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開啟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裡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開啟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著開啟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裡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自己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著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哲學家笛卡爾在寫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時,他自認為他已經找到了真理。實際上,他表達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將思考視為存在並且認同于思考。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超越而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說,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著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著去理解它。只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才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是的,讓你的思維處於靜止並試著超越你的思維,思維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來說並不是最為關鍵的。事實上,人們80%-90%的思維不僅是重複的,而且還是無用的,而且由於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然而我們卻對思維上癮,因為我們認同思維,從思考的內容和活動中獲得自我的感覺。因為我們認為,如果我們停止思維活動,我們將不復存在。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求生的機器。攻擊、防範其他的思維,收集、儲藏和分析資訊-----這是它所擅長的,但是這些不具有創造性。所有真正的藝術家,不管他們是否知道,都是在無思維的、內在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聲稱他們的創造性突破來自於無思維狀態。對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調查令人吃驚,調查結果顯示,“在那個短暫的、決定性的創造本身的過程中,思維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說,絕大部分人不具有創造性的簡單原因,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維,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維。身體或生命的奇蹟不是透過思維來創造和得以維持的。很明顯,有一種比思維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

禪宗大師用頓悟來描述短暫的開悟或短暫的無思維、完全臨在的狀態。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需要臨在意識。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才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當你體驗到了這些臨在時刻,你可能不會意識到你是短暫地處於無思維的狀態。這是因為這種狀態與思維之間的間隔太窄。在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之前,你的頓悟可能只會持續幾秒鐘,但是它確實發生過了;否則,你就不會體驗到這種美好。對於美的感知和創造,思維無能為力。只有完全處於臨在狀態裡,那種美或神聖才會產生。

然而,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透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人們只認同生理和心理的形式(form),而無意識於本質的存在。又由於每一個形式(form)都是變動不定的。他們就活在恐懼裡。這種恐懼造成了他們對自己、對其他人類很深的誤解,也扭曲了他們對世界的知見。

宇宙如果發生震動,而導致世界末日的話,隱含生命仍會如如不動,不受絲毫的影響。《奇蹟課程》裡犀利地揭露了這個真理:“凡真實的必不受威脅。凡不真實的必無法存在。神的平安自在其中。”

如果你有意識地與隱含生命維持著連繫,你就會珍重、會愛、會衷心地尊重外顯世界,和生存於其中,以超越形式的至一生命而展現於世的每一個眾生。你也會知道每一個形相終將化滅。究竟來說,世間的一切不再那麼重要了。誠如耶穌說的,你已經“征服了世界。”,或者像佛陀說的“到達了彼岸。”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2

偶然的機會,看見同事在學校班車上看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她極力向我推薦此書並將該書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與神的對話》音訊等素材一幷複製給我。我整整用了幾周時間把英文版內容看完,接著又下載了中文版仔細品讀,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可謂是心靈的雞湯和與自己靈魂的對話,幷不時地向學生們推薦此書,毫不吝嗇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訊等素材,偶爾會與學生們探討讀書心得,頗有收穫,現與大家交流分享我的體會,說說我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即現在)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該書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裡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正如今年的澳網,李娜苦戰3盤,艱難淘汰大威。李娜所顯示的是她的淡定,關鍵時刻不急、不躁,最後一舉將大威拿下進入澳網四強。接著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該書在後半部分,託利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作者在字裡行間讓讀者感到要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沒有思維不會影響到意識,沒有意識思維將不復存在,所以別擔心,當你關注當下時,你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滿足感,不會有不安,不會有煩惱,你的每時每刻都是充滿了喜悅與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維的見證者,你不等於你的大腦,你的痛苦情緒,都是你大腦的思維製造出來的,而實際上,你的意識根本沒有創造這些思維(痛苦),是思維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製造出來的,它利用了時間,而如果你去觀察這些思維,做為一個見證者,看他們是怎麼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靜靜的看著思維在變化,一股強大的力量將會吞噬你的思維(痛苦),慢慢的思維(痛苦)將會消失。如果你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人,那是兩種思維,你要去觀察他們,當他們製造出來一種情緒時,你不要認同他,你越認同他,那你就會被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思維控制。

如果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絲毫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你的社會角色、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包括愛情)——尋找我們的自我感覺。而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賴,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透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為強烈的敵意或最為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裡?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賴呢?

正因為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而我們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於思維這個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裡,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為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裡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每當此時,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殊途同歸,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即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變得光彩!

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裡,迴歸到我們本真的最初,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思維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利用了時間,利用你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與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證明思維的存在,製造了痛苦,如果你關注當下,接受現在,你將會感受到愛,和平,喜悅!

當然,大家往往不明白的是,你的痛苦來自你的情緒,你的情緒來自你的思維,你的思維來自你的意識,意識才是你自己,你意識的本體是充滿寧靜、愛、和平、喜悅的,它沒有任何痛苦存在。所以當你身體內有兩個自己時,只要任何一個能感受到痛苦,那它們還是你的思維,而不是真實的你自己,思維只是你意識的一小部分,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不要被自己的工具利用並控制,而應該用意識去控制思維,讓你自己想用他的時候他就出現,而你不需要他時,他就去安安靜靜的去睡覺。

我發現有人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大腦會不休不眠的一直思考,而長時間停不下來,這樣的人只具有開始思考的能力,而不具備停止思考的能力,想要停止思考,你就去觀察它的變化,過程,你會感受到你內心的寧靜,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具備了關閉思考的能力。

在坐地鐵時,在走路時,在刷牙時,在洗衣服時,在工作時,你時時刻刻的關注當下,關注此時此刻,關注現在,不要去想過去的,未來的,當下的力量會讓你全神貫注的做好當下的事情,而你當下的事情都做好了,未來的問題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當下,你傾注全部力量做好他,接受當下已經發生的事情。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資訊: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那些沒有找到他們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即便已經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然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餘,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東西,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你或許生活在對未來的焦慮中,你或許無法擺脫過去留給你的痛苦,怎樣解決這些永遠困擾我們生活的煩惱,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幸福呢?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透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當下的力量,說穿了,就是當下的覺察與安處帶來的力量。太多的人總是沉溺過去,或者緬想未來,要麼就活在回憶的漩渦中,要麼藉著設計或懷想未來而活在空幻中,忽略了當下的真實,不明所以。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己的內心,我們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我們的自我感,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裡無止境地尋找自我認同,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知識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個人和家族歷史、宗教信仰、種族等其他集體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我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讀完《當下的力量》,我個人感覺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珍惜現在,對生活要處之泰然,要有點阿Q的精神,但又不能過分;要懂得享受生活,也要懂得規劃生活。一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經》給了我們一個很簡潔的總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3

闔上本書最後一頁之後,感覺當下的力量真的很有用,不去思考,只去感覺,這時時間就失去了力量。我們不會再對過去唸念不忘,對未來時時擔心。

與你的思維認同就是陷入了時間的陷阱:你會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之中。這樣你的心思會完全被過去和未來佔據,而不願意接納當下時刻,並容許它存在。這種身不由己地住在過去和未來是因為過去可以賦予你一個身份,而未來代表了一個救贖的承諾或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其實兩者都是幻象。(p47)

原來我們一般人都活在時間的牢寵裡,活在效率裡,唯有跳開時間的限制,才有真正的自在。

時間一點也不珍貴,因為它僅是一種幻象。你認為珍貴的東西不是時間,而是不在時間內的那一點,即當下。實際上當下才真正的珍貴。你愈關注時間—過去和未來,你就會愈多地錯過當下。當下才是最為珍貴的東西。(p47)

初一乍看,會以為作者不重視時間,而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小我又在作祟。

開悟的人主要注意力通常會集中在當下時刻,但是他們對時間的關注仍然同時進行著。換句話說,他們會繼續利用鍾表時間,但是他們會將自己從心理時間上解放出來。(p55)

從心理時間解放出來有許多好處,作者也提供實際可應用的方法,例如:

無論如何當你注意到某種消極心態在你內心出現時,不要將它視為失敗,而是一種有用的訊號:“快保持警惕,遠離你的思維,進入當下時刻。”(p201)

重視覺察以及此時此地(HereandNow),其實在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裡的家庭治療和格式塔治療方法所強調的很像,,也和佛家所說的類似,很多道理真的是相通的。

南懷瑾在他的那本《答問青壯年參禪者》說整個的佛法是為了了生死的問題(見該書p67),而在此書,也同樣提到:

一個最強有力的靈脩方法就是針對身體的必死性深入地冥想。也就是說:在你死之前就死亡。深深地走進它。你的身體形式在不斷地衰弱,然後你所有的思維形式或思想內容也會跟著死亡。但是你仍然存在—你神聖的存在本質仍然在那裡。真實的、嚴明的、覺醒的本質性的東西不會死亡,死亡的只是你的.名字、形式和幻象。(p206)

發現其它很多讀者是讀了張德芬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才認識此書的,在張德芬的書和此書中都提到了小我,而張說她的書也一直引用到此書,可見此書的魅力。翻譯上有點缺憾,翻出來的文章像是翻譯體,用了太多的代名詞,真正地道的中文,代名詞可以省略的。

也就是說,(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著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著去理解(它)。(p5)

其中括號裡的東西可以省略,可參考余光中著的《余光中談翻譯》其中一篇“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不過本書的小小缺憾卻無法遮蓋本書發出的智慧光芒,此書值得一讀再讀,並細細品味,相信對追求靈性成長的朋友有所啟發。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4

《當下的力量》中說到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的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的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給你,你坐著的是什麼?

乞丐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從我記事以來,我就坐在上面。

陌生人說:你曾經開啟過嗎?

乞丐:沒有,裡面應該什麼都沒有

最後,陌生人堅持打開了箱子,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箱子裡竟裝滿了金子。

所有的人,如同書中描寫的這個乞丐,只是開啟箱子的時間,程度和方式不同。我,曾經是用頭腦及思維去開啟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去尋求解決的答案,有時候難免會在問題與答案間糾結或長或短的時間。

想起n年前我有一次失戀,當時怎麼也想不通,然後又一位朋友說:你,就是讀書讀太多了,那時候我怎麼也想不明白。

直到多年以後,我終於放下了這個問題,但凡能夠從容的放下的東西可以拿來說一說數一數的,如同經歷另一個人的情緒與故事的。

書,是要多讀的,那是開啟生命智慧的鑰匙,但更重要的是,讀書的參與者是心靈、是內在、是真實的自我,而非頭腦、非知識,非變形的我。

不然讀很多的書,也容易糾結去情緒與往事當中,而當糾結越多的時候,你就會失去越多感受當下的力量。

我過世的奶奶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女人,自幼就當了童養媳,可是她卻智慧的活到了八十多歲,一生平安和悅。

小時候我常常聽她說起小時候的故事,末了她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長大了以後,我也常常聽她說爺爺或是爸爸的故事,末了她也常常會說:現在,多幸福啊!

我的外婆,年初已過了百歲生日,她雙目失明,卻很明白家裡的所有事情,大家都在忙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那裡,不說話,時不時動一動嘴,像要說什麼卻又沒有表達。

大家都在身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會一個勁的拉著我們的手,一遍遍的說著一些事情,媽媽說:很多事情沒有任何人跟她提起過,她卻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時候我不明白,現在我知道那是因為她用心去解讀的。

就像我們上課時,老師所提到的“三摩地”,她在我們身邊不言不語的時候,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心靈。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5

本月我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書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活在當下的真理,雖然我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我能感悟到這是一個真正能幫助我們移除障礙的心靈導師。它會提醒你:你是誰,為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當下的力量,迴歸到愛的世界裡,它利用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的再現,透過閱讀以下兩條給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當下。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時笑的那麼開心,哭時哭的那麼傷心,小時候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個人,兒童時代的我們就像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身體和內心不會積累負面的能量。隨著年齡思維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思維和經驗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我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唯一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2.真實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絕對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誰”。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富裕與否很重要,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事項確實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誰”,尋找內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誰,地球上所有的苦難,皆源於“我”或“我們”這樣的人意識,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像水一樣,時常有固態、液態、氣態。

總之,我們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消極減到最少,事實就是用“當下”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減少過去和未來非現實的東西,對我們生命中的影響,懂得了當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幫助我們體會到心靈的寧靜,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壓力,使我們集中精力活在當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活在當下,就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當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與當下成了朋友,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感覺到自在,念頭、情緒、生活、工作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構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內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內心的完整,幸福使我們共同的目的,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學會活在當下!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6

本週最大的收穫,讀了這本《當下的力量》,似懂非懂,但是有些覺悟,學習到了一些東西。

經典語錄:

為什麼當下是最寶貴的事物?因為它是唯一,也是所有你能擁有的。你的整個生命就是在這個永恆當下的空間之間展開的,而這個永恆的當下也是唯一不變的常數。生命就是當下,你的生命從來沒有一刻不是在當下,將來也不會有。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在過去發生,它只能在當時的當下發生;沒有任何事物會在將來發生,它只會發生在當下。

唯一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並讓過去瓦解的地方,就是當下。

時間當中不會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獲得解脫。

臨在才是解脫的關鍵。所以,你只能在當下獲得自由。

把你的生命縮小為眼前這一刻。你的生命情境也許充滿問題——大部分的生命情境都是如此——但是找找看你在當下時刻有沒有任何問題。不是明天或十分鐘以後,而是現在。你在這一刻有任何問題嗎?

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然後告訴我,在這一刻,你有什麼問題。當你全神貫注於當下,是不可能有問題的。如果一個情境發生了,你不是去處理它,就是去接納它。何必把它變成一個問題呢?

做事的方法永遠比你做的事來得重要。

不要關切你行動的果實,而是關注行動本身。瓜熟自然落地,行動的結果也自然會在最佳時刻呈現。

壓力的產生,是因為你身在此地卻想要到彼處,或是身在此刻卻想要前進到未來。

在實際生活當中,你需要應對、處理的,不過就是此時此刻。

等待是一種心智狀態。基本上,它意味著你要的是未來,不要此時此刻;你不要你擁有的,要的是你沒有的。無論何種等待,都會讓你無意識地在兩個狀況之間創造內在分歧:一個是此時此地,另一個是投射出的未來。這樣一來,你會失去當下,也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

我的感悟:從過去和未來的心智中解脫出來,不再受控於“小我”,專注當下——此時此刻,把每個“當下”認真度過,用每個有質量的“當下”累積未來。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7

說實話,讀《當下的力量》很乏味,講了一席大道理,結果是讀著讀著就睡著了。但我硬著頭皮也要讀下去,誰叫咱水淺呢?沒想到,讀到最後竟讀出點味道,《當下的力量》告訴我--臣服最有力量。

開始看到“臣服”這個詞,我就想到了失敗,放棄,無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遲鈍,退宿,屈服等。後來發現,真正的臣服是與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說消極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臣服是一種順遂生命流動,而不逆流而上的簡單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體會到生命流動的地方就是在當下時刻,所以臣服就是無條件,無保留地接受當下時刻。它就是放棄對當下時刻的內心抗拒,接受當下的現實,你就會立即從你的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從而與你的存在相聯接。當你接受了當下時刻的現實,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智慧的大門就被開啟,它比產生於憤怒,絕望或挫折的消極行為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結果。

回顧自己的人生閱歷,無意識中有過類似臣服的例子,但過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滿,憤怒,消極等待,麻木等應對,其結果是低效或逃避過去,讓自己內心得到一時的安慰,其實與事無補。

東方武術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勢利導,以柔克剛;道家的“無為”被看成是一個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誡自己,無論何時,即使是災難降臨時或者某些事情嚴重出錯時--疾病,殘廢,喪失家園,財富,我會知道它們還有另外一面;一個完全轉化的鍊金術,把痛苦的金屬變成金子,並且離它們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就叫臣服。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8

有朋友推薦,這幾天讀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的據說被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有埃克哈特。託力所著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真的受益匪淺。

開篇埃克哈特說:“你生存的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

快樂是一種寬容,一種涵養,一種氣質,一種風度。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精神的外在表現。解讀快樂,就是在解讀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與快樂一起出發!

這是一本很靜的書,書中談到了關於自我,關於生命,關於痛苦,關於專注,關於實現的可能,讀讀想想。蠻開心蠻實用的一本書。這是一本完善自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路標,他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提高一個層次,發現小我,戰勝自我,當下的力量,“做”比“想”更加重要。他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自由,快樂,開心,面對生活我們多了份自強和信心,平和和安靜,它是一本心靈的雞湯,給你送來清新的一幕,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閱讀此書對我來說是一本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領下,你會發現我們一直處在大腦的和思維的控制之中,不能放開自我,生活在焦慮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能很好地從過去走出來,懷念不切實際的事情,擔心未來的危險前程等等,只有活在當下,我們的生活才充滿快樂,以前也看過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那本書,只是自己很多方面沒有理解,今天讀了這本書,才是我恍然大悟,克里希那穆提也是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的境界,他們兩個的理論和見解是一致的。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9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曾長期蟬聯《紐約時報》心靈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張德芬因為受到這本書的啟發,從而寫下她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不過在許多讀者認為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時,美國《時代》雜誌卻也評價這本書是“聽不懂的胡言亂語”。

這本書的確有很多作者創造的術語,讀起來也有些吃力,不過,作者顯然通讀了基督教、佛教以及道家經典,並結合自己的體悟,提煉出瞭解讀生命的新角度。

比如他提出“小我”這個概念,說它由意識形態構成,卻並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們的痛苦與煩惱卻往往來自對虛幻的“小我”的關注,另外一個痛苦與煩惱的根源則是沉溺於時間的幻相中。

作者在書中反覆強調當下之外別無他物,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只是追憶,未來則是想象中的心智的投射,而我們卻時常將當下當作過去遺憾的延伸、通向未來的跳板,於是就活在悵惘和不斷趕路中。

但實際上惟有當下才真正活生生的、不斷散發著能量。這能量來自於周遭的世界,更來自於自己的身體。當你能領略天空雲霞的壯觀時,當你能聆聽到水流與鳥鳴的婉轉時,當你能透過呼吸與這自然界產生聯結時,你就會感受到某種無可名狀的深沉又歡欣的喜悅從內心湧出,感悟到當下的神奇與美妙。

《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10

“活在當下”——三年前正是我畢業為了工作四處碰壁迷失方向的時候,就聽我的一位信佛的老師跟我說起過:人無需為了過去的事情而懊惱,也不必為了將來的日子而焦躁,而只需把你的目光投向當下,做好你今天能做的事情。當時雖似懂非懂卻也很受啟發,真的要感謝那位老師當初對我的啟蒙與關照。最近,是因為在看李書記推薦給我們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本書時,看到了它很多都是引自這本書上的內容,而且我對一些探索自我、心靈成長方面也感興趣就買本來,只是我的這本是張德芬譯的《修煉當下的力量》,比較薄一些,內容上更多地是注重練習如何摒棄過去和未來的幻象,而融入當下。

這本書作為一本心靈脩行書籍,初讀起來確實有點晦澀難懂,而且跟我以前讀過的心理讀物不太一樣,它沒有堆砌很多知識和理論,不是一本用我們的思維去思考理解的書,而是一本要用心去感受的書。我才意識自我成長要學會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這本書開篇卻說思想、情緒組成的“小我”正是困住心靈成長的囚籠,應超越思想,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另外還有終結時間的幻象,接納自己,停止思考臣服於當下等等,這經典的論述使我頓悟。心靈成長中的開啟自己的感官是很重要的入門課,而我卻一直是個喜歡思考卻不善於感受的人,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困住,生活中許多思考都是些無用功耗費心力,使我們處在一種無為的焦慮狀態而寸步不前,這也正是我平時行動力不夠的原因。現在當我面對工作壓力和一些事情煩躁不安有點焦慮的時候,我就學會了問自己這幾句: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心智或我的小我正在製造什麼樣的想法?我是否安在於當下而不是把自己投射在未來或過去?心不夠靜的時候就翻幾頁來看看,確實能幫助我停止思考,儘快地行動起來。

另外前些天聽了伍漢文關於湘雅精神的講座,還有參加了支部本來準備排演的張孝騫話劇,讓我瞭解了很多關於老一輩湘雅人的種種辛酸過去,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那種嚴謹務實克己向上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們這年輕一代都是沒吃過什麼苦的一代,雖滿懷著理想和抱負,卻心浮氣躁總想著一步登天,缺乏一種信仰而過於追求一些外在的物質的東西,總想著將來的功名、成就與幸福,卻把現在貶低從不把現在的該做的事情做好,總的來說是有些心浮氣躁而不夠務實。我想,安於當下也就是一種務實精神的體現,只有拋開對將來的種種虛渺幻象,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才能得到內心真正的平衡和安寧,從而能更好地實現自己。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於我來說還有許多東西不太懂,而且更多的是沒有能夠將它靈活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還有很多值得我去消化的東西。也許是我們還太過平凡,生活中總有些牽絆和困惑放不下,但我想這些困惑與迷茫正是我們每個人不斷自我成長的動力,我相信當我們的心靈飛昇到烏雲之上時,那時的天空永遠是碧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