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1
教育是什麼?我們為學生的素質提高做了什麼?當讀完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身為人師的我們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會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領悟。
《教育激揚生命》是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後的又一力作,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讀完全書,"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腦海,我不禁為自己過去的教學行為感到汗顏。"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我走進課堂無數次,無數次面對我的學生,我又有多少次帶著"生本"的理念進入課堂的?看看身邊的同事們和同仁們,我們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這些,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揚生命》讓我們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又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書中提出:"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是一個牧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應該是為了學生自主有效地活動。"
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是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提示學習方法,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自己則要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平等的對話,鼓勵、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由主角退而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將教學活動寓於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學生應把學習變成自己的生活。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小學語文教師》上面喬能俊老師聽的一堂課。一位年輕女教師執教《自然之道》一課,教學從聽寫生字開始,然後是歸納課文主要內容,講解重點詞語。喬老師問坐在他身邊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或奇怪的地方。男生問:"當海鳥啄幼龜的時候,它們為什麼不把脖子縮排殼裡去?"
女生說:"這個嚮導很奇怪,他是生物學家,非常懂海龜的生活習性,但他為什麼還是把幼龜扔到海里呢?"喬老師最後發表感嘆:這是篇可以給學生思維情感帶來極大衝擊的課文,卻被老師上的僵化教條、寡淡無味,從兩名學生對文字的關注點看,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條軌道上。
老師心裡裝的是自己對課文獨到的解讀,是課標的要求、教參的提示、教學的思路,這本節課要達成的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而學生似乎對此並不認同。"我懂了的你拼命講,我不懂的你偏偏不講"教和學完全錯位。
是啊,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課堂,是否經常犯了和這位年輕女教師一樣的錯誤?我們究竟有多少是來自於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深入研究,有多少經過實踐檢驗,證明真正有助於學生素養的提升?當追問陷入迷茫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回到問題的原點,把視線再次投向學生?我們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到底去哪兒了?
郭思樂教授強調:教育應當激揚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以這位女教師的這節課為例,老師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問一問學生:你們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似懂非懂的是哪些問題?
也可以在初讀課文後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自己梳理感興趣的話題,然後順學而教,給予學生方法策略的指導,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我相信,只要真正放下架子,傾聽學生的聲音,對他們的需求持續關注,就一定能打通教與學的壁壘,讓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有效活動。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它是一種崇高理想,雖然維艱,但不是幻想。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老師,而是要轉變教師角色,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協助者",主要工作必須靠學生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
作為一名教育者,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我們得經常靜下心來,放慢自己的教學行為,問一問自己:我們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確?我們該怎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翻開《教育激揚生命》,多讀幾遍,我們的心中定會有答案。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2
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拓。細品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呼喚教育迴歸生本!
郭思樂教授在書中說:“學生既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的資源。”是啊,一直以來,在教育者的心中,學生僅僅是我們教育的物件,很少人能夠認識到學生還是豐富的、鮮活的教學資源。郭思樂這一全新教育主張的提出,使我們重新認識了學生,也重新思考了教與學的關係。
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香港的一位專家在講演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堂課,老師病了沒來上課,來的是代課老師,同學們很高興,因為代課老師是不上課的,只要關注學生不吵鬧就行,學生玩什麼都行。學生開始很安靜,漸漸地聲浪起來了,這時代課老師敲敲桌子:喂喂,你們這樣吵,我就講課了。”這樣一來,學生被鎮住了,班裡立刻安靜下來。郭思樂教授談到的這個故事啟發我們,玩是兒童的天性,而教和兒童的玩是對立的。教能不能轉化為“玩”呢,很難,而學是可以轉化為玩的,因為它有三個有利的條件:一、學和玩有同樣的主體,都是兒童自己。二、學就是要學習真善美。三、兒童的喜愛活動的天性,其本質上又是學習的天性。教必須轉化為學。一位老師說得好,學校就是學校,而不是“教堂”。
在生本教育實驗中,我們會感到,在基礎教育的範圍內,且不說許多東西不能教,就算是能教,學往往要比教來得順利和容易得多。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而推演到我們,則是“事得一以順”,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體,事情就會變得順利。我們找到了學是教學的本體,教原本就是用來幫助學的。
書中,做了一個類似於思想實驗的想象。如果你想喝水,那麼拿起礦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為你對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現在假定你鄰座的老師對於喝水沒有生命的需要,也沒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於是你把它編成教材,進行講授,最後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節想必是“順時針和逆時針”(擰蓋子必備的知識),而第N章想必是水瓶應該舉到什麼樣的高度……,然後,鄰座聽得十分疲勞,考查起來他可能僅僅是60分,並且,可憐的他想用你教的辦法去喝水的時候,竟然不會喝了。
這個故事對於當下繁雜的基礎教育問題具有一針見血的見解作用,它比喻我們教育中大量存在這種不用教的東西,尤其是本能可以實現的東西,我們許多時候在教本能!
聯想我們實際的教學,長期以來,我們對於本能可以實現的事情,卻教得十分認真,做著許多無用功或者有害功。比如我們物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使小燈泡發亮的連線方法。之前我們會教學生把燈泡一端用導線連電池的正極,另一端連電池的負極,一步步,學生近乎毫無自我發揮的空間。
而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老師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藉助學生自己,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實踐,學生會發現可以一次同時讓2個小燈泡發亮;可以同時連線2節電池,可以增加小燈泡的亮度……
你給學生學的機會,而不要認為他不能學,不肯學,他會興致勃勃地學,比教要直接的多,方便得多。為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解放兒童,我們的工作必須是靠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完成,這樣簡單、自然的思考,長期以來我們卻沒有去關注,我們作為教師常常太主觀主義了,因此也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
我們的傳統教學中,事實上諸多方面是嚴重壓抑兒童原應激揚的生命本性,這也導致了相當多的尖銳的教育教學矛盾問題出現,以至於到今天很多傳統教學問題已經基本上到了難以破解的地步,現在反思起來,教育教學問題死局的本質依然是未把主體迴歸到“學生”這一個最關鍵的物件之上。
而“以生為本,激揚生命”的生本教育,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倡導並始終明確堅定徹底地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教育教學宗旨及目標,真正把教育迴歸到“學生”“孩子”“兒童”這個教育主體之上。
生本教育,無疑是當下破局基礎教育教學難題的一條光明改革之路。我想就讓我們透過生本教育,還給我們的孩子一個真實生動精彩的課堂。當下我們的教育需要生本,請讓我們的教育迴歸生本!
教育激揚生命讀後感3
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較以前的課堂教學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總感覺缺少某些重要的東西,束縛自己不能大膽、很好的突破常規的教學。
在讀《教育激揚生命》一書時,讓我認識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從根本上轉變觀念,促使課堂依賴於學生、信任學生。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很好的讓學生切實展開討論,怕的是影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就教學重難點放手,怕的是學生出現錯誤等等。這樣的心理出現課堂上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積極性自然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
《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中介紹進行生本教育關鍵之一就是高度相信學生,把學生當成自我教育的資源,以啟發為主,從關愛入手,讓調皮學生感到慚愧,從內心激發他們改正缺點,積極向上的願望。實踐中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不被考試成績、眼前的一點功利所左右;要教師徹底放手,不被教科書、教學任務的完成牽著鼻子走;需要教師大膽取捨,整合教材,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需要教師認同學生、欣賞學生等等。
取得好成績,人們還有一種頑固的思維習慣:我們只想用老辦法,如果老辦法不行就更加變本加厲的用老辦法。最常見的就是日常教學醉心於題海,而忽視基本的和人的生活與思考密切聯絡的部分,學生做題一旦出錯,我們就不斷地加題目,永遠把做對的希望寄託在下一道題目上。結果,一個錯誤產生一串題目,這樣就產生了更多的錯誤和更多的題目,們很少反思學生對於基礎部分的理解有什麼問題。相信老師們的這種心理和這樣的做法還普遍存在,致使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類似明明做過這一題目或上課講過學生還是出錯的現象。仔細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沒有做到相信學生自己能學好的原因。導致教師自己苦口婆心的講解、辛苦的蒐集題目但是學生卻不領情,不能利用教師辛苦的勞動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
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相信學生的潛力和智慧,真正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生本教育的課堂,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突出學生的學為中心,不再過於強調教師的教。在日常聽課、課堂評價中,教師們不再特別關注授課教師分析是否到位、清晰,而是更加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的情況。只有學生真正投入學習、不斷產生種種思維碰撞的課堂才真正吸引我們,才能看到學生興奮的臉龐。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是存在“教喝水”的現象。“教喝水”的故事是這樣的:本來你想喝水,那麼拿起礦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為你對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現在將定你鄰座的老師對於喝水沒有生命的需要,也沒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於是你把它變成教材,進行講解,最後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節想必是“順時針和逆時針”,而第n章則想必是水瓶應該舉到什麼樣的高度………然而,鄰座聽得十分疲憊,考查起來他可能僅僅是60分,而且,可憐的他想用你教的辦法喝水的時候,竟然不會喝了。當看到這一點時,我不禁笑起來,但慢慢的又進入靜靜的思考中。我們總以為學生懶、學生不好教、學生不會學、學生學不好等等,而以教為本的課堂出現了學生上課走神、開小差甚至睡覺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了,我們把學生當成了一無所知的人。而生本教育實驗學校的實踐證明:學比教快、學比教直接、學比教到位,長期以來我們沒有去關注過,我們習慣了教,因為我們教師對於自己的掌握知識是胸有成竹的,總想將自己的這些讓學生知道,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教師的作用。
《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中這樣給教學進行定義: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支援下,激揚、強化、最佳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就這一點我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調動學生這一重要資源,達到提高學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