成了生物與醫藥科技資源、產業和人才高度集聚的態勢。
職業前景:
到2015年,上海要形成以創新為特色、綜合性的生物與醫藥產業叢集,成為有世界影響的生物醫藥創新制造基地。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立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可是現在36—54歲的中年知識分子仍是承擔科研重任的主力軍,後備人才匱乏。預計今後本土的生物與醫藥研發人才走勢趨旺。
專業要求:
研究類人才要求熟悉和掌握國際上該領域學科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開發和產業化人才要求熟知國內有關管理規範,熟練掌握相關開發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和方法,並擁有豐富的實際開發經驗;市場和管理人才要求熟知國外藥品GMP管理規範和產品註冊要求,與業界和投資界具有良好的關係,瞭解生物與醫藥行業風險投融資情況,有較強的商務醫藥企業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相關機構實際工作背景。
[電子資訊領域]
關鍵詞:瞄準專業型領軍人才
行業背景:
電子資訊產業已穩居上海第一支柱產業的地位。在過去的6年裡,資訊產業始終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
職業前景:
業內人士估計,申城目前僅微電子類人才的缺口就達近30萬人,加上電路分析、電子產品、家電類、通訊類、行動通訊、工業方面微波通訊類,人才缺口超過50萬。
專業要求:
有團隊精神,國際化程度高,能面對挑戰,專業知識過硬,還需要具備多種技能,對特定的行業具有深刻認識,具備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航空航天領域]
關鍵詞: “大飛機”成人才吸收器
行業背景:
隨著上海航天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上海航天產業將在新型運載火箭、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深空探測及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太空實驗室、推進衛星應用產業化、新能源及環保裝置等重點領域開展研製工作。
職業前景:
上海航天航空產業要實現創新和技術突破的話,重點領域科研生產管理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學科技術帶頭人相當匱乏,個別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緊缺,涉及飛機制造的所有專業。
我國民用飛機制造人才十分緊缺,最缺的就是飛機設計和燃油與環境控制系統方面的人才。中國的大飛機專案近年還需要幾千名本科以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從事飛機設計和研製工作,而且這些人才彙集需要在短期內完成,這樣才能保證中國大飛機的研製進度。
專業要求:
航天方面需求:航天飛行器總體設計人才、航天產品推進技術人才、航天產品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人才、航天產品光電通訊技術人才、航天產品能源系統設計人才、航天產品熱分析/設計與控制人才、航天產品力學及環境工程人才、航天產品計算機技術人才、航天產品模擬技術人才、航天產品可靠性設計技術人才、航天產品遙感/遙控/遙測技術人才、航天產品微波成像及影象處理技術人才、深空探測技術人才、航天產品製造工藝技術人才、航天產品新材料人才、航天產品質量管理人才、航天高階經營管理人才、航天高技能人才。
航空方面需求:航空經營管理人才、飛機設計人才、直升機設計與研發人才、航空發動機研發與製造人才、航空零部件研發與設計人才、航空新材料研發人才、航空試驗/測試技術人才、航空製造及總裝技術人才、航空工藝/工裝設計人才、航空製造基礎技術研究人才、航空計量檢測技術人才、航空無線電技術研發人才、航空電子電器裝置設計開發人才、航空資訊及測控技術人才、航空適航管理人才、航空客戶服務/航線支援人才、航空飛行場務人才、試飛人才、航空維修改裝技術人才、地面裝置與服務裝置/設施人才、航空製造高階技能專業人才。
[汽車領域]
關鍵詞:三方面人才持續走俏
行業背景: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汽車類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職業前景:
上海汽車工業現有從業人員約7萬人,“十一五”期間從業人員將超過10萬人。根據預測,未來3——5年上汽需要各類專業人才1萬多名,其中50%是研發人才。今後幾年上海汽車工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7個方面:一是跨國經營管理人才;二是汽車設計及開發人才;三是關鍵零部件人才;四是汽車服務貿易人才;五是高技能人才;六是汽車文化人才;七是其他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要求:
汽車方面需求:跨國經營管理人才、汽車設計人才、汽車開發人才、動力總成設計開發人才、關鍵零部件人才、試製試驗人才、品牌管理人才、市場營銷人才、供應鏈管理人才、規劃管理人才、專案管理人才、財務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高技能人才。
新能源汽車方面需求:混合動力汽車開發人才、動力系統整合與控制人才、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輔助系統人才、高效新型內燃機人才、電機與驅動器人才、DC/DC變換器人才、動力蓄電池及管理系統人才、高效變速傳動人才、氫氣管理人才、高電壓安全/氫氣安全人才、匯流排網路人才。
汽車服務與文化方面需求:汽車會展博覽人才、汽車傳媒人才、汽車會展設計人才、汽車物流人才、汽車金融人才、汽車鑑賞評估人才、二手車評估人才、汽車功能拓展匹配技術人才、汽車競技運動人才、汽車旅遊娛樂人才。
[新材料領域]
關鍵詞:凝聚數十萬創新人才
行業背景:
從1995年開始,上海把新材料列為優先發展的三大高新技術領域之一,近年來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新材料人才存在三個不適應,一是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與傳統培養方式不適應;二是產業鏈的分佈與專業技術人才的分佈不適應;三是企業的現代化與現有專業人才的能力不適應。
職業前景: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新材料產業從業者有19.06萬人,佔全市工業從業人員的7.6%,但專業技術人才僅佔從業人員總數的8.3%,高階專業人才只佔0.9%。從人才需求總量上看,保守預測,至2015年,新材料專業技術人才至少需要8萬人,至2020年需要10萬人左右。
專業要求:
原創型人才要求掌握新材料科學技術發展趨勢,能承擔國家重大重點研究開發任務或省部級科研專案,擁有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生產管理人才要求熟悉工藝技術流程,熟練掌握技術裝備及材料的應用,靈活應對生產管理中遇見的問題;工程開發人才需要精通新材料生產,具有產品開發及轉化能力,熟悉市場運作機制,善於吸引投資、運用資金進行新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人才要求具有營銷推廣和市場開拓能力,掌握全球和本土市場,能建立產品銷售資訊網路。
[裝備製造領域]
關鍵詞:專業前沿人才供不應求
行業背景:
“十一五”期間,上海裝備製造業將著眼於形成高階與引領,重點發展發電裝置、輸配電裝置、軌道交通裝置、微電子裝備、核電、煤液化及先進採煤裝置、重型裝備、數控機床及機電一體化裝置、環保成套裝置、儀表控制裝置等領域,到2010年上海裝備製造業產值將達1.4萬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52%左右。
職業前景:
裝備製造領域大部分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仍然持續“熱銷”,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專業人才也將供不應求。
專業要求:
電站裝置人才、高壓輸變電裝置人才、軌道交通裝備人才、微電子裝備人才、煤液化及先進採煤裝置人才、重型裝備人才、數控機床及機電一體化裝置技術人才、環保成套裝置人才、儀表控制人才、柴油機設計人才、現代化農業裝備人才、消防/軍工及其他特種裝備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金融人才、電子商務人才、裝備製造業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