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中國科技館”觀後感

“中國科技館”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科技館”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科技館”觀後感1

參觀中國科技館的過程是一次難忘的旅行,也是一段美好的記憶。在那裡,我感悟到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驗到了現代的科技的無窮奧秘。我將永遠銘記這次旅行帶給我的歡樂與歎服、收穫與感悟。

首先我們參觀了“華夏之光”展廳,它展示了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及其對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中國社會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大作用。農業、採礦、冶金、紡織、建築、航海等領域的獨創發明令人應接不暇,天文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矚目成就令人歎為觀止。更有神奇的古法造紙、木板水印,應縣木塔,記裡鼓車,它們上到天文曆法,下到水車織機,無不讓人驚歎,令人佩服。

從這些中國古代文明代表物品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的勤奮和智慧,看出它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和紮實肯幹的態度。古代的四大發明,圓周率及其它在世界範圍內都遙遙領先,是的,只要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像曾經一樣的燦爛輝煌。

在“探索與發現”展廳,各種奇思妙想充盈著我們的視野,展示著科技的美妙與神奇。旋轉的金蛋、旅行的小球、跳舞的磁液、傾斜的街道各有各的奇妙;細胞的工廠、聲音的聚焦也同樣展示了科技的奧秘。

語文、數學,生物、物理,所有看似孤立的學科在這裡巧妙地融為一體。正如音樂無國界,科技也不分學科,它們遙相呼應,它們相輔相成。一點點科技的進步總能引發學術界的“蝴蝶效應”。每個人都可以為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哪怕只是微小的一點,人類的文明發展與進步正是由這一點一滴而來。所以,我們應從現在行動起來,學好每一個學科,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因為我們明白,每一份努力都很重要。

與之不同,“科技與生活”展廳則重在表現他們的'關係。科技發展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深刻變化影響的同時,生活也孕育了科技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資訊科技進入尋常百姓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交流方式。資訊就是橋樑,連線了大洋兩端,連線了宇宙星球,把每個人緊密聯絡起來,使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使我們不再孤單。

在 “衣食之本”展區,我們以衣食來源為切入點,參觀學習了傳統與現代種養技術、農業機械及資訊科技、生物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貢獻。

“居家之道”展區展示了家用電器、廚房用品、綠色住宅等居家用品的的製造與加工技術,同時滲透了“環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的理念,宣傳環保,宣揚低碳。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這一點,我們曾經做的不夠好,但現在正在努力,不僅僅是國家,每個人都應從身邊做起,一點一滴,低碳生活很簡單,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為營造一個綠色中國而奉獻一份力。

“交通之便”讓我們驚歎科技發展如此神速,從福特T型車到擺式列車,到火車、飛機、磁懸浮列車,一路突飛猛進。

“機械之巧”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關,流水似光陰流逝,水鐘的發現生動又形象。仿人機器人更是高智慧化,不得不說,它們的太極拳打得比我們還要好。

創新就是這樣一點點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生活也要求我們不斷創新,用我們的雙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後我們來到“挑戰與未來”展廳,在這裡,我看到了人類對過往的深思和對未來的暢想。在這裡,“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神舟飛船、三維滾環帶你遨遊太空,月球漫步、海底牧場帶你環遊世界,超導磁懸浮列車、雙向記憶合金幫你審視周圍,新材料、新能源,一個新字,是無限的潛力與美好的前景。未來雖美好,但挑戰與機遇共存,人類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人口增長、環境汙染、能源危機,各種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高度重視。未來的發展,需要大家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不懈努力。

在國家發展和歷史前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經濟,不是軍事,而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各方面發展的速度與加速度,科技不興,國何以興?

中國科技館就是中國五千年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有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驚歎的現代科技,有回顧,有展望,有總結,有深思,有前進的決心,也有反省的勇氣。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也代表了千萬中國人對科技的熱愛和追求。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主人與建設者如何呢視若無睹,如何呢置之不理如何能袖手旁觀,如何能高高掛起?作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擔負著科技發展的重任與父母師長的期望,我們任重而道遠。科技為己任,不亦重乎,終生不已,不亦遠乎?我們一定要為中國的發展盡一份力,為科技的復興不懈努力。

“中國科技館”觀後感2

我們熱工所黨支部集體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國家級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的大型科普教育基地,是展示我國科技發展和科普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視窗,是體現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標誌。這次參觀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增強了我們支部的凝聚力。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坐落於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緊鄰鳥巢,周圍環境優美,是極佳的科普教育基地。新館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基建投資達到11。3億元人民幣,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設水平都遠遠超過了於1988年建成的老館,這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科普事業的高度重視。從外型上看,新館猶如一個巨型魔方,建築被劃分為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科技之間的內在聯絡,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特點,也象徵著科學沒有絕對的界限,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寓意。

我們參觀了“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四大主題展廳。“華夏之光”展廳主要展示了我國古代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之前只在書本上了解到我國古人在科學技術上已有很高的造詣,這次透過各種實物展示,使我們更加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到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我國古代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技術領域,而且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織布機,精妙絕倫的建築、橋樑,天文曆法等等,這些成就是古人在勞動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的體現,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西方人。當我們嘖嘖稱歎我國古人的智慧時,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近代科學技術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而是起源於西方?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參觀了接下來的幾個展廳,並試圖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接下來的三個展廳,“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展示了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它們以時間為序列,系統展示了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這三個展廳分別代表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探索與發現”展廳,我們看到了許多具有很強趣味性的實驗裝置,透過這些趣味實驗,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釋隱藏在背後的規律,其樂無窮。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西方先哲們思想中閃耀的理性光輝。在“科技與生活”展廳,我們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現代科學技術幾乎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們還發現許多展品與計量科學有著密切的關係,這讓我們計量科技工作者倍感親切,這也說明計量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挑戰與未來”展廳,我們則體會到了科技的另一面,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強大的力量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同時它也有魔鬼般的力量將我們的地球毀滅。目前,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利用科學技術這一難題擺在了人類的面前。好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行動起來,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我們相信只要科學技術掌握在有理性的人類手中,人類的未來就是美好的。

參觀完這三個展廳,我回過頭來想到了先前的那個問題,近代科學技術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個問題其實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開放性假設,我們儘可以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釋。譬如,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偏重於技術和經驗層面,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而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是以理性思辨為基礎的。其實我們說的科學技術應該是兩個概念,科學和技術,科學是理論層面,技術是操作層面。在最初,西方的科學和技術是分開的,但是之後科學促進了技術的進步,技術反過來又推動了科學發展,這種良性迴圈發展到今天,科學與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一體化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缺失了科學這一環,導致它沒能進一步發展。至於為什麼會缺失科學這一環,可能與文化、語言、文字等等都是有關的。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只能去重新審視它。

四個展廳的參觀,我們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式的,因為要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一天的時間是來不及去細看每一件展品的。但是這次參觀帶給了我們很大的收穫,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激發了我們探索未知的慾望,促使我們在計量科研的崗位上做出更好的工作。不僅如此,這次活動對我們支部的建設也有重要意義,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黨員的科學素養。在當今形勢下,我們黨員應該保持繼續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