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本研修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1

校本教研的春風吹來,校園裡掀起一股研究教育、探討教學的熱潮,我受益匪淺。

一、專家引領指明方向。

學校派領匯出去學習,帶回來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可以借鑑的實踐做法,給大家澄清了概念,指明瞭研修的方向,開闊了研修思路。磨題、課堂觀察、磨課等等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讓大家在感到新穎的同時,開始思考教學,規範教學,不斷接近教學的本質,提升教與學的默契度,提高教學質量。

1、磨題

以前的考練題,老師們自己出題的機率並不高,即使是自己出題,也多半是東粘西湊四不像,每個題目的可考性、全卷的整體流暢度尚且不能顧及,更不要說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了。所以,很費事才組織、舉行的一次考練,往往不能夠充分地考查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每每事倍功半。

磨題的做法督促大家開始坐下來一起研究課標和學生,研究考試和考試題。一名教師命題後,備課組多次磨題,在真正走進教學的學術氣氛下,大家暢所欲言,直到最後把這套題最佳化成最合適自己學校學生的一套考練題。在確保能夠很好地考查教與學的同時,大家揚長補短,共同進步。

2、課堂觀察

要聽課了,老師們不再是拿著一樣的聽課本走進教室,整整齊齊坐下來,從頭到尾記錄教學環節,等候檢查,而是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表格,準備從不同角度觀察課堂並記錄課堂的不同側面,讓聽課更直接、精緻、更有效地促進教學。

3、磨課

教學四樓的錄播室越發忙碌了,因為青年教師的錄播課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每一節課都是經過備課組反覆打磨的。導課是否簡潔?課堂設計是否遵循科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追問是否準確?學生參與度是否提高?點撥是否及時到位?小結環節有沒有缺失?課堂訓練題是否典型?課堂評價怎樣?聽課人多方位的觀察,講課人全面的提升,因而,每一節課都有相當高的質量,直接受益的,是學生。

二、自我反思糾正行為。

在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不斷反思自己。我最深的體會是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我發現,學生學習效果欠佳,是有原因的。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教學目標的不明確了。也就是說,教學效果不好,論起該負的責任來,老師首當其衝。

教學效果不明確,會有什麼影響呢?

1、太多的內容、太高的目標會使學生望而卻步,或者乾脆選擇放棄。

2、太少的內容、太低的目標會使學生失去興趣,或者盲目得意忘形。

3、教學目標不清晰,會使學生摸不著頭腦,學習過程中無所適從。

4、教學目標偏離,會使學生因明顯的學考分離和銜接不自然而逐漸喪失學習信心。

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基礎情況制定恰到好處的、清晰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以確保學生學習過程的遊刃有餘,學習效果的真正提高。

三、同伴互助最佳化教育。

同伴互助、共同發展是我校教師的新理念。我們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校本研修,在集體的共同智慧中提升自我,在同伴的優良品格中完善自我,在合作的巨大力量下增強團隊戰鬥力,讓學生受益,讓教育魅力無限。

除了備課組內外的教學研修合作,我自己參加的省級課題和區級課題也在進行中,教學和教研的相融、課題組智慧的碰撞,無不提升著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總之,校本研修的春風吹綠了杜中校園,給教學和教研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儘管仍然有教育難免的困惑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畢竟教育和教學在接近其本質的路上前行,在務實的作風中提升。相信校本研修帶來的,將是教育的滿園花開。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2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

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其次,教研從生活中來。

事實上,教研的資源在教師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特別是留守學生,助長了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

有人說得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至少是一個蹩腳的作家。這句話說得好,是啊!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寫作文,寫出好作文,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優美的文字,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透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隨筆或是教學淺見,我都在盡力地書寫,書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自己學生的喜怒哀樂。

第四,聽、評課。

每週堅持至少聽1——2節課,同時作好聽評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反饋。每聽到一節課都能令自己收穫非淺,吸取別人課堂的精彩,彌補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精彩或不足,總是假設著自己如果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自己總是設身處地的想著,學習著有經驗老師在上課堂的把握,而當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些什麼細節。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長。

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3

一、校本辦學是現代教育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許多發達地區、發達國家,都把“校本辦學”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中的重要課題來研究,而且研究的內容也驚人的相似:把辦學的權利下移給學校,走以學校發展為本的道路。

儘管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實踐者對“校本”的概念和理論有不同的理解和闡述,但對這一課題涉及到的基礎理論,大部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都有著一定的共識。如:

1、學校是辦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單位,學校應該擁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權。辦學許可權的矛盾,已經成為學校發展的摩擦力和阻力。

2、學校工作人員是學校發展決策、參與和實施的主體,參與決策和實施的人員,應有權利和義務對決策和決策的實施負責。有決策權的人不負責,負責的人無權決策,這是現代管理的大忌。

3、校本辦學應該成為現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結構和過程。

學校應該建立一種體制,保證學校各種利益的相關者(校長、教師、學生…)都應成為學校發展主體。

4、我國現有的校本辦學的理論和實踐尚處於初級階段,不斷完善校本辦學的理論,提高校本辦學的水平,是我國現代化教育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二、關注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當今現代學校發展的核心任務。

在基本解決了對現代教育的理論認識,以及在不斷提高對學校發展的基本建設的投入以後,關注學校內涵的發展,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便成了實現建設現代化學校的關鍵所在。

儘管許多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上,對教育的未來和教育的現狀,作了很深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然而,幾乎是所有的理論家、實踐家還是認為,學校教育、學校內涵發展,學校的行動研究,是整體提高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關鍵所在。其中主要要素如:

1、為學生的學習不斷完善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教學設施、教學裝置;

2、為教師的專業化教育提供優越環境,有一支不斷最佳化的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師資隊伍;

3、有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教學評價體系;

4、建設與課程改革同步的學校課程體系;

5、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質量;

6、有豐富的教學資訊資源庫;

7、建設有深度底蘊、並不斷生成著的現代學校文化;

8、形成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

如果一個學校的內涵發展有了可靠的體制保證,並已取得成效,不斷形成經驗,這個學校在實現現代教育的道路上,就已經有了紮實的基礎。這一基礎的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一般的“先進稱號”“外觀形象”等評價所不能比擬的。

三、校本教研,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有效動因。

辦學的主體是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體更應該是學校。一所學校是否有教學研究的專業引領人員;一所學校的教學研究是否建立了穩定的體制保證;一所學校能否高質量地開展教學研究;一個學校的教師能否充分發揮自身和團體的能力,使教學研究不斷產生績效…這一切,實際上不可爭辯地說明,這所學校的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專業化的水平,進而必將體現這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因為我們所提倡的校本教研,有以下一些內涵:

1、校本教研的物件是學校中、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中發生的問題。本質上,校本教研的服務物件是學生,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在教學中為學生服務。這些問題特徵是:

現實存在的;

有針對性的;

講究實效的。

2、教學研究的參與物件是教師、是學生,也可以請家長、專家。所以教學研究的過程是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其他人員之間的互動過程。發揮團隊作用的研究,才能稱得上是現代教學中的“校本教研”,只有這樣的校本研究才能產生效率;

形成骨幹教師群;

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提高教學質量;

使學校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

3、校本教研是一個過程,是學校校本辦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不應該把校本研究看作是一個結果,更不應該把校本教研作為一種形式。這個過程包括:理論提升、深化認識、尋找問題、分析解答、反思提高等環節,是一個良性的有效的迴圈圈。

對校本教研的評價,也應該是注重研究過程的記述、反思和最佳化。

正確認識校本研究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就能深刻領悟浦東新區教育進入第二次超遠發展——內涵發展的意義,才能儘快率先實現現代化。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4

20xx年3月25日至20xx年11月30日,我省全面鋪開進行了歷時八個多月的“國培計劃(20xx)“———XX省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專家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本次培訓,讓我們有機會聆聽眾多專家、學者乃至國內的數術界權威人士的講座,傾聽他們對英語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英語思想方法等。從規劃自我——課堂設計——實施教學——自主研修等幾個階同步段的學習培訓,讓我們從各個層面更新理念,從如何做個好老師,到課堂的實施同時線上線下互動研修,異彩紛呈。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卻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推動網路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專案,對於探索現代資訊科技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資訊化引領校本研修模式的創新,最佳化研修內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態化持續性和系統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具有積極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一、網路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臺

網路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瞭解教育資訊,只能靠學校或個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誌,以及圖書館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為狹窄。網路的明顯優勢在於其擁有無限的資訊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網路上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

二、網路為教師交流提供了有效平臺

教師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關鍵環節。合作與交流可以把教師個人的聰明才智進行加工凝結在一起,最後綜合成遠遠大於單個教師研究的簡單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幫互助,就是教師群體之間相互探討教育教學問題,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成長。在網路時代,網路技術將全世界融合為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同處於一個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僅侷限於學校內部教研組或課題組,還可擴充套件到校際教研活動、網路上的教師群體,給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三、網路為教師專業引領提供了有效平臺

強大的網路平臺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學校要積極建立網路平臺,鼓勵教師走進網路,構建自己的話語舞臺和獲取教育教學資源的資訊通道。網上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好實現了向專家學習、請教,同專家交流、對話的可能。網上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資源,教師們不用走出家門,就能觀摩到大量優秀的課例,吸取豐富和最新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網路時代,每位教師的成長與網路發展息息相關。教師要掌握基本的網路操作能力,積極利用網路教育教學資源和網路交流工具,充分地進行網路交流和學習活動,為校本教研開闢新的舞臺,促進自身專業更快發展

四、建立基於網上學習的以校為本的研修平臺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代表的資訊科技體現了當代最偉大、最活躍的生產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對教育思想觀念、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路的巨大優勢在學校教育領域已經有了充分的體現。鑑於學校的資源有限,網上學習就成為研修的有效手段。網路為教師自我反思、教師交流、專業引領等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臺。

困惑:網路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是難點、

一.研修模式的創新,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結構性變化,使網路研修的廣度與校本研修的深度有機融合提升研修工作的力度;

二、教師學習行為的改變,從個體被動的接受培訓到網路社群主動參與互動式學習研討實踐,從固定的學習日變為常態化學習;

三、組織機構和管理指導的落實,學校層面制度不健全,經費不落實會流於形式,組織管理層面任務設計脫離實際,校本資源和專業指導都遇到發展瓶頸問題。

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們深刻認識到未來的教師應該是懂網路,並能熟練運用網路為我們教學服務。充分整合校本研修和網路研修將會成為未來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因此,我們今後應該做到:

1、關注教師的發展

以往我們常說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認為教研也要關注老師的發展,現在教師的職業倦怠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許多老師沒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以至於“回回上新課,次次走老路”,這樣教一年書的老師和教二十年書的老師沒有什麼區別。有一位校長對老師們說:“你一天不學習,不知道教什麼,兩天不學習,你要向學生學,三天不學習,你就得離開講壇,下崗走人”。與其抱怨工作的不如意,不如認真學習,從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因為心態決定狀態,停止抱怨你會站在成功的十字路口,你改變不了現實就學會適應現實。

2、重視教研的作用

從事教育敘事研究是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教育敘事就是就是寫解決教育問題的故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怎樣遇到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寫小論文和做小課題研究有助於教研工作的開展,而且也能促進教師個人發展。

3、探究校本研修與網路研修整合的方向

課堂的在職學習,要建立在反思與行動聯絡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是業務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網路研修是培養合作教師文化,構建學習型團隊的必由之路。

4。、終身學習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習。一是學習專業教學理念,強化專業發展意識;二是積累學科專業知識,奠定專業成長基礎;三是磨練自身專業能力,促進自身不斷髮展。

雖然培訓已經結束,但作為教師的提高學習永遠不會結束!相反,這是繼續教育一個新的起點,今後希望能夠多參加類似的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參與學習,時刻關注學生,關注課堂,在課堂教學組織中,發現問題深刻反思尋找解決問題途徑;同時注重協作。積極參與學校教研組開展的一切活動,與同學科同課頭老師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學校我將要針對本次培訓認真做好反思,整理學習筆記,把我們在假期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5

為了適應性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我縣開展了一系列專門針對教師的培訓活動,本人作為一名青年骨幹教師,也參加了陝師大網路教育學院主辦的國培計劃培訓,以下便是本人對於校本研修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對校本研修的認識:校本研修又叫校本培訓,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發展學校的研修。校本研修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方式,和師範院校的學歷教育、教師培訓機構的之中培訓、學校的校本培訓等教師教育方式一樣,都致力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研修主要包括教師及其研修組織、領導與管理、專業人士、專業資訊資源等,教師和教師研修組織是校本研修的主體。

其次,校本研修的原則:第一,在校本研修中,要堅持以校為本的原則。校長和學校中層組織是研修發起者和組織者;為主體,教師不必脫離工作,轉換角色,就可在學校接受全面的研修;研修中因校制宜的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計劃,家裡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評價制度、激勵制度,保證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貼近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實行常規性的全員研修和非全員性個別化的研修模式。第二,校長負責原則。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引導者和學習者。三,教師需求原則。堅持滿足教師群體個體的需求,堅持個性和共性的結合。

再次,教師如何進行校本研修。一線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有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校本研修的收穫散佈於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和生活中。第一,教研可以從課堂上來。本人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第二,教研從生活中來。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歷史中考重點在與考察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答題,寫出完美的答案,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專業簡介而又表達完善的東西,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透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

第四,聽、評課。每週堅持至少聽1——2節課,同時作好聽評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反饋交流。每聽到一節課都能令自己收穫匪淺,吸取別人課堂的精彩,彌補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精彩或不足,總是假設著自己如果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自己總是設身處地的想著,學習著有經驗老師在上課堂的把握,而當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些什麼細節。

校本研修將今後的教學生涯。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努力讓自己成長。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6

九月是開學季,金秋九月,我們在學校透過集中會議進行《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是短短的半天,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應該是收穫頗豐的。此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感受到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對於教材的改革也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它不僅讓我們對學生的基礎性學習、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抓好加強外,最終讓學生享受學習,自主性終身學習。“兩基”變“四基”,“六個核心詞”變“十個核心詞”。利用圖文並茂,詳例項子說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幫助我們瞭解和記下了,“四基”就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十個核心詞”就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概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教研員老師對新課標的進一步解釋,是我們瞭解到新舊教材的產生對比,新課標完成實施一輪改革的總結情況,以及新一輪的新課標教學理念。透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暑假為參加技能考試,我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但有很多不甚理解的地方。透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

有以下的認識: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準確把握上。

二、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三、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絡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今天的學習中,教研員用豐富的影像資料,告訴我們如何上好一節課,受益匪淺。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任重而道遠,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的樂學,做學習的主人。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7

校本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為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臺階

一、重視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1、注重學習型團隊的打造和教師終身學習力的激發

教師只有始終保持繼續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把不斷更新觀念、汲取新知、開闊視野作為適應形勢發展和自身素質提高的必須,才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走上新的臺階。近年來,學校把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當作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來抓。我們精心討論制定了“二期課改”精神的學習方案,引領教師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內涵,並透過教師成長袋的形式激勵教師靜下心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如今,本校教師新課程的核心理論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對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環節——“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幾個環節“自主反思、夥伴協作、專業引領”更是津津樂道,為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自覺實踐新型的教學行為提供了可能。

2、幫助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我們把指導和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我們不斷提高教師對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意義的認識:每個教師都明確,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是不能退的底線,以犧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價來換取的語數外學科成績的提高是不值得的,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教育道德的淪喪。

其次,我們從學校發展規劃的角度,對“質量觀”作了如下的界定: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學校的綜合教育質量達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學常規管理上,每學期,我們對任何一門學科都進行“質量監控”,從整體上來把握學校的教學情狀況。

二、“校本研修”要重視倡導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

1、“校本研修”的內容選擇要根據學校中教師的原有基礎、工作現狀和實際需要而展開,充分體現“校本研修”出它植根於學校的特徵。

由於學校中教師發展的不平衡,培訓的內容必須體現具體性、針對性的。如:我校教師隊伍中原先存在著“出力不討好”的現象——教師有良好的意願,也肯付出,但有時急功近利,方法簡單,從而導致家長、學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開心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曾作了專題的培訓,不僅從法律意識角度幫助教師完成角色意識的轉變,而且,從為師者的責任、目標、從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幫助教師轉

變觀念、掌握讓學生真心順從、讓家長理解的技能(如:與家長、學生溝通,談話技巧的培訓)。現在,很多教師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這方面的轉變。特別是近年來每學期的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和座談會上對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率非常高。特別是一些轉學而來的學生及家長更是對我們的教師讚不絕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必須與其實際的工作緊密結合

我們認為,“工作與學習的不可分”是設計“校本研修”的具體活動的原則之一。 “教師在工作中學習”應當之無愧地成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點——在這種探究與研討的過程中,每個參加的人員都經歷著學習的過程。而往往這種培訓更易受到老師的認可和歡迎。我校語文組在工作中發現作文教學難於把握,大家就此問題作為學習研究的專題。

總之,幾年的實踐,帶給了我們走向成功的信心。儘管我們尚沒有產生過“跨越式”的飛躍,但我可以自豪地說:這種立足於教師不竭動力挖掘、立足於學校教師可持續性發展的“校本研修”,卻使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感到紮實。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8

從事教育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對人、對社會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要求。本學期,我我有幸參與各類培訓活動,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學習與反思。從自己的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後再上一個新臺階,現總結如下:

1、基本功

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是與學生的相互配合中共同度過的,對教師來說,最易影響學生的便是板書和語言,所以,三筆字、普通話成為教師的門面,它是一種豐富的課程資源,按照學校的要求,我認真的進行了鋼筆字,毛筆字和粉筆字的書寫訓練,練字帖,儘可能使自己的書寫規範,使學生看了還過得去,在語言表述方面,潛心練習普通話,糾正自己的一些方言和土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逐步標準化。

2、學科基本功

教學常規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本環節,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我在教學中做到,節節有教案,節節有發展,針對教學中的生成資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策略,使教學實施及師生的共同發展得到了較好的協調。堅持進行反思教學,總結教學中的失誤,警示自己時刻注意防範失誤的再次發生。

3、教學科研能力

現代教育的特點是科學高效,只有對新課程的課程理論、課程思想、課程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把握新課程教學的精髓,才能以新的理論、新的思想、新的行動去開展紮實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動,教育效率才可能提升。一學年中,自己始終以一名新手的姿態,不斷向有經驗、有開拓意識、有創新舉措的同行虛心學習,聽新課程研討課二十多節,並參加評課交流,時時處處留心學習,對照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失誤,吸收他們的好的做法和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與弊病,使教學方式和組織學生的思路有了明顯的改善。

4、學習方面

能夠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並做好記錄,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嚴格要求自己,在每週聽節課程之後,會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使我受益匪淺。

積極聽課、研討,總結優點,發現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這些是我參加校本研修活動的心得體會,我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不斷在創新,不斷地發展。廣闊的課改之園,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智慧和熱情去探索、去耕耘、去努力!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9

帶著夏的餘溫,嗅著秋的氣息,9月20日,我有幸作為黃石市初中語文學科代表,前往江城武漢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湖北省中小學校本研修指導者培訓。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十天的國培生活接近了尾聲。十天紮紮實實的培訓,緊張而又充實,既有省內外專家的精彩講座,也有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的觀摩學習;既有學員之間的熱切深入討論,又有個人成長規劃的交流展示。聆聽,我們吸納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我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反思,我們收穫了寶貴的精神財富。101名學員,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識到相知。回想這段培訓時光,有感動,有領悟,有思索,也有激動的瞬間……

學習中開啟智慧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在屬於自己的圍城中,載著膚淺的知識儲備,帶著困惑與迷茫前行在教育的路上。對於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而言,僅靠這些“糧食供給”在教育道路上無疑是無力遠行的。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運的我參加了此次培訓,能夠現場接受來自省內外專家和各地名師的“面授”,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嘲頭腦風暴”,是一份精神盛宴。他們的新理念、新觀點使我如沐春風,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而且開啟了我的智慧。

“校本課程,為每個學生的需求而設計”,慢條斯理的曹書德老師介紹了全國知名課改名校北京十一中“選課走班,無行政班”經驗,讓我們這些一直困頓在傳統教學中的“井底之蛙”大開眼界,也看到了中國教育未來的希望。陳大偉教授“人因思而變”的觀點讓我看清了教學的本質。“你為什麼這樣教?”“除了這樣教,你還想過怎麼教?”“如果你下次教,你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和改變?”從提供思想轉變到促進思想,改善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讓學生經歷美好的課堂生活,我們的課堂就沒有了旁觀者。張祖春研究員對《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基本內容中三個維度解讀概括為:願教,樂教——能教,配教——會教,善教,不僅通俗易懂,不只讓我明確了教師的專業標準的內涵,更是在潛移默化中教會了我們該怎樣去建構學生的核心價值觀。華中師大的郭元祥教授提出的“發展性課堂”正好觸到了我們國家“應試教育”的痛處。蔣紅森老師更是用他的魅力給我們上了一堂語文專業指導課,讓我明白了語文教學“有選擇,才有效益”,語文課“教什麼”永遠比“怎樣教”更重要,校本教研的著力點在於建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生態,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反思中醍醐灌頂

有學習,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十天來,我的思維被啟用,心得體會《國培校本研修心得體會》。在收穫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華師博導郭元祥教授講《深度教學:理念與策略》時,舉朱自清的《背影》為例,解讀背影的意義後,我突然明白:作者不僅是在述說一種親情,也是在詮釋生命和死亡的意義,看父親的背影離去就是在目送生命的離開!死亡是什麼?就是看著親人的背影離自己漸行漸遠而無法挽回!我反思自己怎麼講了很多遍《背影》就沒有講出深意,如果我教學中多角度審視文字,換一種方式去追問文字的意義,我現在還會是個教書匠嗎?我還會教學離開教參就無所適從嗎?黃岡市教科院黃建軍老師講《備課改革:“兩改六落實”方案》時,講到不少教師不研《課標》,不鑽教材,一味尋找各種各樣的備課材料,全部實行“拿來主義”。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拿到一篇課文,自己讀懂多少,讀到什麼層次?上課講的都是教參上的東西,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有收穫,怎麼會得到提高?我一直奇怪自己怎麼越來越不會教課了,現在明白了備課中不研究教材、研究學情、研究教法,開發教學資源、自我閱讀,是在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功,教師的內功深了,備課才有底蘊,有深度,有針對性。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開啟一扇學習語言文字之門,引領學生對看似平常的語言文字進行揣摩思考,讓學生感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試想我們教師現在有幾個真正靜下心來去讀書的?我們連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生必讀作品都沒有讀過,我們怎麼指導學生讀書?我反問自己:我做到這些了嗎?我現在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教師的原因了!

研修期間,我們還始終思考一個問題:農村落後地區教師校本研修積極性本來就不高,為什麼大多老師還不願參加培訓學習?就這一問題我曾經與省繼教中心王金濤主任在報告現場進行互動交流,並引起參訓學員們的興趣。說老實話,對有專家答疑認為是教師幸福觀出現偏差,是因為教師工資待遇低所造成,我有疑惑也有了自己思考後的答案。的確,教師工資待遇低是教師當前工作熱情不高,懶於提升專業素養的主因,但問題是我省今年大幅度提高了教師工作待遇,是不是老師們會自覺湧向通往自我成長的校本研修幸福之路呢?我看主要是我們整個校本研修生態出現了問題,北京市十一中學的學生自主選課、走班制校本課程改革,為我們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試想,如果把你調入北京十一中,你有讓學生自覺選你的課並喜歡上你課的自信嗎?你還敢不自覺參與校本研修嗎?

收穫中暗下決心

豐富多彩的國培內容讓我反思很多,也收穫很多。十天緊張有序的國培學習,專家、教授們的殷切教誨,高屋建瓴的理論,鮮活生動的課例無不在我的心裡泛起漣漪。38位“頂天”“立地”的省內外專家名師授課指導,101個“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交流研討,我收穫著新的理念帶給我的快樂,帶給我的震撼!順利完成了傅華強主任提出建立優秀教師“同仁圈”,完成“四個一”即結識幾個學科專家、深交幾位同行朋友、研究幾個專題問題、分享一項特色成果的培訓要求和目標。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為伴。有了名師的指導,我暗下決心:培訓結束就是我經過“修煉”之後的重新開始,我一定用這些新的理念服務學校、服務老師和學生。葉顯發教授要求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大師,而非教書匠。我們可能在教學業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遵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新,不要重複,不要竊喜於小巧小技。力求每節課都上得紮紮實實,讓學生課課有收穫。再比如多讀書,讀書能夠豐富我們的教學理論,提升我們自身的素養,進而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培根在《談讀書》一文中說:“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同樣,作為教師,只有透過閱讀的不斷積澱,才能使自己的課堂具有“性格”。還有,我過去一直頭疼的作文課,我要按蔣紅森老師、陳水明老師講的辦法,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寫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努力在教會學生“怎樣寫”和“寫什麼”上下功夫,做到規劃有序,指導有效,以人為本。評上高階教師職稱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成為在地方上有所作為的名師,20xx年評為“陽新十大名師”以後,我曾迷茫過,現在,國培給我指明瞭今後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有所長進,有所追求,力求變教書匠為研究型名師,並引領更多教師走上校本研修的“修煉”之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行走在校本研修的路上,任重而道遠。培訓學習雖然拉上了帷幕,這一刻的結束,意味著新的征程又將開始,對於我來說,未來的教育之路還很長很長,我會帶著這些及時補充的能量,用學到的新理念為導向,在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培訓總是有限的,但開啟的心智給了我廣闊的天地與無窮的動力。培訓是暫時的,但進取是終生的。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10

校本培訓讓我由衷的覺得受益匪淺。本學期校本研修讓我學習了知識,得到了啟發,也受到了鞭策。透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智慧,理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做一名現代化不落伍的老師,應當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同時,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終身學習,不斷進步,這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為人教師的重要內容。

一、轉變觀念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家長的意識也逐步提高,他們逐漸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為孩子選擇優質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家長的共識。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跟上時代的發展,做一個能適應社會並受到家長喜歡的人民教師。

二、加強學習

過去並不代表未來,要轉變觀念靠的是學習,不斷地學習,以學習來改變自己,以學習來充實自己。本學期,我更強烈地意識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在專家面前我多像一隻井底之蛙。所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唯有學習能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

三、學會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善於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波斯納也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雖然有過反思,但從來沒有很認真地把它當成一項工作去執行,只是在頭腦裡想想就過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須要學會總結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透過校本研修的學習收穫很大,使我們的教師能夠儘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在教育這個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會努力總結自己的教學,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透過校本研修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一名讓領導放心、學生滿意、家長信任的好教師就熱愛事業為核心,把熱愛學生視為靈魂,在構建師生和諧關係的基礎上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