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評課稿
一上課, 徐老師就以課題為契機,拋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請你給“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加個什麼標點符號最合適?由此引出話題,迅速激發學生思維:過去是“由實物”“由傳說” “由壁畫”“由化石”“由史書”……記載下來的,然後汪老師整理學生答案引出本節課學習重點:瞭解歷史時間的計算運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方向,是高效課堂的結構搭建要素。新課改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個別不懂主動去問,小組不懂請教全班”。所謂個別不懂就是本節課第一環的“自主學習”,一些簡單基礎自習不懂個別請教個別解決。所謂全組不懂就是導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課堂小展示部分。如本節課第二環關於歷史時間、年代、計算運用:“孔子活了幾年”“6個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的排列”等問題學生合作學習解決。期間出現了不同觀點的碰撞,最後徐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年代尺來驗證解決困惑,那就是“請教全班”共同探討解決的'環節,或者說從合作學習小展示到全班大展示一環的體現。
最後的拓展提升部分,徐老師透過讓學生閱讀歷史小故事探討“史官不怕死嗎?”“你從中有什麼啟發?”不僅讓新課改高效課堂的學案導學課堂結構完整,更是充分體現歷史課“論從史出”“以史為鑑”歷史學科情感價值功能。
“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課堂有待進一步探索學習,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全組將繼續努力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