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讀《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有感

讀《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有感

讀《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有感1

“教師”是幸福的職業,這是我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

新世紀,新教育需要有新型的教師,同樣也蘊育出新一代的教師。誰越早意識到這一點,誰就會把握職業生活中發展的主動權,誰就會在職業生活中創造和享受到教師這一特殊職業內含的歡樂和尊嚴。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為了不斷地提升自我,我會經常閱讀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最近我就看了一本由葉瀾老師主編的《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感受頗多。

此書從道德、專業發展和美學的角度,對教師這個古老的職業作了時代的詮釋。這是一本與未來探討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全書由導論、教師道德論、教師審美論、教師發展論和結語五部分構成。研究的重點放在教師如何“育己”這一通常被人忽視,然而卻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問題上。書中始終堅持一條主線,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總之,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學生的完善與發展。

全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章:教師之“魅”在何處?——工作著是美麗的。在這一章節中,葉瀾老師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魅”之所在。

文中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對不同社會狀態下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經歷的生存、享受、發展三個層次的劃分,將教師的職業存在狀態也分為三種;即以謀生和養家餬口的“生存型”、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展型”。

文中說道“生存型”的教師是無奈的苦捱。那些僅以生存為目的狀態下的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看成是進入生活或者獲取地位的一種基本手段,以此獲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維持生計。事實上,教師這一職業並不是他們的所愛和首選,他們是不得已而為之。以這樣的心態來從教,就可能出現對教師職業如下的認識以及相應的表現。即把教師看成是知識的搬運工;或是把教師看成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或將教師職業當做尋找“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葉瀾先生說道:這樣的教師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毫無思想、毫無創造性的“教書匠”;他不是以學校主人的身份出現在校園裡,也不是以學生朋友的形象出現在課堂中,更像一個以一種短期的姿態在學校工作的“臨時工”。像這樣的教師,我們的隊伍裡也存在不少。他們主要是從生計出發,站在功利的角度,以被動和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是出於無奈,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不僅別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從職業中得到美的享受,更何談從工作中體會到幸福呢?

對於“享受型”的教師,他們認為吃苦也是享受

處在享受狀態下的教師,他們會讓教師的職業成為他們參與生活,體驗人生的重要途徑。他們並不否認作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們不安於此,不願意在渾渾噩噩中枉度一生,而有著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們懷著滿腔的熱情投入工作,並在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快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著自己教學中的成就,學生的每一次獲獎,自己得到的每一項榮譽都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為自豪的家珍。帶著這樣的心態從事教師職業,他們會把學生的成長當成教師最大的快樂、對平凡的工作充滿熱愛、在付出和給予中獲得內心滿足。這些教師已經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並把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他們是從興趣出發,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來對待自己的職業,他從事這一職業是因為自己喜歡,因而感到快樂和幸福。

第三類是“發展型”的教師,他們會創造幸福

在發展狀態下,這些教師懷著崇高的服務社會的理想走進教師職業中。他們不是把這一職業當成滿足物質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僅僅把這一職業看成是給予和付出之後的心靈滿足。他們相信,教師職業就應該以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棟樑為己任,以學生主動積極的發展為最高目標,並圍繞著這一目標而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同時,教師本人也會透過自由而富於創造性的勞動實現自我的發展與完善。他們會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會以終生自我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推動力、會視教師職業為不僅給予也在收穫的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主要從自身和社會需要出發,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完善自我、為社會作貢獻的立場看待自己的職業,他們從事這一職業是為了過一份有意義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價值。這樣的教師是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們已經不僅僅是“經師”,更是“人師”。

在看這本書時,感覺就像是在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在六年前,我渾渾噩噩被送到了“第一師範”學習怎樣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畢業後,我又迷迷糊糊地踏進了教師這一職業。當時我是抱著“生存型”教師的態度進入這個職業的。我最開始進入的是諾貝爾教育集團,原因是那裡管吃管住,在開學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是進行員工集體培訓。雖然在諾貝爾人口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但是,在培訓的過程中我發現,在這個集團裡沒有一個人是抱著“生存型”的態度在工作的,因此他們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他們會用放大鏡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還會將自己的奉獻都當作一種幸福在享受。他們時常用這句話來鞭策自己要認真工作,不斷地充實自己。

讀《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有感2

俗話說書是人的精神食糧。多讀書能學到很多知識。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葉瀾等著的《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全書由導論、教師德性論、教師審美論、教師發展論和結語五部分構成。它那獨特的研究角度一下子吸引了我。正如葉教授在導論中所說的,這是一本探討關於教師職業的生命價值的著作。

讀此書讓我重新審視了教師的角色。我覺得當今社會教師形象已不僅僅能用“蠟燭”、“春蠶”、“園丁”等比喻來象徵。教師的職業使命已與作為人的真實生活及其生命質量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不再是沒有職業自我意識的工具或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為積極發展的創造者。教師應需具有審美情趣,用心體會工作著是美麗的,並學會用生命點燃生命,享受奉獻之後的快樂。想到這裡我不由得感到愧疚,平時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是感覺到壓力太大時,便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情緒也隨之低落。這不正是對自身的定位,對教師價值體現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嗎?其實想想與孩子們融洽的相處,回顧他們天真可愛的笑臉和甜美的話語,看著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呢?熱愛著並真誠地奉獻著,在教師這一職業中,我又何愁尋不到無窮無盡的尊嚴和歡樂呢?

書中還闡述“育人”固然重要,但“育己”卻不容忽視,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育己”應先於“育人”。因為它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一方面教師的發展是教育成功和學生髮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發展不僅是教師的義務,而且是教師的權利,是豐富教師生命內涵的重要途徑。另外作者站在教師的立場,相信每位教師都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我想我既然從事了這一專業的.職業,就要學會不斷自我更新。首先我要會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專業的評價與反思。因為評價與反思能力的養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在工作中,我應對所教學生、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進行一種綜合性的判斷,反思教學效果的利弊,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從而拓寬專業視野,追求質的飛躍。其次,我要學會多元化的專業合作。教師不是孤獨和封閉的職業,在新課程多元體系下,教師的專業合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與同事及其他老師和諧相處,共同商討解決教育教學問題;與孩子們交朋友,瞭解他們的心聲,深入他們的世界;與家長溝通,構建完善的教育平臺,共同促進孩子們的發展。這種合作,我的專業視野將會更加寬廣,成長將更快。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更是本人需不斷努力的方面——終生的專業學習。在這個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面臨著不可預測性與複雜性的挑戰,我只有不斷更新自己、充實自己,瞭解時代發展的動態,隨時制定並修正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更有效發揮自己的專業潛能,不至於面對變化束手無策。

我們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怎麼理解百年樹人呢?準確地說,是一種樹人的文化的養成,而不是說某一個人要接受一百年的教育,要形成一種育人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這種文化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直接的驅動力。目前,國家的競爭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競爭,學校的競爭也是文化的競爭,而這種學校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教師的發展,就是有沒有向上的、研究的氣氛。總之,新課程的改革是歷史的潮流,是勢在必行的。這個改革中教師是關鍵,核心在於教師正確把握角色。只有正確把握好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才能避免“熱鬧”背後透視出來的放任、隨意與“急功近利”,才能不會出現因重訓練,而肢體語言文字,破損語言形象。因重感悟,重個性體驗,而任其自然等現象我們才能顧此失彼,教學模式應與時俱進。

讀了這本書後,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增添師德魅力,才能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我們深信,在教師職業生涯中“只有用創造的態度去對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快樂。”才能使教師職業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和富有內在尊嚴的職業。成為充滿人類智慧和人性光輝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