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小貓圓舞曲》 欣賞
設計意圖:音樂創作來源於生活,缺乏體驗的創作和表現是蒼白和沒有生命力的,它喚不起聽者的共鳴,更激發不了聽者表現的慾望。有了感情的音樂,才能深深打動每一個聆聽者,才能產生共鳴,並有感而發。當我第一次聽到《小貓圓舞曲》這首曲子,音樂中詼諧、有趣的旋律變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覺就想起了我家小貓捉迷藏、伸懶腰的樣子,並勾起了我童年“養貓”的回憶。我願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樂,並有感而發地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小貓圓舞曲》詼諧、舒展的特點。
2、能夠愉快的、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並能合作、創造性地進行遊戲和表演。
3、透過橡皮筋操作、聽故事、做遊戲等方式,進一步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結構和情緒。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生活中見過貓並對貓的形態、生活習性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橡皮筋玩具人手一個;錄音機、音樂;大型躲藏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主題,回憶已有經驗,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師:1、小貓怎樣叫的?
2、小貓是怎樣給自己洗小臉蛋的?
3、小貓又是怎樣伸懶腰的?
(二)、幼兒安靜欣賞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對音樂的理解。
1、教師介紹曲名,幼兒安靜傾聽音樂一遍。
師:你覺得小貓在幹什麼?
2、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嘗試在座位上表演。
師:你的小貓在幹什麼?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來。(三)、教師借用橡皮筋的伸縮特點,幫助幼兒瞭解音樂中的張馳變化。
1、幼兒看教師用橡皮筋聽音樂表演一遍。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的小貓在幹什麼?
2、老師借用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
3、幼兒玩橡皮筋玩具,跟隨老師再次欣賞音樂一遍。
4、幼兒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獨立表演一遍。
(四)、啟發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貓偷看、躲藏時的姿態和神情。
1、啟發幼兒借用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2、啟發幼兒脫離躲藏物用身體表現小貓。
(五)、師幼玩遊戲,幼兒再次完整地感受音樂。
(六)、聽《夢幻曲》放鬆,小貓變成天使小貓飛走了…
大班音樂《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放風箏》公開課教案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後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範動作儘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後、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後應儘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透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隻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並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後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麼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遊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遊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並請其示範。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遊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紮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傢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幼兒園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一、作品
遊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遊戲中儘量讓每個幼兒有遊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遊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膠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角色創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於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遊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匯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瞭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裡表演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並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裡有哪些角色?他們怎麼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心裡是怎麼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並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麼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遊戲“草帽在哪裡”。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麼?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並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遊戲內容:啟發幼兒最後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大班音樂活動:包餃子
大班音樂:包餃子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擀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麵糰,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杆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後,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張開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裡煮的時候好像在幹什麼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麼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編的舞蹈進行遊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宣告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裡。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遊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遊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匯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遊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併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遊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遊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遊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裡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
7、戲劇遊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隻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隻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遊戲。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遊戲(動作方位、遊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遊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遊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遊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遊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歌曲《歡樂頌》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以及歌唱活動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以及節奏感。
3.引導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大膽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圖片:白雲,藍天。
2.圖譜、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白雲、太陽
教師:小朋友們看,圖片上有什麼?天多藍呀高高的在上面,誰來了?又有誰來了?
多美的畫面呀,藍天高高,白雲飄飄,太陽公公在微笑。這麼美,我們來一起說一下。
過渡語:我們看到的這些美景,還有一首好聽的歌呢,就表現了歡樂、高興的心情,名字就叫“歡樂頌”。
請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展開
1.課件欣賞歌曲(播歌詞音樂,放課件)
教師:歌裡都唱了些什麼?是不是咱們剛才看見的美景呀?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利用圖譜朗誦歌詞
教師:小朋友說的可真好,現在我就來演唱一遍這首“歡樂頌”送給大家。
3.教師表演唱(放伴奏)
4.看課件,師生唱(放伴奏,點課件)
教師:剛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著老師一起唱起來了,讓我們看著大螢幕一起來唱一唱。
老師唱得大聲一點,小朋友可以小聲一點。
你們第一遍就唱得這麼好,真不錯,相信再唱一遍時,小朋友的聲音一定會更加宏亮、好聽,對不對?
5.教師指揮,幼兒唱(放伴奏)
教師:小朋友,你們唱得太好聽了,我覺得咱們都可以組成一個合唱團了,我來當指揮,你們就是合唱團的演員,好不好?
那一會我們唱得時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揮,我的手動作小,小朋友就小聲唱,我的手動作大,小朋友就大聲唱,咱們來試試好不好。
過渡語:小朋友可真棒,都會用大小聲表現歌曲了,你們知道嗎?不僅你們喜歡唱,大人也喜歡唱,咱們看看他們是怎麼唱的!
6.觀看“歡樂頌”影片(放影片)
引導語:歡樂頌這首樂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每當人們高興快樂的時候,或是歡慶重大節日時,人們都會唱起這首歌,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寄託美好的祝福。
7.小結(放歌詞音樂)
教師:小朋友,咱們就把歡樂頌這首歌,拍成一個精彩的節目,表演給全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好不好?
音樂活動設計:懶惰蟲和勤快人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藉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歌曲的圖譜、一些幼兒勞動的圖片若干、歌名
活動重點: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活動難點: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
活動過程:
一、進場律動《趕小鳥》——入座律動
二、創設情境,引出懶惰蟲的形象。(佈置好亂糟糟的場景)
師:這是怎麼了?伸出我們勤快的小手,來整理一下吧!
這裡剛才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變成這樣了呢?一定有個懶惰蟲,讓我來找找吧!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二遍,邊唱邊逐個指點幼兒,點到最後一幼兒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2、引出歌曲的圖譜。
師:看來這個懶惰蟲不是你們,那是誰呢?她藏在哪裡呢?……哦,找到了,原來在這裡呢!
三、看圖譜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清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裡唱了些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聲回應)
2、我再來唱一遍,你們仔細聽一聽,然後告訴我聽了這首歌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用肢體語言,邊唱邊表演有趣的動作)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聽了這歌,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有點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兒看圖譜學唱
4、看譜慢速唱一遍(懶惰蟲很懶,我們唱懶惰蟲的時候應該快些還是慢些呢)
5、邊表演邊唱,選擇幼兒自己創造的動作來演(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這個懶惰蟲吧!)
四、學習創編歌詞:
1、提問:你是懶惰蟲嗎?那你在家會幫爸爸媽媽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嘗試創編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師選擇幼兒的一種回答,出示圖譜)
看圖譜跟唱:
師:剛才×××說,她會洗手帕,我覺得她是個勤快的人,我要來唱唱最這個勤快人。
×××小朋友還會掃地,我們也來唱一唱會掃地的勤快人吧。
邊動作邊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這些勤快人吧。
3、幼兒創編、表演
師:除了洗衣服、掃地,你還會做些什麼?讓幼兒嘗試把說的唱進歌曲裡。
●選一名幼兒嘗試:我會擦桌子,我會擦桌子,我把桌子擦乾淨。(我會自己擦桌子)
●你還會做什麼能幹的事,直接把它唱出來吧(個別幼兒——集體跟學——上來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幹,本來這首歌是唱懶惰蟲的,我們又給它編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們就把這首歌取個《懶惰蟲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兩段連起來唱一唱,隨琴聲完整唱一遍。
懶惰蟲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們怎麼樣唱才能表現出他們的不一樣呢?(懶惰蟲:唱的慢一些,懶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興點)
3、集體表演:
(1)要求前奏做簡單的動作,隨音樂一起表演(提示:表現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據要求動作做)
(2)繼續遊戲:教師用動作告訴幼兒第二段唱什麼。
(3)邀請爸爸媽媽、客人老師一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