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1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落後於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主義。細細品讀《教師的挑戰》一書,聯想起自己平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由地進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傾了,保守了。

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課堂上,我們什麼都要詳細講解,講得明確而又實在,以至於學生的思維空間都被教師的指導所填滿,學生的靈氣都被教師的才氣所抑制了,最終,封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勤教師教出了笨學生。”

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學的一切目的歸根究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盡最大所能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讓主動引領學生的一切學。因為主動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表明,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四倍到十倍以上,這是因為對於主動學習者而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他總是處於亢奮的狀態,因而膽大心細,注意搜尋和分析資訊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遇到困難時,他會調動全身的細胞來尋求突破的契機。

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時,我也充分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教學時不管我如何設計,如何啟發,從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就是無法真正體悟到二小的勇敢,故事的感人。於是在另一班我換了種教法,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地欣賞同名歌曲,結果一曲方罷,很多同學已是淚花閃閃,問及此刻的感受,孩子們都說感動得只想哭,這時,我順勢讓學生結合課文來說說感動的.原因,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跳入了我事先預設好的陷阱。整節課沒有了我的滔滔不絕,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如林的小手,發光的小臉,教學效果出奇的好。

這些都向我們明確了一點,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天分,學生自己透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退而不講;只在在學生困惑、難於理解的地方,四兩撥千斤地進行適當梳理、補充。課堂上,去除多餘的講解,多餘的提問,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實實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掌握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

相信學生的潛能,不僅僅是表現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體現在當學生學習陷入短路時,教師要學會期待。

期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並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後,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麼沉穩了,顯得有些急躁,不願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

我們看到一些課堂實錄中,那些大師們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的氣定神閒。課堂上說的每句話,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寓意無窮,沒有一句是贅言,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老師有了本質上的區別,老師也能循循善誘,顧左右而不言他,最終達到異曲同工之美妙境界。

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裡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著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現教育的確是件痛並快樂的事情。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2

細讀《教師的挑戰》一書發現,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當前的,還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談論學習時都關注到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學經歷也深深驗證了這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習的三種境界,其中“知之”屬於學習的最低境界,相當於我們經常講的“被動學”、“要我學”階段,“樂之”屬於學習的最高境界,相當於我們經常講的“主動學”、“我要學”階段。如何使學生由學習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轉化?我認為應是興趣,因為興趣是前提,是基礎,學生只有具備了興趣,才會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保持很高的熱情和內趨力,完成由學習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轉化。同理,如果教學時能把學生的興趣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並設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目前還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如何重視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兒童說話學習的成效呢?下面幾點值得我們重視。

1、不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我們應該珍視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給他微笑,給他澆水,鼓勵他燦爛的開放。在教學時,不要用理想化的標準格式別人,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讓孩子感到與老師的說話是密切師生關係感受師愛。當孩子學習上遇到挫折時,要想到他們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感受最多的應是溫暖、友誼、尊重、快樂,收穫的是沉甸甸的喜悅。這其實是今後成功的底線。

2、讓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覺

北京有一所類似新加坡鄰里學校的“二十二中學”,學生都是基礎較差,其他學校不要的學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師孫維剛從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導下,一班40名學生全上了大學,其中22人還進了中國最頂尖的清華和北大。

這個例項證明了我們的孩子潛力有多巨大,長輩們實在不應該過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結論。同樣的,要讓孩子想說,那我們就要把孩子的潛能發揮出來。()我們不妨試試讓孩子說說自己10條自豪的理由,如:年紀輕,我自豪;身體棒,我自豪;心腸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禮貌,我自豪;寫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聽,我自豪;不怕困難,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開啟巨大潛能的金鑰匙。有了這鑰匙,孩子才會樂於學習,孩子的學習潛能才會像火山那樣爆發出來。“喚起自信”的同時,教師必須準備更多“尺度”來衡量,甚至必須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現機會,獲得屬於他們的成功。

3、學會等待

精彩,需要教師的等待。

期待包含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並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後,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麼沉穩了,顯得有些急躁,不願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

我想,當一個老師在教學時,更多地瞭解學生的興趣,並儘可能地去呵護這種興趣,那不管是何種流派的課堂革命,都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