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3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提升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嘗試自己處理和解決班級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強化自覺遵守班級規則、學校紀律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匯入。教師引導:“作為集體的一員,同學都願意為集體做好事,但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著解決這些問題。”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今天,我們不僅要解決教科書中‘紅領巾信箱’中提到的問題,還要開啟我們班的‘心裡話’信箱,並在下節課召開‘我的心裡話’釋出會。讓我們先從教科書中樂樂所在班級同學的來信開始吧!”

教師請學生分別朗讀教科書第5~6頁上同學們的“苦惱”,然後請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聯系實際談談體會。教師可以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懂得在班集體中,同學間應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3.小組探究。教師拿出課前蒐集到的同學中的“心裡話”,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並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也可以讓各個小組閱讀事先準備好的故事,並做好向全班介紹的準備。教師在巡視學生的討論時,應特別注意幫助學

生思考解決辦法的妥當性。

4.教師。督促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為下次的釋出會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1.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為“心裡話”釋出會做準備。

2.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心裡話”,並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說說解決的辦法,同時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與交流。

3.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在歐洲歷史上重要的探險對於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意義。

2.學會全面地思考和歷史事件。

3.粗略瞭解一些著名的探險事實。

教學過程:

1.匯入。提問學生有關哥倫布、麥哲倫的內容,請他們就自己瞭解的內容進行發言。教師應肯定學生的發言,並告訴他們在今天的課上將會了解得更多。

2.探究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46頁的課文。教師強調:“課文告訴我們,歐洲有大約1000年左右的時間是處於宗教統治之下的,發展非常緩慢,也相當落後,但是到了14―15世紀開始發生變化。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就是重要的標誌。為什麼他們的探險那麼著名,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進行探究。”教師透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並引導他們得出括號中的結論,鼓勵他們在討論中教科書。教師還可以將地球儀或自制的代用品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在思考和發言時利用地球儀。教師也應充分地利用地球儀啟發學生。

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探險得到了什麼結果?(“發現”了美洲大陸,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麼發現要加上引號?(因為美洲大陸本來就存在,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教師可以參照資料庫的有關內容對這兩位探險家做簡要介紹,並注意對學生在匯入活動中的發言做補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過去人們對於自己居住的陸地以外的地方並不瞭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麼,也很難直接與居住在遙遠地方的人們相互交往,但是在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偉大探險之後,人類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來於各個大陸之間。)

在哥倫布、麥哲倫之前,各個洲居住的人們有沒有來往呢?是怎樣來往的?(有來往,主要是透過陸地上的道路。)教師要啟發學生聯絡到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的絲綢、瓷器等帶到了阿拉伯國家,然後又帶到了歐洲,溝通了東西方文明。

比較一下陸地交流與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儀,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從到埃及、從到歐洲、從歐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達的,因此往往要透過許多國家一次次交易,價格會越來越貴,而且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有戰爭,交流很容易中斷。其次,用來交換的物資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沒有火車、飛機的時代,一艘木船也可以運送幾千千克的物資。但如果是陸地交流,只能用馬、駱駝等,是無法與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過去騎馬每天最多走幾百裡,而且晚上必須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幾個人輪流工作就可以晝夜航行等。)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給人類帶來了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教科書第46~47頁的內容得出答案。

為什麼本課題的名稱是“血與火的時代”?(歐洲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透過掠奪財富、販賣奴隸、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給非洲、美洲、亞洲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3.教師要點,佈置家庭作業。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種,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2)探討人種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3)學會尊重、欣賞、接納、樹立人種無優劣的觀念。

教學重點:

不同膚色的居民;人種的分佈;有趣的文化現象。

課前準備:

蒐集黃、白、黑種人的圖片。

教學難點:

從有趣的文化現象,你發現了什麼?

教學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測評

談話: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膚色都相同嗎?

板書課題:不同膚色的居民

二、教學達標

1、講述:世界上的人類,根據他們的外表、物徵,主要可以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2、如圖:觀察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

3、討論:他們的長相……

他們的頭髮……

提問:人是什麼人種?(黃種人)

講述:每個種族有不同的特點和各自的優勢,我們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種族雖然不同,但是並沒有優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種族的人都是我們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鞏固練習

1、比較一下,不同的人種有什麼特徵?

2、世界上的人類,根據外表特徵主要分()、()、()人種?

四、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