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教育箴言
葉聖陶教育箴言1
1、教育工作不限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抓,才能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實益,打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
2、就作用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薰陶。就領受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3、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
4、在教育來學的人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新。
5、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
6、教訓對於兒童,冷酷而疏遠;感情對於兒童,卻有共鳴似的作用。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
7、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8、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巧為善教者也。
9、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其義在“引導”,並非一切由教師主動,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只聽教師講說。
10、教師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11、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
12、在現代中國做一個人,決不可放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每一個機會。
13、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
14、儘量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
15、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然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
16、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17、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18、教育方面,宜將兒童所固有文藝家的宇宙視善為保留,一方固須使其獲得實際生活所需的知識,一方更須以藝術的陶治培養其直覺、感情和想像。
19、唯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導引學生漸進於善讀善寫。
20、當教師的人,應當講究修養。
21、師範教育是推進和革新教育事業的根本。
22、德行須從民主來修養。
23、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24、小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
25、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
26、各種學科除了各自的目標之外,有個共通的總目標,就是:教育學生,使之成為國家的合格公民。
27、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緊要之點。
28、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29、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
30、在教育方面,什麼學制、備課、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於次要地位。
31、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
32、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
33、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
34、文當然要作的,但是要緊的在乎做人。
35、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
36、教習某科為教學工作,薰陶善誘為教育工作,凡為教師,固宜教學與教育兼任也。
37、或說寫似技能而非技能,實際是其人的表現。
38、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須教。
39、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
40、把依賴性的“受教育”轉變為主動性的“自我教育”。
葉聖陶教育箴言2
葉聖陶是20世紀中國社會轉型發展中湧現出來的教育名家之一,他的為人生的教育思想,“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等教育觀點,是一筆非常豐富的思想遺產和理論財富,對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適切的指導作用。
朱永新老師深受葉聖陶教育思想的影響,也是葉聖陶教育思想的積極推廣者。最近,他應邀編撰了《葉聖陶教育箴言》一書,從十個方面展示了葉聖陶先生的重要教育觀點,很適合數字時代喜歡碎片閱讀的讀者的胃口。上個月,我曾經閱讀了楊斌老師選編的葉聖陶教育作品集《如果我當老師》,深受啟發,這次再閱讀《葉聖陶教育箴言》一書,又有新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要讓學生能自學自勵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使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
自學自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其關鍵在於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今天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更需要人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夠把握住各種機會,這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激勵,在面對困難時不畏懼、不退縮。十多年的.學習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險歷程,但面臨的困難或問題也很多,這個時候的自勵就顯得尤為重要。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自勵的過程。自勵一時並不難,
自學自勵,要努力實現自覺自願。一時的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容易的,一時的自勵也是可以做到的,難的是持之以恆的學習動機的保持,難的是不斷自勵、終生自勵。這也給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特別緻力於引導學生自學,絕不是越出了教師的職責,絕不致貶低了教師的尊嚴。正相反,我以為唯有能這樣做的教師才能夠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就有很強的自學自勵的本能。他們對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都感興趣,都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一個簡單的積木、幾件身邊的物件,他們可以反覆把玩,一次次的嘗試,絕不會因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喪。正是因為這樣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得他們逐漸學會了走路,逐漸學會了語言,逐漸學會了簡單的生活自理,逐漸擴充套件著自己的生活視野……然後,他們走進了學校。葉聖陶先生特別提醒每一位教師:“兒童在進學校之前,自有他們的生活;進了學校,自然是繼續他們的生活。所以兩者必須順著一個方向,不過在質的方面有所不同,便是學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統。”
也就是說,學前兒童的生活和學校生活總體上應該是一致的,特別是在呵護孩子“自學自勵”的本能方面沒有絲毫的區別。但學校教育和社會、家庭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生活的合理和系統,讓孩子透過這樣的生活,更好地理解社會,並最終融入社會。
我們當下的教育,在關注孩子校內生活和校外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思考的很還不夠。一方面,校內生活自成體系,與校外生活的脫節比較嚴重。常用“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一定允許”來強調校內生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比較強勢,不容易放下架子來銜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雖然口頭上強調“三位一體”,但三方在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還遠沒有達成。人們常說的“5+2=0”的現象,於此也是有關的。
葉聖陶先生說:“從事教育工作必得嚴肅認真。我說的嚴肅認真不是板起臉來說教。最要緊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兒童,承認他們像植物一個樣,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夠發展的,自己能夠成長的。只要憑種種有效的方法促使他們很好的發展成長,那就是嚴肅認真。”從努力實現自學自勵的目標角度看,教育工作者真的需要更加嚴肅認真!
二、知識的價值在於即知即行
葉聖陶先生說:“知識的價值全在於即知即行,當時應用。以前的教育叫兒童學習知識技能,預備著他們將來應用,所以兒童在學習的時候就很不高興,為什麼會這樣呢?就因為不是他們當前所必需的。”
葉聖陶先生所說的“以前的教育”強調為孩子將來的應用而準備的觀點,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場。比如總是強調“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彷彿是局外人;比如說“今天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未來”,讓孩子們覺得既然如此,那我今天就無需努力,等到未來再努力一把吧。
每個人都活在當下,只有當下的生活有意義,他才會感到自己沒有虛度光陰。如果孩子今天在學校裡學習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他怎會在未來獲得幸福和快樂?而讓當下的學習生活有意義,有兩點很重要:一是當下所學的知識能夠被充分的理解和吸收;二是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在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生活經驗,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葉聖陶先生提醒學生:“所修習的功課猶如食物,必須隨時把它消化,讓它化為自身的血肉。”食物如果在胃裡不消化,會導致脹氣、厭食等多種不良的症狀,對孩子的發育和成長是很不利的。所學的知識也是如此。
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如果學生平時對所學習的功課能夠完全消化,是不用專門拿出時間來複習,來應付考試的。葉聖陶先生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一個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者衰老了;他有這個力量是平時練成的,臨到提東西的時候,他不需要什麼預備。”
葉聖陶認為,現在的學校裡有一種弊病,就是學生在校裡只知道讀書,忘卻把讀書讀來的經驗,去體驗四周的事物,來創造自己的新經驗。也就是說偏重讀書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說起來,處理生活的知識當然該從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處理生活的能力當然該從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上去歷練。”學校教育要關注這一問題,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消泯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自己的生命裡,使自己的生命豐滿而有所作為,使生活的經驗日益豐富。要讓師生都明白這樣的道理:學習就是生活,並非生活的準備。
要讓當下的生活和學習幸福和快樂,興趣最為重要。葉聖陶先生說:“一個人的世界,不能大於他興趣所及的範圍,唯有這個範圍方是他內在的真實的世界。在他所感興趣的範圍之外,固然有許多事物圍繞著他,但是他熟視無睹、聽若不聞,對他來說,可以說實際上並不存在。”這話真說到了點子上!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與他的興趣是直接相關的,今天的教育,要著力於擴充兒童興趣所及的範圍,並使孩子們養成終身的習慣。而所學知識的即知即行,當時應用,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途徑。
三、閱讀水平體現著國力強弱
葉聖陶先生說:“大家都說我國的國力不如人家。所謂國力,不限於有形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等等,一般民眾的精神和智慧也佔著重要的成分;普遍的不讀書,民眾的精神如何能振奮起來?智慧如何能得到發展?跟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的不如人家相比,普遍的不讀書至少有同等的嚴重性。”
葉先生的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在學校裡培養出
來的,全民閱讀素養的高低,直接反映著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以及成效如何。20xx年的全民閱讀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的閱讀素養和其他國家依然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在推進全民閱讀方面,我們還有一段很艱鉅的路要走。
學校要高度重視師生的閱讀,要讓閱讀成為師生的生活方式。但並不是說學校重視了,學生就會閱讀,就能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了。這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給予指點,讓學生自己來走。葉聖陶說:“閱讀指導猶如給走路的人指點某一條路怎麼走,而不是代替他走,走路的人依照指點走去,非但不走冤枉路,而且見得廣,懂得多,心曠神怡,連聲說“不虛此行”,同時衷心感謝給他指點的人。”
二是善於批判,而不是照單全收。葉聖陶說:“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也應該明白,寫在書上的東西並不是完全可以信賴的。閱讀固然要認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著批判的態度,要區分哪些是應該接受的,哪些是不該接受的,不能照單全收”。
三是活用工具,幫自己答疑解惑。葉聖陶說:“無論讀那一類書,都必須使用工具書,如字典、詞典、圖表,等等。……工具書是不開口的顧問,會回答你的各種疑難;工具書又是包羅永珍的博物館,能讓你查考各種想知道的事物。”
四是分清次序,不輕易迷信經典。葉聖陶說:“青年人讀書,要有一個緩急先後。聖經賢傳大多是古東西,現在人讀起來,先得打破一重語言文字上的隔閡,而青年人往往沒有能力打破;其次,聖經賢傳受著書寫工具的限制,大多寫的簡約,簡約之極,必須反覆涵詠,多方揣摩,方才能夠理會,而青年人不一定有這種能力。又其次,聖經賢傳就古代的社會和人生說話,雖然其中盡多通乎古今的道理而青年人總不免覺著隔膜一層,不甚親切,不如就近代與現代的社會和人生說話來的感覺性味。”
五是讀寫結合,用文字記錄生活。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如果學生不能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用文字記錄實際生活的一切,那才是能力上的缺陷。”
六是聯絡實際,並注重經驗積累。葉聖陶說:“好的作品人人可讀,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虧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太差,不夠與好作品的作者作朋友。”寫作也是如此。“那些寫不像樣兒的人就吃虧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太差,好比一棵缺乏養料的草木,機能不旺,無論如何開不出茂美的花,結不出豐滿的果來。”
將這些事情做好了,國民的閱讀素養自然也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