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營的本質》讀後感範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經營的本質》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經營的本質》一書中,開篇便對經營的基本元素進行了濃墨重彩的闡述,雖然只是7大章節中的第1章,卻佔據了極其重要的認知地位:我們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這些內容,後續的6部分主題將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我就將其單獨拿出來與大家進行剖析和分享。
這本書有個姊妹篇,名字是《管理的常識》,也非常值得大家一看,如果你定位是管理者,或者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管理方向,或者你本身就是企業主的話,這兩本書能很好地讓你分清經營和管理的本質區別,更能深刻地理解這兩個詞背後的思想和內涵。
經營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四方面的內容:顧客價值、成本、規模和贏利。
乍看上去,你可能會感覺很枯燥,在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同感。但是當我抱定一種一探究竟的決心時,才會發現: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你會跟隨著書的敘述,不斷地連結合自己的企業或管理進行思想上的靈感捕捉。我個人受益匪淺,後續也會一一與大家分享,更會將之付諸實施在我自己的企業經營活動當中。
當然如果你實在看不下去這本書,也別擔心,反正你還有我呢!我來幫你打撈重點資訊,並解析給你聽:
四大基本要素之顧客價值:
1、請始終牢記"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這是經營的核心思想,也是評價一切經營行為對錯的永恆標準:
而我們很多企業,非常熱衷追捧那些最新管理工具,甚至有些崇洋媚外,看不懂的都是好的,複雜的都是先進的。所以,在紛繁變動的市場中,能夠返樸歸真、化繁為簡的永遠都是這一條。
2、德魯克的話句句是經典,你記下這句吧: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大道至簡啊,一個沒有顧客的企業不能稱其為企業。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顧客價值"呢?
3、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因為"顧客價值"本事就是一種戰略思維或行為準則,或者我們稱之為"以顧客為中心",即:在開展任何經營活動的時候,始終站在顧客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並決策。比如,作為一家管理諮詢公司,我會不斷地進行思考:
a、人們工作之 餘需要學習什麼知識?
b、人們工作之餘喜歡增長哪些能力?
c、人們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
d、公司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這些學習或進步的需求?
e、公司在滿足上述需求時,有哪些核心優勢?等等始終以這樣的經營思路進行發展,管理諮詢公司一定會擁有牢不可破的的顧客基礎。
4、我們的眼睛不能總是盯緊行業內的龍頭老大,以此為目標進行仿效和趕超,因為任何優秀的企業都不能代表市場,更不能代表顧客的立場,顧客跟誰都沒站在一起,他們只和自己在一起。所以,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並擅長從顧客資源中汲取養分,尋求創新和發展的新空間。
5、價值是由顧客和企業共同創造的。這裡,作者談到了三個"放棄",即:
a、放棄企業獨立創造價值的傳統思維;
b、放棄基於企業的顧客分類方法(比如紅酒經銷商會按照顧客的年購買量進行劃分和管理等);
c、放棄站在企業層面理解顧客的慣性思維。
6、企業現在要有意識地打破企業和顧客的邊界,然企業和顧客融為一體。真正成功的企業,其產品或服務一定是融入社會大眾的生活或工作中的。找到對方需求並努力、快速滿足的方式才是現在企業經營的正確方式。
四大基本要素之成本:
1、作者首先指明瞭一個觀念:成本沒有最低,只有更合理。當然,如何界定成本的定義?如何讓成本更合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題。
2、作者澄清了一個現在社會的普遍錯誤認知:廉價勞動力是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說起這一點,我們這一代商界人都該有義務反思和努力:中國"世界工廠"的模式,如何扭轉?作者列舉了是個企業案例,分別是:美國的西南航空公司、日本兒的豐田公司和美國的沃爾瑪公司。這些企業都是世界知名的成功企業典範,他們在對待員工的態度上,值得中國的企業借鑑:
a、西南航空公司認為員工是公司的競爭優勢,並努力幫助員工成為優勝者。在此理念下,員工們回饋企業的是從到達登機口到起飛的時間僅佔其他航空公司的不足1/2!這種就"儘可能最少地佔用顧客的時間"讓員工倍加努力。
b、豐田始終認為:在製造機器的生產線上,一線員工都有靈魂,他們是問題解決者、創新者和變革推動者。
c、薩姆 沃爾頓認為:與你的員工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他們知道得越多,就會越關注;一旦關注了,就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他們了!
3、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絕對沒有"一勞永逸"的說法,我們需要始終盯緊市場、關注顧客,讓產品和服務持續符合顧客的期望。企業不會因為規模大了、歷史久遠,就安全,任何時間點都會有失敗的可能。
4、成本的概念度娘就可以告訴我們,而知道和意識到之間差距甚遠,比如:流程成本、管理成本、沉默成本、營銷成本等,這些都值得關注,成本滲透在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絕對不能只盯著勞動力和原材料。
5、企業主和高管必須糾偏的三個誤區需要我們明確:
a、企業不缺少管理,而是管理過多:過猶不及的道理,誰都瞭解;
b、企業不是缺乏體系建設,而是系統能力不足;評價體系建設優劣的永遠應該是效率;
c、企業不是員工沒有執行力,而是管理指令太多且模糊。
6、《華為沒有秘密》,對任正非的謙遜和低調是非常佩服的。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讓聽到炮火的人做出決策"、沒有思考的人,是講不出這種話的,而且是要隨時隨地的思考才能有這種思想火花。而彼得原理卻向我們揭示了矛盾的現象:一個人在組織中,因為勝任,就會被提升,直到不勝任為止。而勝任現有的崗位不代表一定勝任新的崗位,當一線員工都是不勝任的新手時,顧客的.感知和需求何以得到滿足呢?
四大基本要素之規模:
1、今年一起分享了吳曉波老師的《大敗局》,其中不乏因為單純追求規模而惹禍燒身的企業。陳老師在書中列舉了三株口服液和比亞迪的失敗。其實這種高案例還有很多:順馳房地產的孫宏斌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他跑馬圈地和自以為聰明的壓縮成本,在稍稍遇到點兒政策干預就一敗塗地了;太陽神、科龍等企業也都是一樣:虛胖到幾乎可以用"脆弱"來形容。其實,作為顧客,他們根本不關心企業的規模,真正關心的是價值。所以,以規模論英雄,只能讓企業倒得更快。
2、對於規模的4大錯誤認知,需要我們提起注意:
a、規模無法帶來企業的領導者地位,市場需要競爭,誰都不能一企獨大;
b、規模不能自然地帶來回報率,70%的賺錢的公司都不是最大規模的公司;
c、規模不經濟,因為規模隨之帶來的成本會如潮水般淹沒企業:管理人員成本、培訓費用、新業務成本等;
d、規模不能吸引優秀人才,優秀人才看重的是積極向上和充滿希望的企業文化。
3、顧客現在越來越多地有了話語權,企業開始轉型為顧客生產"定製化"產品,所以,根本上來講,規模帶來的是競爭而非顧客。細分市場的趨勢已經形成,規模越大,遇到的競爭對手越多。
4、企業只要抓兩手就行,即人和財。人包括內部員工的滿意度、管理者的成就感和外部顧客的滿意度;財就像企業的"脈搏"(陳老師的這個比方很貼切呢!),確保現金流豐裕,就一切皆有可能。
四大基本要素之贏利:
1、《管理十誡》的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努力照顧你的生意,生意自會照顧你的生活。在"深具人性關懷的`贏利"的這一節中,作者想要闡述的觀點,我是這樣理解的:努力顧客的需求並快速滿足,還要讓顧客確切地感知到這種滿足,顧客自會光顧你的企業。在滿足顧客的需求上,沒有重點,因為都是重點;在提供顧客的價值上,沒有終點,因為隨時都是起點。
2、企業對於顧客需求的發現和滿足一定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用產品和服務表達出來的:"知行合一"(與《管理十誡》中第9誡可以結合來看,因為兩個觀點如出一轍。
3、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而理解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需要從6個緯度進行端詳,畢竟核心價值觀是服務於企業贏利的:
a、利潤:不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利潤,一定是短期的;
b、顧客:離開顧客的經營遲早會失去贏利能力;
c、成長:靠透支資源而非關注顧客的成長,也是短期的;
d、人員:沒有依靠提升員工效能而獲得的贏利,是不長久的;
e、管理:限制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管理是不科學的;
f、公民身份:單一的產品成功、單一的資源成功、企業主的個人成功和沒有以正規手段的成功都是不長久的,這些違背了一個企業作為公民身份的底線。
4、企業需要贏利,絕對無可厚非,尊重並滿足顧客的需要和企業自身價值連員工的需要才是持久的贏利。
總之,經營的四大基本要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深刻,而花些時間去理、參悟這些基本概念是必要的。作為一個人,我們要站在未來看現在,並用未來指導現在的生活;作為一家企業,我們更要站在未來看現在,並用遠景決策現在的每一個決策!經營企業很難,可是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勁呢?知難而進、怕什麼就面對什麼、樂在其中,才是經營好手的內在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