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精選3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1
忙完了期中考試,今天坐下來欣賞學校發給教師們的一本贊科夫的《和教師的談話》。我獲得了一次與偉大的教育學家對照學習的機會。
讀了第一章,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後,我開始深思自己的課堂,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之前我也有對自己課堂的反思,相比較而言,現在的反思更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對於課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學習應該聯絡生活”。兒童是多麼渴望多瞭解一些周圍的事情,可是我們的課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課本之上。有的老師為這個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應該著眼於課本。”孩子們被身邊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著,當他們滿懷著新的印象來到學校上課時候,我們的課堂卻常常對這些重大事件以隻言片語帶過,孩子的新鮮感頓時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課堂上這種無拘無束的談話,對於班級集體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每一個孩子聽著同學們的發言,如同他們體驗著同樣的內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於集體的團結。我的課堂中也偶爾涉及到聯絡到生活方面的對話,但都是及其簡單,甚至是我一筆帶過,學生附和幾句便是。現在我認識到課堂時間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夠不浪費時間,再把這些時間用到課堂談話,這堂課就非常有意義了,學生也真正學到了知識。與此同時,學生也能把自己在談話中的感悟和思想過程運用到語文課堂上,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和教師的談話》讓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識的學生,它不僅教會了我許多教學上的技巧和知識,也教會了我從正確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學,更好地培養我的學生。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讓漸漸地我明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的真正內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夠發自內心地說出這句話。
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2
最近在看贊科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在這一章節,提到一個子話題,那就是愛。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老師對學生的愛,但是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源於對學生那份特殊複雜的愛。“愛”這個字意味著一種自我犧牲的依戀的情感。老師對學生的愛,這可能是一種母愛或父愛,又跟本能的簡單流露有著原則性的區別;也可能是對學生的一種熱情,說得更白點,可能是把對職業的熱愛,間接表現在學生身上。而又該如何正確地去愛學生?這就是一個引導的問題,慈祥,友善,關心的態度固然重要,但是,本人覺得,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而嚴格要求,並不是用嚴厲的手段迫使學生對自己產生恐懼,“壓服”對學生並不能發生良好的教育影響。所以說,教師應該正確樹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該如何樹立呢?這好象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繼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省,不斷學習,多多積累不斷完善……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師應當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可是面對班裡有四十如此之多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應該如何在方方面面瞭解每一個學生呢,不禁讓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在各個方面理解一個學生況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那麼多學生呢?要花費多大的精力投入到這個問題上?在個別對待的問題上作者一針見血的舉了一個列子——鮑里亞,他是別的學校轉來的學生,沒有顯示出什麼才能,上課也很少發言。對於這種情況作者培養了他對生活、科藝術各個領域的片面性,於是利用了班級集體的力量。是啊,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可以在辦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見某位教師拉著一名學生對他語重心長或是嚴厲的訓斥,在外人看來這名教師對學生非常的關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樣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辦公室裡經常聽見教師抱怨學生不聰明、淘氣或沒有進取心。鮑里亞這個例子用的非常的經典道明瞭究竟該怎樣把每個學生所缺少的東西填補上去,而我們往往忽略了集體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想到個別學生,還要想到集體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兼顧好每個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和其他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協同一直的求取知識的氣氛,才能充滿人與人之間的真正溫暖的氣氛。
本章中最讓人震驚的是符·恩·戈諾鮑林的《關於教師的書》中的一段引述,一批女學生居然跑到校長那裡去告狀,原因是教師總是她們喊作“小姑娘”。我相信每個人看到這裡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那教師並不是很和藹的叫她們而是有著鄙視或看不起的眼光在訓斥她們,因此他們之間並沒有很親近的關係。這就是愛啊,沒有教師對學生的愛,學生難免露出痛苦,而自身也得不到學生對自己的尊敬。在正確對待學生對與錯的問題上,我認為學生是一個有生命的再現,他們渴望自由平等和幸福快樂,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不應成為強制的手段,學生從學習中應該體會到生命的美和力量,產生一種實現自我、超越生命的至樂感覺,而不是深深的痛苦和壓抑。
和教師的談話讀後感3
用假期時間,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相關書籍讀了《和教師的談話》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和教師的談話》是前蘇聯心理學家,教育科學博士列·符·贊科夫的著作。在本書中,作者將其多年實驗研究總結的教學法與教育思想,採用談話的形式,十分新穎。讀完這本書後,給人的總體感覺就像這本書名一樣,像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們交談,交談對學校教學的感悟。輕鬆通俗的話語給我們留下的教學論思想卻是深刻的。現在簡單地談談我讀這些書後的感受。
培養兒童內在的學習誘因,有賴於改造舊的教學路子。這方面贊科夫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見解。與此同時,他還強調要教會學生自己“理解學習過程”,實質上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兒童的“各種各樣的思維形式”,據以引導他們學會開動腦筋,成為積極學習的主人,從而也才能充分體現出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和主導作用。
贊科夫的教學論是一個劃時代的創新,但其中許多基本論點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個人或他的學派所獨創,而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如果我們查閱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諸如研究兒童的發展,確認理論性知識對發展的指導作用,主張個性的“自然的成長”,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創造性勞動與兒童的主體作用等等觀點,可以發現,有的是傳統教學論已經提出過的問題,有的是實用主義教學論曾經片面強調過的問題;但就其整個體系而言,又絕不是舊話重提,而是一個重大發展。他的新體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後在國際上興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國際上教學論施行根本改革實驗的創造性成果,從而才構成新穎的立論。
當前,教學論和課程論仍只是處在發展中的獨立學科,無論在一國之內或國際之間,學術研究上都呈現出學派林立、百家爭議的熱烈紛雜的局面;人們不應該獨尊一家。即或在蘇聯國內,對贊科夫的新體系迄今也仍然多有異議。這種事實說明,不宜把贊科夫的教學論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東西。我認為,在教育理論上可比較的學科和可比較的部分,應開啟眼界,重視研究外國,才有利於加快我國教育理論建設。
雖然書中有些問題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鮮,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思想觀念是永遠不會落後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多讀書,多吸取經驗,多實踐,才能與時俱進。一句話:走自己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