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
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
今天上午7點,我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山西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的由於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專題講座。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與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看完了于丹老師為我們上的這一堂課,使我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爸爸媽媽儘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裡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只要我學習好就行了。 聽了于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後,我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首當其衝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麼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們從小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幹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不是嗎?
週日,我觀看了《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我從中深受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僅僅在學習上讓父母放心,在平常的小事上,我們應該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勞過度,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吧!
父母之恩大於天,父母生養我們,父母所坐的那一件是不是為了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做一個學習成績優秀,關心體貼父母的好孩子。
這次觀看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讓我們得到了許多啟發,也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看清了自己身上的缺點。
所有人在出生時,本質都是善良的,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是快樂的,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會有缺點,但最重要的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其次才是改正錯誤。
第一次犯的`錯誤都會成為我們成長經歷中一個不可磨滅的記號,而該恆每一次的錯誤會是我們的人格得到良好的教育,經歷過無數次的犯錯,才能夠看清什麼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了解的。
觀看完《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後,我決心改之呢過自己的缺點,完善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很正變成一名好學生。
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2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後,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
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著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聽到這裡,我想到,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髮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這樣做很可能傷害了他們。記得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並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捨得買……這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後者。雖然爸爸媽媽的心胸很寬廣,可以無限包容自己的孩子,可是傷害畢竟造成了啊。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絕不隨便亂髮脾氣。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髮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 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頭髮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於父母,屬於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
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3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
開始於丹老師用一碗米的的價值來闡述教育的重要性。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一個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麼,他的收穫遠比他的付出多。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遇到挫折後怎麼修復生命。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造就什麼樣的人生。
于丹老師認為 小學時的工藝教育,中學時的挫折教育,大學時的職業教育,這是學校課程之外,與之匹配的人格教育。一個只知道讀書的孩子,不是個全能人才。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的孩子呢,正好相反。在將來到社會上,孩子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
讓孩子自由成長,讓孩子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講述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時,于丹老師講了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要讓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中發現規律,在山水中發現永恆,從而喚醒孩子的自我認知,並建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4
今天我們一家收看了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教育專題片。圍繞這一話題,于丹教授以她獨特的思維、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發,旁徵博引,為我們娓娓道來,令人深省。觀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今後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讓孩子要學會獨立承擔,要有擔當,于丹教授所講的隔輩教育,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太常見了,這樣潛意識裡孩子就會認為做錯了事,不是我的錯,而是推卸責任,還有社會中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等等問題的出現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長成了不自立的人,聽了講座深深的觸動了我,從今後要讓孩子做一個勇於擔當的人。
其次,如何面對現在教育市場各種培訓班的出現,父母都給孩子上上緊緊的發條,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和內心渴望,孩子的時間是可以填滿的,但一定要是他感興趣的。身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學會懂孩子和等孩子,呵護孩子的天性,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養成能夠及時與孩子溝通,具體來說我們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善孝為先”是一種責任,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不斷增長知識的同時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生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5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後,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著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髮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並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捨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後者。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髮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
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頭髮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於父母,屬於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
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