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八年級語文《老王》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老王》評課稿

八年級語文《老王》評課稿1

每次聽張**老師的課都有新的收穫、新的啟發。隆冬聽《老王》讓人倍感人性的光輝與溫暖。

一、談談教學內容的選擇。

《老王》一文寫於1984年,是楊絳“小人物傳記”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在楊絳先生的筆下,老王不僅是一個普通的街坊和普通的勞動者,而且是一類善良的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代表——他們有著為人的美德,卻並未得到好的回報。這篇文章曾分別收錄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與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號角,為你長鳴——底層的光芒”這一專題。面對具體一篇文章,我們不能什麼都教,一堂課要相對純粹與簡潔。如何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體現初中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層次性與過渡性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張老師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確立了一個單一而集中的教學內容:體會理解老王的善良,感受底層人物的光輝與不幸,啟發同學們“以善良對待善良”,對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物以必要的關注與溫暖。這樣的目標定位、內容選擇顯然是精當而準確的。

二、談談教學設計:

圍繞已確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張老師充分挖掘文字的內容與意義,做了一系列精彩設計:開篇的明星圖片吸人眼球且符合常人的心態,為最後的目標落實埋下伏筆;作者楊絳先生的`介紹以圖片帶動理解,從聰慧的女子到老年魅力不減,再到她的心態、散文風格,更富感性,使人樂於接受且印象深刻;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填寫老王基本情況表,教會學生如何抓住文句閱讀文字;補充了大量圖文資料,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文字走向生活,不僅豐富了“老王”形象,且將閱讀匯入心靈,啟發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這些設計環環相扣,引領著學生走入文字,走向文字的深處。

三、一兩點思考:

1、關於最後幾個問題的價值。在教學結束時,張老師提出了三個問題:如果你處在“老王”那個境地,你會怎麼做?如果你處在“我”那樣的地位,你會對“老王”那樣的人怎麼做?面對陌生的“老王”,你會伸出援助之手嗎?這是三個假設性的問題,教師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學生也就無從選擇。另處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講究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薰陶感染,這一點張老師顯然已經做到了,在教學臨近尾聲時,教師與學生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以善良對待善良”,因此再提這種假設性的問題是否有畫蛇添足之感。

2、課外資料的引入是否是越豐富越好。本堂課,張老師在資料的補充上著實化了一番心思,可謂圖文並茂。可是最後兩則新聞材料與圖片資料似有交叉之感,如能刪去其中之一,或許目標導向會更明確些,同時也能給學生留出更多寶貴的思考時間。

八年級語文《老王》評課稿2

(1)教學流暢,環環相扣。

遊小武老師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設計以下九個環節:觀察畫像,初識老王 ,細讀老王, 品味老王, 感悟老王,讀懂作者,體悟作者,懷念老王。環環相扣,課堂學生閱讀體現了層層推進、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並且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情做到了以學定教。

(2)走進文字,悟得深透。

本課設計了“人生百味,你會用哪種味道來形容老王的人生?”和 “人生百態,你會用哪個字來形容老王的人品?”這兩個主要環節,學生積極地找到了細節,找到了關鍵的詞,在闡述理由時都能把人物的情感與句中的詞聯絡起來,“鑲嵌”在門框裡的老王讓人流淚,雞蛋“多得數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體現,“忘了請他進來喝茶”是作者擔憂後的深深地愧疚……在讀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學生說 “因為他無法給老王更多的幫助,但他這樣目送著老王走下樓梯,那擔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沒有回頭看,他一樣能感覺到,這裡作者對老王的尊重關愛雖然沒有言語,但同樣表現了出來。”我感到了學生真的在語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觸動,有了與作者同樣的反思。

(3)聚焦一句,情感昇華。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體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極力地幫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來,但最後作者卻說“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之情。”這本不應該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現,因此設計的就抓住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引發開去,讓學生在作者的反思中發現自己,在發現自己中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關愛不夠,對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觀念不深,從而使學生的感知更敏銳,情感更豐富,情趣更高尚。有了自己的心得與感悟,有了整體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