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辦公/印刷/造紙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通用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印刷術的發明作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1

闔上手中的書本,腦海裡依然徘徊著書中雋永的話語,抬起頭來,看看眼前這數以萬計的書本擺滿了書架,在這偌大的圖書館裡,不知收藏了多少古今中外智者苦心鑽研的成果、人類智慧的結晶,究竟是何等的“魔法”,得以將世界各國不論文學、科技、天文、地理、經濟、歷史等等知識全網羅在這名為“圖書館”的建築物裡?是“印刷術”!是印刷術這項偉大的發明,使人類文化的傳播與傳承起了劃時代的巨大轉變與影響,因此,在我心目中,生活裡最偉大的發明非“印刷術”莫屬了!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印刷術發明之前,知識的傳播僅能靠口耳相傳或手抄。口耳相傳容易造成訛誤,而手抄既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因此知識的儲存與流傳相當不容易,如此不僅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更使文化的傳播遭受延宕及損失。直到隋朝開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時,有個叫畢昇的刻字工人,他用質地較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並在其上刻了反寫的字,一個印一個字,放進土窯裡燒,製成活字,然後再依文章內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這就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此種印刷術方法雖然原始簡單,但已與現代鉛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後中國又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術愈來愈進步。

有了印刷術,人類的知識、經驗、著作、歷史等等得以更廣泛、更正確的被儲存下來,不致因為手抄的困境而謬誤或失傳,對於知識的傳承發揮了絕大的功效,於是人類得以在前人的著作中得到知識、經驗的傳授與啟發,累積前人的研究成果,繼續發揚光大,因此印刷術成為人類文化得以承先啟後的大功臣,是促使文化躍進的一大助力。並且活字版的發明和發展,使人類得以享受方便、迅速、較低成本的書籍及印刷產品,透過大量印刷複製的過程,使知識可以大量的流傳,而透過這些人類智慧結晶的廣為流傳,促使文化的交流更為普遍而頻繁;並因為知識、書籍的取得更容易,使一般大眾都有機會受教育,知識書本將不再只是少數權貴人士的權利,加速了知識教育的普及,對人類文明的演進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可說為人類文化劃亮黎明的曙光,為文化的廣泛傳播、交流與傳承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而印刷術的發明之所以堪稱“偉大”,乃因它的影響力並不侷限於中國,而是全球性的,對於全人類的文化發展皆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效益,根據史書的記載,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在公元八世紀傳入了日本和北韓,木活字技術則大約於十四世紀傳入北韓、日本,後又從新疆經波斯、埃及傳入歐洲。使歐洲中世紀的科學從漫長黑夜之後繼之以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及為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印刷術的發明,可謂對於全人類的文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在《新工具》一書中曾說:“我們應該注意各種發明的威力、效能和後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發明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在學術上,第二種在軍事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產生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誠如所言,印刷術對於世界知識的傳播、文明的演進,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果沒有印刷術的發明,至今人類文化可能仍在封閉而錯誤百出的漫漫長夜裡跌跌撞撞,知識的傳播受阻,現代文明亦將會延遲幾百年出現,那麼世界就不會是現在這種繁榮的局面了。

如今我們得以享有印刷術這項偉大發明所帶來的豐碩知識、昌盛文明等成果,在心存感激之餘,更應善加珍惜、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懷抱夢想,在前人嘔心瀝血的智慧成果中自我惕勵,期盼精益求精,將人類文明繼續向前推進。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2

11月7日一大早,我就來到寧夏印刷博物館,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許多疑問,和其他小記者一起,準備掀開活字印刷術的神秘面紗。

活字印刷術主要有四個步驟:研墨、刷墨、固定、拓印。我穿好圍裙,戴好袖套,跟老師要了一點墨,把墨研勻,然後順著一個方向刷到字板上面。然後又把紙張壓緊壓實到字板上,再用小滾子來回滾動,沒有印上的地方用小滾子的邊緣重複多拓幾次。由於沒有經驗,第一次印刷有些字型印得不清晰,嘗試了幾次終於成功,我也鬆了一口氣。旁邊的小夥伴也都紛紛印出了作品,大家臉上有了笑容。媽媽告訴我,她上小學的時候也是這樣印刷試卷的,現在用機器代替人工印刷,真是節省不少時間。

想要印刷一幅完好的作品,需要注意很多細節,比如字型的順序、清晰度、紙面清潔等。我們常用的漢字有八千多個,印刷排版時怎麼才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漢字?人們編輯了檢字表,錄進活字印刷字型檔查詢系統,我們直接掃描二維碼輸入想要的漢字,就會很方便地在字型檔中尋找到。利用這個系統,我檢字自己排版,印刷了詩人杜牧的《清明》和我自己的名字。印刷完成後,工作人員又裝飾上乾花,裱上相框,一幅漂亮的印刷品就完成啦。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3

活字印刷是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我覺得這是一種古老,方便,偉大的發明,那時候,沒有印表機,影印機,古人卻那麼聰明發明瞭印刷術。正因為有了印刷術,才方便了文化的傳播。

今天,我去體驗館親自體驗了活字印刷。為了能夠更好的感受,首先我換上了古時候學童的服裝。哈,我覺得我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古代。之後,我領了一些工具,比如一張紙,一塊蠟,一把刷子和一支毛筆。跟著,我聽講解員叔叔的步驟,他講的非常詳細,我也聽得很認真,後面就是我開始操作了。有些膽戰心驚,我像講解員所講的那樣,先用毛筆沾上墨水,在格子上反覆發熱塗刷,直到顏色均勻為止,接著我把紙輕輕地鋪在格子上,小心翼翼的一點一點的鋪好,要知道在古代造一張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後,在刷子上擦上蠟,用力的在紙上反覆的塗擦,就能看見字一點一點的出來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把紙從上到下慢慢揭開,就成功了。

我聽講解員叔叔說這些刻字的工匠,都不會認字,上級讓他們刻什麼就刻什麼,刻成什麼樣就什麼樣,活字印刷凝聚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啊!還有在古代,窮人是不能讀書認字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學習生活,讓祖國變得更強大!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4

說起文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因為它是中國常用的字。可是你知道活字印刷嗎?它就是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

當你走進時光印記印刷活字型驗館時,一股墨香撲鼻而來。遠遠就看見秦皇島晚報小記者老師和秦皇島市圖書館的老師們,已經在這裡等候小記者的到來。哇!穿上活字印刷的衣服好漂亮呀!頓時就能讓你感覺到自己就像是那個一位萬里挑一的小博士。我照完美照後,開始聽老師的講解了。

活動體驗館的老師一一的講解了活字印刷的起源以及製作過程,活字印刷的發明者是——畢昇(約970-1051年)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家。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他發明的活字是開端,德國發明的人工谷登堡於15世紀50年代所創制。可是比咱們的晚了好幾百年。老師最後講到了印刷活字用到的漢字有6700個,另加數字、偏旁部首、字母等共計7000多個。小朋友們咱們的活字印刷發明是不是很偉大呀?好了介紹這麼多了,馬上要開始我們的小記者手工體驗啦!

我們小記者活動體驗分為:古詩印刷和三字經兩種。我在第一組我們組共有四人。開始印刷古詩了,組長分配每人找一句古詩。大家齊心協力、認真仔細的在活字架上找字。兩個小記者按住宣紙,我負責上墨。組長負責印刷。我們配合默契《從軍行》和《三字經》印刷完畢。我的手臂酸得不行了,想想古代的人要手工印出那麼多的書,那要花多少精力呀!

我興奮地拿著作品回到家,要把它裱在鏡框裡,掛在牆上。這次的活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增添了對祖國母親的崇高敬意。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知道活字印刷術嗎?今天我跟隨小百花的小作家們一起來到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館,體驗活字印刷術的樂趣,接下來,我就來為大家揭開活字印刷術神秘的面紗吧!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知道了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慶曆年間畢昇發明的泥活字,後來元代王禎創造了木活字和轉輪排字。明代中期,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凝結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老師又為我們講了活字印刷的使用方法:先把需要的字拿出來排在字盤裡,用刷子蘸一點油墨在盤子裡研磨,直到油墨均勻的分佈於刷頭上,再往字模上刷均勻,每個標點符號都要刷到,再把宣紙放在字模上,用滾輪一點點地滾,力度要適中直到每個字都清晰了為止。我學著老師的樣子先把字塊拆掉,因為我拆的太急了,不小心把木板拆掉了,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又裝好。這次我吸取了教訓,放字模時小心翼翼地,生怕它卡住,字模很快就排好了。用刷子蘸上油墨開始耐心地研磨,等油墨研磨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往字模上刷,接著把宣紙放到字模上用滾輪滾。咦,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印出來的作品是重影的還模糊不清?正好,老師過來了她告訴我:重影是印刷過程中紙張沒有固定好,字跡模糊是印刷的時候滾輪滾的力度不均勻造成的。我終於恍然大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終於印刷出了一副像樣的作品。

接下來到了“穿漢服,行漢禮”的環節,老師給每人都發了一套漢服,大家穿上漢服,像一個個“小學士”。老師先領著我們讀了弟子規,並且講解了其中的小故事大道理。然後同學們全體起立,開始學習漢禮,老師在一邊講解,旁邊的小姐姐給我們示範禮儀,與同輩同學之間行小禮,與父母長輩之間行大禮。我來到媽媽面前給媽媽行了一大禮,可能是帽子鬆了,抬頭的時候帽子甩到了一邊,結果媽媽看到我滑稽的樣子哈哈大笑,我笑直不起腰來,旁邊的同學們也一起鬨堂大笑,一時間大廳裡充滿歡聲笑語……

同學們,透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活字印刷術有了一定的瞭解呢?讓我們開動腦筋,一起去探索祖國曆史文化的奧秘吧!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光輝燦爛。比如說有: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及諸子百家文化,還有體現民族風情的姓氏文化、生肖文化、民間藝術、節氣文化和節日文化,以梅蘭竹菊為代表的意象文化、以詩詞歌賦為代表的體裁文化,還有我最喜歡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代表的書法藝術,以及國畫藝術、戲曲藝術、舞蹈藝術、古典音樂藝術,又比如漢字文化、對聯文化、禮儀藝術、中國棋文化等等這些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融入到了我們的社會,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滲透進了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骨髓之中。

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其中印刷術的發明是影響最為突出的,意義也最為深遠。它不但記錄傳播著中國文化和文明的“心路歷程”,還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它的出現帶來了科學的推動,思想和社會變革。它被世人稱作是“神聖的發明”,是“人類文明之母”。2008年6月,木活字印刷術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術被列入朕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此可見,中國印刷術在社會歷史的價值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可和保護。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印刷術的前驅技術是印章和拓石。將器物表面的石刻文字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然後潤溼,用毛刷輕輕敲打,等上一段時間風乾後,用刷子蘸墨均勻的塗在紙上,最後就可以把紙接下來,一張拓片就完工啦。後來,大約在公元7世紀的隋末唐初,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它包括20多道工序,極其複雜。唐朝中後期已經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成為大眾普及文化的一種重要媒介。到後來,因為雕版印刷術的缺點,宋代的畢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主要工序包括膠泥刻字、燒字、排版、印刷等。後來又有元代王禎發明的木活字印刷術、轉輪排字,取得了更高的效果。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印刷術史上一個根本性改革,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等地區。

為了更好地體會印刷術這一神奇而偉大的藝術,我和媽媽一起親身體驗了一把古代印刷工人的感覺。開始時候又緊張又興奮。老師讓我們領取了材料和工具,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首先,把一格格沉甸甸的鉛字塊用蘸了墨汁的棕刷反覆塗刷,然後等墨塗抹敲打均勻、充分後,再用一張上好的宣紙覆於其上面,稍等片刻後,用另一把棕刷在紙面上輕輕掃動,直到紙背慢慢顯出墨跡時候,把宣紙揭起來,一張豎寫繁體宋體書頁就徐徐展現在眼前啦,還能聞到飄出來的淡淡的墨香。由我自己的雙手印出漂亮的詩詞歌賦文字,讓我在實踐中深深地體會了先人的智慧和文明。

作為21世紀的少先隊員、新世紀的接班人,更應該珍惜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祖先們的優良傳統,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前人不斷開拓自己勇於創新,迎接新時代的新的挑戰和機遇,讓祖國優秀的文化和文明,洋溢在書聲琅琅的校園裡,永久地儲存在中華大地。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7

我們的祖先在有文字以前,是用結繩記事的。到了3000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書籍實物──甲骨刻成的文獻。甲,就是烏龜的腹甲、背甲;骨,就是牛的肩胛骨。用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面,記載當時戰爭、打獵、求雨等。除了甲骨文的書,還有刻或鑄在青銅器上的書──金文,刻在石鼓上的書──石鼓文。

我國正式的書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也出現在商代,就是把樹木和竹劈成薄片,叫木簡和竹簡,在這上面寫字。每一冊書要用很多的簡,用絲繩或皮帶編結起來。這樣的書很笨重。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文書重約120斤。西漢時有人寫了一篇文章給漢武帝,共用竹簡3000根,要由兩個身強力壯的武士吃力地抬進宮廷去。春秋末年,人們把字寫在綢上面,叫帛書,可以捲起來,一部書就是一卷綢。

相傳紙是在東漢時候,由—個名叫蔡倫的宦官發明的。從那時到現在已有近2000年了。蔡倫是在宮廷用具製造所供職時發明了紙。他以麻為材料製造出了麻紙,以樹枝為材料製造出了谷紙,以舊漁網為材料製造出了網紙。具體的方法是:將各種材料搗碎,使之成為糨糊狀,然後薄薄地攤開,除去水分後,就成為一張薄片,這就是紙。

紙的發明,也帶來了書寫工具的變化,毛筆、自來水筆、鉛筆、圓珠筆等,都是為了適應在紙上書寫而被設計出來的。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材料。在此過程中,儲存紙字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那時用來書寫文字的紙張,常常先經過染色處理,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蟲蛀和腐朽。如敦煌石室的唐代經卷,儲存了1000多年後,儘管有破損,但紙張完好,無蟲蛀現象。

紙的出現帶來的另一偉大發明是印刷術,一開始,統治者要將一部標準的書籍或法律條文頒行全國,就必須動用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抄寫。現在在歷史比較悠久的寺廟中都能找到藏經閣,說明經書產生之初數量非常之少,因此都非常珍貴,丟失不起。印刷術的出現,使得書籍面向大眾成為可能。

印刷術的出現,也不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大體推測,它首先來自於印模。印模的出現是比較早的事情,如秦始皇在頒佈標準的量具時,就把詔書的全文用印模模印在陶器上。紙開始使用以後,從前蓋在其他材料上的印,就可以直接蓋在紙上。不過,這時還只是印,不是印刷,印刷必須有“刷”的動作,也就是要在印模的背面用某一物件將字印到紙上。

使得印刷術產生質的飛躍的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因為整版印刷,用木版製作非常困難,一旦出現錯誤,更改起來很麻煩。畢昇發明了用膠泥刻字,每一個字刻一個模子,常用的字多刻一些,並利用火燒使其堅固。然後在鐵板上根據需要對它們進行排列。這樣的話,同一個字的字模可以重複使用,發現錯誤更改起來也非常方便。在計算機打字出現以前,活字印刷術的方法一直被使用,只不過使用的材料越來越好了。

現在,計算機的出現,使得文字的承載方式發生了又一次質的飛躍。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8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裡,活字印刷術是一種表示人民智慧的技術。但是因為那時的活字印刷術是用泥土燒製成土坯,再在上面刻一個反過來的字,用蠟黏在一起,放入一個特定的大盆裡排版,排版好固定住就可印刷了。

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土塊不容易成型,不容易雕刻,不容易排齊,印出來的字就有深有淺、有明有淡。因此人們對這種方法並沒有過多記載,於是印刷術就還是原來的雕版,只有極少數還在使用活字印刷。因為中國曾將活字印刷術傳授給韓國,所以韓國對這新奇的技術寫了許多書籍。就這樣,歷史長河滾滾而過,人們已能用儀器辨斷文物的歷史了,所以造假不可能,韓國有活字印刷的書籍,中國找不到任何有關之文獻,因此這份歷史榮譽就像細沙一樣從手中流走,到了韓國人的鐵桶裡。

真是很巧,在我一節課堂上,一位姓範名旭初的老師為我們講解活字印刷。他說活字印刷術以前用泥土,現在用木頭,以前有時候,有地方會用木頭制,但都參差不齊。現在技術發達了,人們對於這些小木塊的高低誤差不超過2至3釐米。接著範老師用那雙黑乎乎的手去拿工具向我們介紹,有小鑽頭有大鑽頭,有紙有印刷用的模組和活字。範老師用他那雙靈巧的手很快又做出一個活字模組來,真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在範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繁體與簡體,“醜”與“醜”的模樣,在那堂課上我們知道了字變音不變的字有很多,我們個個也上去體驗了一下印字的感受。

在這堂課上,“俗世奇人”範老師用活字印刷介紹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能幹,也說明了他的靈巧和勤勞,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關鍵是如何把握,是否願意做。

印刷術的發明作文 篇9

還記得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那緩緩開啟的長卷之中,方塊漢字連綿起伏,轉瞬間,一個個活體字模又翻轉變化,將一個巨大的中國古代“和”字呈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這個節目展示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技藝場景。當時我看著網上影片節目,一直不明白活字印刷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聽說瑞安市平陽坑鎮有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於是,我興沖沖地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參觀,試圖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沿著蜿蜒的鄉間小路,我們來到了一座古老的大院前。大院的正門上掛著一個牌匾,上面用金漆寫著: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走進大院,四周的一間間矮小的木板房整齊地呈現在眼前,褐色的木板斑斑駁駁。院中間很寬敞,青石鋪成的地面上滿是青苔,似乎在訴說著一個個古老的關於木活字的故事。

活字印刷坊座落在院子右首邊。走進印刷坊,房間不大,大概十平米見方,泥土鋪成的地面,幾盞老化的燈發出無力的光,使得這個昏暗的房間充滿了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氣息。小門進去就是一個印臺,邊上的桌子上排著一排排佈滿灰塵的字格,每個字格里面碼滿了一排排黑色的木活字。這些木活字按照偏旁分類,像一群群士兵整裝待發計程車兵在候命。而作坊裡的老人則好似一位威嚴的國王,隨時朝著士兵發號施令,調兵遣將。

活字印刷術要經過好幾個工序才能印出一張字畫來:揀字、上墨、刷印、揭紙。我們在作坊裡,當起了一名印刷工。作坊裡的那位老人已經替我們把字給揀好了,我們只需自己上墨、印製了。

說幹就幹,我馬上就用刷子給模板上墨。我用墨刷在墨臺上來回刷著,給刷子蘸上墨,然後用刷子在模板上上墨。據說這上墨也是有功夫所在的。上墨人上墨時模板不能移動,上的墨要均勻,否則印製出來的作品墨跡會忽濃忽淡的。我的手拿著木刷飛快地在模板上刷著,想以快速度抵消模板的偏移,不想模板卻仍在悄悄發生偏移。我只好把模板扶正,接著小心翼翼地刷著。好不容易上完了墨,接下來就開始印製了。那位老人將一張裁好的紅紙邊一折,沿著模板的邊對齊,紅紙正面朝著模板下壓。接下來,便是我的任務了。我拿著鬃刷,在紙背上輕輕地來回摩擦。很快,墨跡便透過了紙背。將紅紙揭起來,便是一件不錯的印製品了。瞧,大紅的紙張上盛開著一朵豔麗的牡丹,在紙的正中還有方方正正的“身體健康,新年快樂”八個字。邊上的小夥伴們看著我有這麼漂亮的一幅年畫,羨慕得眼睛都綠了。我樂滋滋地端詳著年畫,貌似淡定,其實內心得意極了,真想仰天長“笑”一番。

我見著在老人身旁的桌子上陳列著的一排排字模,忽然突發奇想,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從這位老人口中得知,還有一首五言32句的揀字詩:“君王立殿堂,朝輔盡純良。庶民如律禮,平大淨封疆……”這首揀字口訣囊括了所有的偏旁部首,有趣的是這首揀字口訣要用瑞安方言誦讀。讀起來可是有平有仄,朗朗上口的。根據這首歌,就能在眾多的字盤中找到字的排列位置。邊念口訣,我邊認真地找著,雖然比較生疏,但是我揀起字來也算得心應手,很快就把自己的名字給找齊了。這些字模上的字都是反的,不知工匠是怎樣刻出來。老人用竹條輕輕一挑,將“身體健康”四字挑了出來,把我找的“薛浩楠”三個字嵌入字模,再將一塊並沒有刻字、比其他木活字略薄的木塊放入其中(是用來填空格的),然後用紙巾塞進兩排字模中間,固定起來,印出來的年畫中就有“薛浩楠新年快樂”幾個字了。小夥伴們見了,躍躍欲試,紛紛效仿我的做法。

看著我們個個興致勃勃的樣子,老人樂呵呵地介紹著:“瑞安的木活字印刷已經申請非遺,中央電視臺《見證發現之旅》就對此做了詳細的介紹:‘人們用棠梨木製作活字,每個字的大小高低都一樣,在裝置活字的木框裡,每個字行之間都用木框夾緊,固定好的模板就可以直接用於印刷了。這裡的每一個步驟,都和元代王禎的描述如出一轍。’”真想不到,這個散發著墨香的小作坊,原汁原味地儲存著原始的韻味。

聽著老人的介紹,看著同學們在印刷,此時的我彷彿踏進了時光隧道,穿梭回到了一千多年前——那是一群工人正在用一個個刻上字的木塊,刷上油墨,蓋上一層白紙,待取下後,便是一張張字畫。有一個身著白色長袍的人,站在一旁看著,這個人就是王禎。這種工藝就叫做木活字印刷術……

透過這次親自印刷的體驗,我走進了“非遺”,走進了文化的寶庫,並深刻地意識到我國的民族文化是這麼的豐富多彩。我們應該盡力去傳承、去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