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桃花源記優秀教案2017年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2017年桃花源記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 2.瞭解本文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正確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讀並背誦全文。 二、 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017年桃花源記朗讀2017年桃花源記朗讀 2017年桃花源記朗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
2017年桃花源記2017年桃花源記 導語: “世外桃源”是同學們熟知的一個成語,它出自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 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麼說它在“世外”呢?大家認為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嗎?如果世外桃源真的存在的話,那同學們想不想生活在那個沒有作業困擾,沒有塵世打擾的與世隔絕的地方呢?課文中作者所描述的那
桃花源記原文及註釋桃花源記原文及註釋 導語:《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篇散文的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學習。 原文 晉太元1中,武陵人2捕魚為業3。緣4溪行5,忘路之遠近6。忽逢7桃花林,夾岸8數百步,中無雜9樹,芳草鮮美10,落英
桃花源記練習題含答案桃花源記練習題含答案 《桃花源記》總的構思帶有浪漫主義色彩,這表現在故事是虛構的,桃源境界也是想象中的產物,人間並不存在等方面。下面是桃花源記練習題含答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桃花源記練習題㈠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
桃花源記 賞析桃花源記 賞析 本文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
桃花源記賞析桃花源記賞析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
《桃花源記》字詞詳解《桃花源記》字詞詳解 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yào)的年號(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於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
《桃花源記》考點《桃花源記》考點 1.重要實詞 緣、異、窮、具、鹹、妻子、邑人、絕境、間隔、無論、語、足、及、詣、津、鮮美、屬、阡陌、黃髮垂、嘆惋、語云 2.重要虛詞 乃(1)見漁人,乃大驚:竟然 (2)乃不知有漢:竟然 為(1)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桃花源記教學桃花源記教學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願望。下面是桃花源記教學,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匯入 誰來解釋一下“世外桃源”的含義或舉例說明其含義。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優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種空想
桃花源記案例桃花源記案例 《桃花源記》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下面是桃花源記案例,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瞭解古今異義現象。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
《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桃花源記》公開課教學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 一、匯入 誰來解釋一下“世外桃源”的含義或舉例說明
《桃花源記》備課材料《桃花源記》備課材料 《桃花源記》既具有濃烈的浪漫虛幻色彩,又有強烈的真實感人力量。 《桃花源記》學法導引 1、反覆誦讀,讀出感情,結合註釋理解大意。 2、先忠於原文模仿性地講故事,再運用想像創造性地講故事,加深理解。 3、查詢資料,瞭解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簡介,更好地把握
《桃花源記》名師教學設計稿《桃花源記》名師教學設計稿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瞭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並體會作者透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
《桃花源記》教材透析《桃花源記》教材透析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願望。 一、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貫串起
《桃花源記》課文賞讀《桃花源記》課文賞讀 《桃花源記》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雖是《桃花源詩》的“序文”,然早已被人們視為精美的散文推崇備至。《桃花源記》是現實主義的,它有故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有故事情節的發
《桃花源記》學案設計《桃花源記》學案設計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基礎字詞意思掌握; 2、能力目標:積累文言字詞,擴大詞彙掌握文言句式; 3、情感目標:初步感知世外桃源的生活;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文言字詞和句式的掌握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 教學目標: 1、文學常識識記 2、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3、課文的理解 知識點梳理 一、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作者是(東晉)朝的(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後人稱為(靖節先生)是我國(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
《桃花源記》的魅力《桃花源記》的魅力 《桃花源記》以清新、樸實的語言來描繪自己的理想境界,全篇文章既沒有典故的堆砌,也沒有字句的雕琢,語言樸素,明白如話。 《桃花源記》雖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為其《桃花源詩》所作的一篇“序文”,卻早已被人們視為精美的散文而推崇備至。這篇短文以簡煉的文字、委婉的文筆、非凡的文采虛構了一
《桃花源記》基礎練習題《桃花源記》基礎練習題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出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作者的願望。 一、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1、晉太元中() 2、緣溪行() 3、便舍船() 4、豁然開朗() 5、屋舍儼然() 6、阡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