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11篇

3-6歲的兒童又被稱為幼兒期,這一階段兒童一般是讀幼兒園的時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1

從《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對3—4歲、4—5歲、5—6歲這三個年齡段末期孩子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並不是絕對的標準,只是發展的方向和常模發展水平,不排除個體的發展差異性。它充分的體現出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重視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而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自己和家長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的期待過高,一旦個別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時,我們總是憂心忡忡,甚至採取“利誘”的方法誘導孩子達到我們成人期待的標準,導致孩子的主動性減弱。透過對《指南》的學習,使我意識到:愛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們成長,扮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以權威者的角色進行拔苗助長,做一些看似正確,其實錯誤的事情。同時,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樹立“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教育觀、兒童觀,對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應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此外,還要多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也瞭解正確的教育觀念,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瞭解,提出合理的期望。從而家園合力,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和諧地成長。

“童年不是賽跑,而是一場旅行”。我們成人應該正確理解孩子學習和發展規律及特點,珍視孩子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努力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成長,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讓我們與孩子共同茁壯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2

這次觀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覺得觀察孩子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剛開始工作時就準備了一個教育觀察記錄本,還信誓旦旦地和家長承諾要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成長。但是由於觀察的無目的和無計劃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現在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記錄了部分行為比較典型的孩子的成長變化,對於大部分孩子則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瞭解。

透過《指南》的學習,我意識到可以將《指南》作為觀察、瞭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導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個領域和目標,這樣有利於我們在觀看孩子活動或自由遊戲時,能抓住他們比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義的表現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他們實際能夠做什麼與應該做什麼之間的距離,從而設計有效且適宜的環境及活動,支援和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每天面對30多個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隨機觀察就能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情況。因此,我們在對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針對班級上一位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遊戲,平時也不愛說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應觀察她在遊戲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捕捉她的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最後應注意對孩子做分析評價時,要全面整體地看待,從多方面的資訊對其做出綜合判斷,並積極評價孩子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

在生活中學習和發展是幼兒的一個顯著特點,融教育於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指南》強調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以及兒童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課”、“說教”,而要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契機孩子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如每天的來園和離園環節,我們可以重點進行情緒安定愉快、體質鍛鍊等方面的健康領域教育、以及主動和老師同伴問好、禮貌用語等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教育等。總之,各個領域的培養目標、途徑,都離不開幼兒的一日生活,我們應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讓孩子們多體驗、多操作、多感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3

這次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感觸更深。指南細緻周到的從家庭、幼兒園、社群出發,幫助了我們一線老師梳理了自己在園組織一日活動的要求及注意的細節。

以往幼兒教育總是以學習一些基本知識作為了重點,使得幼兒園教育總是不時的具有小學化傾向,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指南》猶如指南針為迷茫的我們指明方向,在每個具體目標後提出了適宜的具有指導性的建議,指出了我們一日活動的注意點,有利於我們組織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對照指南我們瞭解自己所帶年齡班的孩子哪方面發展適宜,哪方面是滯後的需要多加強引導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於形成自己的特色。

感觸最深是觀摩了中班組的一課三研《小小超市送貨員》。一備課老師的目標制定的很寬泛,對已中班孩子來說快跑多少米比較適宜,所以一備時老師對具體目標沒有明確,使得活動準備的場地距離佈置的很短。在認真學習了指南提出的指標後,我們重新調整了目標,同時結合目標,重新佈置場地等,讓孩子們儘可能的技能達到做大程度的練習。拋磚引玉,在自己執教了小班組的一課三研活動《拖拉玩具來追我》,對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體育玩具進行集體教學,進一步思考了自制體育玩具如何玩,如何發展技能,發展怎樣的技能,並在活動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練習,也明確了小班健康活動如何發展技能多樣性。指南適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綱要也提出了保護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體深入的提出了在園如何進行健康教育。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以及跳竹竿、滾鐵環等傳統體育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兒體能發展的同時,更注重了其他的資源的滲透。

指南體現了一日生活節課程的理念。如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事無鉅細,指南從幼兒的生活學習各個環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讓老師更關注、重視幼兒的保育工作。

指南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是急,急於將故事、歌曲、數數等內容透過短短十幾分鍾統統教給孩子,當有些孩子沒掌握時,老師便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於是分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臉色也越來越嚴肅,於是區角遊戲變成了老師補差的場所,如此惡性迴圈,這些發展較慢的孩子便會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畏懼,不利於幼兒身心的發展。指南明確指出了幼兒為本的理念,老師要蹲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要了解這個年齡斑孩子的發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還不夠完整,其他小朋友都會了只有他還不會,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當你的腳步快於孩子的腳步,孩子會跟不上來,

要放慢腳步慢慢帶領他,幫助她得到合理的發展。

指南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應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養成了養尊處優、自我為中心,將家長對自己的的愛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自己對長輩對身邊其他人的尊重。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孩子,去傾聽他們的內心後,有立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不迎合家長和幼兒,而是積極和家長交流,取得家長的理解,同時對孩子的行為要求作出立場適宜的回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受保護的權力,作為教師既是老師更是媽媽,只有從心裡愛孩子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兒園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4

暑期參加參加幼兒園報名組織的指南培訓後我對指南的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指南》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透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後面還提出教育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我們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健康領域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5

透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指南》關注教師的操作性,以及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樣細緻地深入,讓我們一線的老師在實施各領域教學時,有了比較系統的依據。

幼兒園關係著幼兒一生的命運,是為孩子以後的成長奠基。就像蓋房子一樣,根基沒有打好,蓋的房子再漂亮,也不牢固。孩子也是這樣。這段話讓我感悟很深,讓我知道幼兒園老師責任的重大,也讓我感到很深的壓力。自己的一切行為和語言,行事作風,都是關係到孩子的未來。不管是上小學、初中、高中,他們的基礎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所以培養幼兒的常規很重要。讓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實施方法,透過對比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健康排在了首位。下面我來談談對於健康領域這一塊的一些看法。

這裡所指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完滿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能力。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因此,為幼兒點亮一盞健康之燈,無疑是為其一生髮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我覺得我們有責任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比如,讓微笑、鼓勵時刻伴隨你和孩子,讓彼此擁有信任與友誼;比如,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並且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適時和孩子在操場上、草叢中、沙池裡,一起盡情的嬉戲、玩耍、探究,既鍛鍊體魄,又增進感情……我想,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就看你是否願意用心去做。

在細讀"健康"領域環節,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所以,又那麼一句話:能學會"偷懶"的老師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有時候,我們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愛孩子總想幫她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師會"三頭六臂"幫助每個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廁洗手拿杯子,老師都會一把手抓,細緻到位每個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畫畫做作業玩區域,老師幫忙拿蠟筆發作業本收玩具·······看似老師非常稱職,做好每一項工作,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做老師,可以適當的學會"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與其幫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給他做的方法。或許,一開始孩子總是做不好,但老師一定要堅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行《指南》中對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有些語句雖然意義相近,但是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卻更加詳細規範了,如在動作發展中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雖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於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又比如說3-4歲不用髒手揉眼睛,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

4-5歲知道保護眼睛,不在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5-6歲主動保護眼睛,不在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不超過30分鐘。在教育建議中提出要提醒幼兒保護五官,如:不亂挖耳朵、鼻孔,不用髒手揉眼睛,看電視時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生活在教育的條條框框之中,他們需要自主,因為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得來的直接經驗才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要想擺脫"填鴨式"的教育,想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班級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夠找到答案。

還有就是讓我學到了不能給孩子提太多的問題,在提問題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問,明確的提出問題,讓孩子能聽懂你說的話。還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孩子講故事,經常和孩子看圖書,我覺得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還能和孩子們搞好關係。對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有用。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看圖書。並且我也注意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

以前發現有孩子不夠認真,我總是即時提醒,現在我說話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說話的語氣,總是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配上表情,儘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說、會說。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6

透過學習,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依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份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份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當知道甚麼、能做甚麼,大致可以到達甚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公道期看。於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具體、具體的熟悉。

《指南》讓我清楚地熟悉到我所教育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當具體到達怎樣的目標,而到達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緻的內容對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講,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資源。對我今後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能夠有效避免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超前的教育行為,從而違反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指南》的學習讓我意想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動身,反思我們過往的做法,刪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俯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讓課程回回幼兒的經驗,提供孩子操縱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取得經驗,讓幼兒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

加強與家長的聯絡溝通,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往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不能把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劑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7

寒假的時候,我利用空餘時間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認識到了我們要善於觀察幼兒、勤於反思自己,在以後工作中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瞭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更好的、更科學的實施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的童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科學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學習與發展目標兩部分組成。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平等的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需要、給孩子真正需要溫暖的關愛,讓他們在自己的引導下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成長。創設附和孩子發展需要與成長規律的課程、環境,讓教育迴歸幼兒的經驗,去追隨幼兒的興趣,提供給孩子自己更多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自己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成長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自主參與,引導幼兒主動的學習探索,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快樂健康的進步成長。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合作意識,可是在遊戲過程中,總是有些孩子容易與同伴發生衝突,這種現象總是困擾著我。我細細想來,這種現象也和獨生子女有一定的關係。孩子們在家受到莫大的寵愛,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幼兒園生活並非如此,孩子們很容易因為沒能得到一樣物品而發生爭執、矛盾。為了讓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可以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們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想到在我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因為擔心幼兒不會做、不會畫、不會剪等,對幼兒過於包辦,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過於包辦、對於小班的幼兒,不讓幼兒自己畫物體的輪廓、不讓幼兒自己使用剪刀,擔心幼兒畫不像、剪不像。這種做法剝奪了幼兒自己練習本領的機會,結果,老師累了,幼兒卻沒學到什麼東西、能力沒得到鍛鍊,若長期下去,幼兒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和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練習,哪怕要練習很多次幼兒才能掌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和信心。

教師要以關愛、積極的態度接納全部的孩子,更要接納孩子的全部,關注每個個體,因材施教。老師要愛孩子,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當前,併為孩子制定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努力取得家長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發展,讓我們的愛不盲目。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需要家長全身心投入,要以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材料來促進每個孩子的有意義的、積極的學習。在生活中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建立基本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8

在沒有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前,我對幼兒各階段的具體發展目標也是不夠清楚的,瞭解最多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的幼兒發展目標。但是綱要上的目標是經過提煉和總結的,教師只能去領會,在實踐中還需要教師去解讀綱要的內涵。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感到指南中的目標、理論和見解對我們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因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十分明確,而且實際工作中也易於教師把握和操作。

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感觸頗多。我感到我們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內容十分廣泛。而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可能沒有考慮到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可能對幼兒的關注還不夠細緻。比如:有時候,我們會對幼兒缺乏瞭解。有時候,沒有發現孩子能力上的優缺點。我感到身為教師,就要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負責,我們不但要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且要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真正作為我們實際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聯絡到自己的實際工作,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老師要愛孩子,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當前,併為孩子制定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努力取得家長的配合。比如,為幼兒制定每月成長檔案,教師要細緻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特點、優點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且運用多種途徑與幼兒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對家長提出教育指導意見。教師要把班級中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

所以,教師在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發展的同時,還要對班級中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幼兒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師要支援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想到在我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因為擔心幼兒不會做、不會畫、不會剪等,對幼兒過於包辦,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過於包辦、對於小班的幼兒,不讓幼兒自己畫物體的輪廓、不讓幼兒自己使用剪刀,擔心幼兒畫不像、剪不像。這種做法剝奪了幼兒自己練習本領的機會,結果,老師累了,幼兒卻沒學到什麼東西、能力沒得到鍛鍊,若長期下去,幼兒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和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練習,哪怕要練習很多次幼兒才能掌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和信心。

三、幼兒在園的學習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教師不能讓幼兒只偏向於某一領域的學習而輕視其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對幼兒的培養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各領域的教學以及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師要把握各領域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熟悉各領域的教學。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自己要學習的知識也是很多的,教師要關注到許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科學施教,讓幼兒懂得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工作指南,細緻、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9

最近幾天我抽空認真地翻閱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使我影響深刻的就是《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在後面的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在從前學習《綱要》時,讓我對幼兒在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有了深刻清楚的認識,現在透過《指南》的閱讀,讓我更加明確了在不同時期我所教授的不同年齡段孩子一般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內容對於我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並且可以較好地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違背幼兒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在初淺的翻看了《指南》的內容以後,根據《指南》的內容和精神,我不由自主地開始反思幼兒的一日活動,其實要求各個環節都應該是有教無痕的,從晨間活動、晨間談話、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戶內外遊戲活動、離園活動等每一個活動環節的設計與組織都應該以幼兒學習和發展目標為依據,在合理的期望下進行適宜引導,這樣才能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發展。還讓我更加清楚了一點: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有了《指南》中更詳細的標準劃分,教師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達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對教師的工作有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也讓教師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近年來,依據《綱要》制定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我體會到《綱要》是多麼貼近幼兒,從《綱要》中我懂得了幼兒每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合他們的教育活動、生活活動……而今天讓我重新認識幼兒教育的靈活化。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讓我知道了原來隨性的教育時時都在,它根據幼兒的特點提出了很多更細緻的方面,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更細緻更全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於我們教師與家長澄清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期望,在教育實踐中更全面瞭解兒童,因而,有利於更好地貫徹《綱要》精神。兒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兒童早期學習標準的積極價值:對兒童“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形成基本共識;有利於早期教育課程的設計,使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從而改善兒童的學習效果;建立了可靠的內容體系,並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標準相聯絡,為有效銜接和兒童的入學準備提供了基礎和依據;有利於規範機構教育活動,從而保證了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關注教育弱勢群體,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

以上是翻閱《指南》以後的一點心得,當然《指南》的深刻內涵和精髓所在還有待在邊實踐邊鑽研的過程中不斷體會。我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不斷反思、實踐,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援,和孩子共同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10

為了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更為了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園部組織了全園教師再一次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目標部分分別對3-6歲各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平時我們嚴格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制定幼兒的學習計劃,本學期我帶的是中班的幼兒,《指南》在閱讀與書寫準備中的目標1:喜歡聽故事和看圖書中指出4-5歲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做到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目標2: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資訊,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所以本學期我們讓家長為幼兒準備一本繪本圖書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在課間遊戲或午飯、點心過後我們會讓小朋友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繪本圖書,並能在集體面前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資訊大致講述故事內容,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更加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的目標1: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中指出4-5歲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幼兒挑食這個問題好像現在屬於普遍現象,可能因為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條件好了,加上家長的溺愛,寶貝想吃什麼就給買什麼,不想吃那就不吃了,從小給寶貝養成了挑食、偏食的壞習慣。我們班有位叫談錦軒的小朋友,有次在放學途中,正好碰到他奶奶給他買雞蛋餅,我說:“談錦軒,肚子餓啦?”他奶奶就告訴我說:“諾,家裡燒的飯不吃為,從來不吃蔬菜,就喜歡吃零食。”我說:“那營養跟的上噠?平時在學校吃飯還好的呢,飯吃的多,肉也喜歡吃,蔬菜多少也會吃一點,也沒有說一點都不吃為。”

所以其實孩子挑食的壞習慣大多數都是家長給慣出來了,在學校時,沒有家長在身邊,孩子餓了照樣會吃飯,平時我們在談話時間也會針對孩子挑食的這個問題讓幼兒明白挑食的壞處,不挑食的好處,在健康課時,我們也專門制定關於挑食的課程讓幼兒明白挑食的壞處,不挑食的好處,部分幼兒在瞭解這些好處和壞處之後還是能慢慢改正挑食的壞習慣。在以後我們也會利用家長會或其它方式多向家長宣傳關於如何改正幼兒挑食的問題,做到家園共育。

以上就是我看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所思所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各項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為幼兒制定學習計劃,更為了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而努力工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精選篇11

利用空餘時間,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指南解讀》分兩個部分詳盡地闡釋了指南的精髓,分別是:怎麼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怎樣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解讀》透過詳盡的闡述和案例分析、結構圖、示意圖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專案標要求,並補充指南的內容。透過枝幹圖和餅圖清晰明瞭地畫出來了指南中的五大領域十一個子領域及其目標結構,並對每一個目標進行了概括理解。其中為了讀者更好地認識舉例了很多幼兒園的小例項。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有目的的觀察幼兒,在幼兒的活動中生成觀察目標。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它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帶了蠶寶寶到幼兒園,後來蠶寶寶破繭成蝶後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圍著蠶寶寶開始討論它的死因,有的說餓死的,有的說病死的,有的說毒死的等等。這個案例很好的說明了指南幫助我們全面觀察、瞭解幼兒的指引,提供幼兒足夠的發表意見和交流的慾望,提出教師觀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兒觀察的慾望,幫助幼兒學習與發展。

我們在平時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也要積極地抓住機會,提供給幼兒更多探索創造的條件,並從中觀察幼兒的行為和發展,幫助幼兒取得進步。

關於《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與價值,這一部分的《解讀》主要透過問答的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進行,在讀者對《指南》裡的各專案標提出質疑了以後,《解讀》來解釋指南的目標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學習中,《指南》藝術教育指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幼兒繪畫也透過模仿來學習來完成,比如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中大部分就是教師提供範畫供幼兒模仿,然後幼兒照著老師範畫來學習繪畫,但是指南又要求我們不要提供範畫,這個如何解釋呢?解讀中詳盡地解釋了所謂的“模仿”的含義,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實物品或者自然景觀引起的自我主動模仿,而不是簡單的依樣畫葫蘆,解讀還透過案例來說明幼兒自己創作的繪畫往往比範畫臨摹有印象有意義。

想起我們在平時的美術教育中似乎為了課程簡單化,也忽略了兒童的自發模仿和創造,呆板的繁華臨摹會扼制兒童想象力的發展,這就導致兒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繪畫分格。有的幼兒不喜歡繪畫,總是說:“老師,我不會。”想起兒童初期都喜歡亂塗亂畫,怎麼長大了反而不會畫了呢?因為他們腦子裡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這種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卻牢牢的固定住兒童的思維。因此《指南》中對兒童藝術思想的解放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