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投資收藏如何選擇潛力股
藝術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猛烈衝擊,雖然我們很難斷定當代市場的活躍對於藝術家的創作是好還是壞,但如何權衡學術和市場,正是目前很多年輕藝術家所面臨的兩難。對此日本當代藝術鬼才村上隆大聲地說出了現今藝術市場中最現實的問題,他對藝術品的評判標準是:能否經得起拍賣市場等流通市場的考驗,作品出現在流通市場時,可否創造數十倍、數百倍的價值。
這對收藏者而言也是一種啟發,目前正值中國第二代當代藝術家崛起之時,他們的成長性與投資價值非常值得關注。選定一個收藏物件的時候,除了看作品本身,還要看這個藝術家本身是否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看他的市場號召力。
藝術與市場雙軌並行
趙利平:近幾年許老師的雕塑作品每年都有15%-30%的增幅,要維繫這樣的市場號召力,是否需要做一系列的推廣活動?你每一次展覽都非常特別,比如首創在公交站亭和高速公路打海報,這次《翡之隨想》又辦得跟車展一樣,不知道一次成功的辦展對你的市場推動有多大?
許鴻飛:我每一次的展覽,包括海報、畫冊的設計,都匯聚了很多朋友的集體智慧。我想既然辦展覽,就應該讓多一些人知道。好像這次《翡之隨想》,藝術品本身已經是最高檔的奢侈品,而翡翠又是一種比較名貴的寶石,一件翡翠雕塑的價值,都可以買幾部豪車了,所以辦成車展或是珠寶展的規格都不為過。展覽辦得好,作品有人喜歡、有市場價值,才能形成良性的迴圈,即市場回報我們,我們再回報給社會。事實上,市場也是一直推動著藝術家的發展,藝術家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認可。
徐錦熹:我覺得辦展覽最重要的是突出藝術家本身和作品,如果可以讓作品跟觀看的人溝通,那就是最棒的。如果藝術家沒有上進心、不勤快,那麼他也沒什麼作品可出;如果他有作品,但是總是想著要賺錢,作品可能不會發展得很好,因為推動力不同。藝術家必須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會輕易動搖自己的想法,但又樂意傾聽朋友的意見。
宋偉光:在當下的消費時代,一個藝術家的成功,更需要藝術與市場的雙軌並行,兩者維繫在一個平衡點上。市場的作用就在於利用藝術家的藝術傳播,因為當下的藝術語境,早已遠離了廟堂性的文化崇拜,進入到文化消費的領域。許院長的這種藝術態度,就是在文化—消費—市場之間磨合出的藝術價值、藝術真誠。說到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藝術品價值的,是市場價值。特別是現當代文化藝術,市場價值就是決定其藝術價值的參照系。
趙利平:但現在一些藝術家卻避談市場,一味強調純學術,好像害怕市場沾染了學術的純潔性。又有一些藝術家一味找市場,認為有錢就能買到知名度、學術地位以及其他藝術所需的一切。
宋偉光:宣傳和傳播有一個前提,就是軟實力。這種軟實力也是一種脆弱的實力,就好像一個商標一樣,是一種權利,要善加保護、善加宣傳、善加推廣,然後這個商標才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品牌。宣傳的目的,是要為作品增色。我覺得藝術家應該一手抓學術,一手抓市場,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學術作為先鋒部隊,市場作為後備軍。很多的藝術家只抓了學術,最後學術得不到傳播最終被淹沒。另外一種藝術家一味抓市場,作品沒有說服力,商標的軟實力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因此最終也失去了市場。
這一點早在19世紀西方的藝術市場中就開始呈現了,羅丹的成功也正是市場體制下的成功。如果把市場價值上升到形而上的層面來認識的話,它也含有精神市場的因素,即話語權,它是社會價值的認可,最終往往還是以貨幣形式體現的。藝術觀念的轉型必然牽扯到當下的社會語境,藝術走向市場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藝術家不能迴避它。
藝術品投資收藏如何選擇潛力股
趙利平:目前正值中國第二代當代藝術家崛起之時,他們的成長性與投資價值非常值得關注。現在我們知道,選定一個收藏物件的時候,除了看作品本身,還要看這個藝術家本身是否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看他的市場號召力怎麼樣。
徐錦熹:我們畫廊的'藏家大部分都是在當地有實力的人,他們都是透過一些藝術中心、廣場的展覽,看到作品,進而慢慢地瞭解一名藝術家。香港人就是這樣,可能文化修養不是很深,但是遇到一種新鮮事物,就會學習,學習到某種程度之後,才會動手去做、去購買。成熟的收藏家,都是一些真正愛好藝術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看到某位藝術家的作品市場走勢好才來購買的。
許鴻飛:很多藏家都願意收藏有個性的作品,創造性是一個藝術家的價值體現。其次,就是看藝術家本身是否有發展前景。我剛創作“肥女人”的時候,有很多人說這不是主流,是另類,是邊緣,但現在主流明顯已經接受了“肥女人”。所以收藏家和藝術家一樣,都需要具備前瞻性的眼光。
徐錦熹:因為我本身是學金融專業的,所以平常跟別人聊天經常都會談及股票、樓房等話題。但在我談起藝術的時候,我會拒絕跟股票扯在一起談,因為真正購買藝術品的人最終是想要得到一種趣味,一種享受。所以我在推廣一件藝術品的時候,介紹的是藝術家本身的名望、能力,談跟他在一起的感受。這就如同我們考察一隻“股票”,最終談論的都是它背後管理層的能力、誠信等。現在香港的藏家,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購買藝術品的同時,都會主動了解藝術家的故事。
宋偉光:國外還有畫廊專門為藝術家拍紀錄片,研究藝術家的生平、價值取向、藝術成因等,以這些東西來作為他的學術支撐。
趙利平:總結一下,藝術品投資收藏如何選擇“潛力股”?
宋偉光:首先,所選藝術家應該小有名氣。其次,這名藝術家應該獲過有代表性的獎,或有作品被重要機構所收藏。第三,他還應該是圈子裡比較活躍的人物,在學術和市場上都應該有所表現。這三項準則,不但適用於雕塑界,也同時適用於其他的藝術領域。收藏藝術品,不一定著眼於名家的作品,現在有一些青年人的作品也具有比較高的藝術價值,不能為了趨利而收藏,因為收藏說到底,應該是一種文化行為。
緬甸公盤“賭石”
翡翠做雕塑材料
趙利平:許老師本週舉辦的《翡之隨想》雕塑作品展,我在現場聽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哇”,估計大家都沒想到,許老師會捨得啟用翡翠這麼昂貴的石材作為雕塑材料。我們知道,幾乎每一兩年,你都會做一次雕塑展,而每次雕塑展,你對作品及其展覽形式都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要有不同,能出新,好像之前去連南在山野間的展覽,還有前年亞運會期間和美國黑人雕塑家阿比奧拉·阿基杜拉德的《對話》雕塑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你對自己到底是怎麼要求的?
許鴻飛:挑戰自己,更挑戰雕塑藝術的限制。每一次展覽結束,都會有人來問我下一次的展覽會是怎麼樣的,其實我跟大家一樣,都是很期待的。同樣的、重複的展覽,一般我都不想再展。一個藝術家應該不停地有新東西出來,有新的想法,才能帶動起周邊的藝術氛圍。
趙利平:我知道你為了這次展覽前後4次到緬甸公盤競拍翡翠原石,是怎麼想到啟用這麼昂貴的翡翠來當雕塑材料的?
許鴻飛:當時我的老友林耐拿了一塊翡翠,想讓我幫忙做一件作品,在此之前我還真不知道翡翠能有這麼大的料,所以就來了興趣,一幫朋友直接殺去緬甸。但去了緬甸才知道,要想得到一塊上乘的翡翠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全球最大的翡翠原石交易市場,翡翠一擺出來就被上千雙眼睛盯住,“賭石”的競標方式太激烈了。剛開始我一點經驗都沒有,以為在原價的基礎上加價十倍應該沒問題吧,沒想到別人下了百倍的價都有,所以第一次沒買成,第二次才賭到石頭,但買的石頭都不理想。直到去年,我專門帶上玉器專家實地考察,在翡翠拍賣前精確地計算看中的翡翠的平均價值,然後在這個參考值的基礎上,再進行心理價位的評估,最終才買到了原石。
雕塑一做出來,我就發現,翡翠跟肥女人簡直絕配,翡翠的溫潤將肥女人的珠圓玉潤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一點很奇妙,翡翠雕塑跟青銅等常見材料的雕塑不同的是,作品沒完工前,誰也不知道最後的效果怎麼樣,作品一旦完工,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都有意外的驚喜,而且每件作品都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