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5篇

導語:我發現在職業選擇的岔路口,也是要考慮各個方面,並且這種選擇是很神聖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歡迎參閱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篇1

在拿破崙帝國破滅,被推翻的封建勢力又重新復活的時刻,自由主義又一次鋪天蓋地地席捲了整個歐洲世界。馬克思誕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就註定了其飽受啟蒙思想的薰陶。再加上馬克思的父親頭腦中充滿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啟蒙思想,他的言行舉止對少年馬克思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這就成就了其異於常人的睿智,無論是思想還是言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文章是馬克思的中學論文,思想見地就達到了常人不可比擬的階層。

本文主要闡明瞭關於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考慮的因素,怎樣選擇職業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職業,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此文章的語言清新優美,讀完之後猶如當頭棒喝,尤其對於我們這樣的在校大學生,在面臨即將開啟新的生活方式時,難免會感到迷茫與浮躁。生活猶如萬花筒,工作更是多種多樣,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會眼花繚亂,不知其思所歸,其意所至。馬克思說:“神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他自己和人類趨於高尚。”我們選擇職業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定位。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追求適合自己職業,才能最終選擇出“最終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

馬克思在文章中認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從實際出發,問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他在文章中提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同意?我們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種迷誤?我們認為是神的召喚的東西是不是一種自欺?”選擇職業不是為了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要明白虛榮心容易給人鼓舞或者是一種我們覺得是鼓舞的東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竅的人,理智已無法支配他,於是他一頭栽進那不可抗拒的慾念驅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經不再自己選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聽任偶然機會和幻想去決定它。

2、馬克思認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當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以此為指標就應當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這才是最高尚的職業,選擇這樣職業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們最敬仰的人。馬克思的考慮很深刻,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只有把社會需要放在第一位,選擇符合國家需要的事業才是正確的。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具有主觀選擇與客觀改造的能力是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體現,正因為人的主觀選擇具有能動性,才使得我們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最終做出完美的決定。馬克思告訴我們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從中我體會到即使面對著萬般的選擇,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什麼。我認為作為一個平凡的大學生,揚言自己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努力,為了拯救人類而選擇職業,這是不符合現實的。既然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那麼我們必須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一定要充滿熱情,深切的熱愛這份工作我們才想要去為之而努力。這正如馬克思在文章裡提到的“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只有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過程中才“始終不會情緒低落”。

另外,在選擇職業時還要考慮我們個人的體質問題。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精力與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們選擇了力不能勝任的工作,那麼我們的熱情很快就會被榨光,並且自愧無能,產生的後果必然時妄自菲薄。正如馬克思所說“妄自菲薄是一條毒蛇,它永遠齧噬著我們心靈,吮吸著其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 ”。

馬克思會對青年選擇職業有如此見解,可見他在17歲得時候就有了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們讀完這篇文章之所以會感到震撼,那是源於我們對其見解的心悅臣服。由此說來,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才能在意識洪流中堅守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下堅持原則,不被誘惑所擾。選擇職業也是一門學問,在大學我們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要讓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淵。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篇2

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他實際上也是偉大的,因為神決不會使世人完全沒有引導,神總是輕聲而堅定地作啟示。但是,這聲音很容易被淹沒;我們認為是靈感的東西可能須臾而生,同樣可能須臾而逝。也許,我們的幻想油然而生,我們的感情激動起來,我們的眼前浮想聯翩,我們狂熱地追求我們以為是神本身給我們指出的目標;但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很快就使我們厭惡──於是我們整個存在也就毀滅了

馬克思說,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於他、最能使他和社會都得到提高的地位,這樣的選擇是使人類優越於其他生物的地方。每個人都應該選擇一個使他和人類趨於高尚的位置,這個位置也許就是職業。

我們又該如何抉擇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呢?在文章中,他也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道路----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將怨天尤人。

有這樣一句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馬克思認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從此文可以看出馬克思在他17歲就有著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也是他人生信念的鮮明闡述,事實證明他也是這樣做得,一生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忙碌奔波,奉獻了他的一切。無論面臨怎樣的艱辛,他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為理想而奮鬥!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篇3

組織部分同學就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開展了讀書活動。活動之後,我收穫頗豐。

當今社會,我們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都有一段迷茫期。要麼是猶豫考研還是工作,要麼是不清楚找工作社會需求為主還是興趣為主等等。我們都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我們的內心渴望得到的到底是什麼。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並非是你掙了多少錢,也並非是你出了多大的名氣,而是在你的工作領域也好,目標追求也罷,你是否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最好。馬克思認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美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當我們選擇了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並且使自己的內心感別充實快樂,為人類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就快接近成功了。

由此可見,以後的職業選擇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如老師說一般,不論以後幹什麼,立足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並努力為之奮鬥,做好自己該做的'、要做的就不算是荒費自己,就像那句話一樣:“當你不知該做什麼,迷茫無知時,便做好自己,充實自己,這就足夠了”。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篇4

世界因為有不同的人,才成為漂亮的樣子。剛強的人因為有軟弱的人來襯托而顯得格外偉岸,為善的人因為有作惡的人來襯托而顯得格外慈悲,英雄因為有普通人來襯托而顯得彌足珍貴。

我不是說因此我們就要勇於往壞的方面發展好去襯托別人,而是英雄會在世上成為旗幟帶領更多的人向前走。

馬克思是那個時代中的英雄,是精神世界裡的巨人,他在17歲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至今廣為傳頌。馬克思在文中說到“目標”、“信念”,並提到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這兩種利益並非敵對,當我們為大家而獻身時,我們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馬克思的思想引領和鼓舞了無數青年,他完美地踐行了自己的理論,把自己的一生化為默默的、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散發著光輝。

像我在開頭時說的一樣,世人不盡相同,也擁有著不相同的想法。在青年選擇職業這方面,我有一些與馬克思不盡相同的認識——不同的想法不一定相悖,只是側重不同。正如世事本不是非黑即白,只是世人令它們如此而已。

就我自己來說,我很早就清楚自己會從事新聞工作,這可能並不是我用生命去熱愛的職業,我不敢說它是神輕聲而堅定的啟示。我最熱愛的是美術,非常熱愛,美術不是我的生命,但它勝過我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我要失去它,我願意用我的腿把它換回來。但就是這樣熱愛的一件事情,我決不會讓它成為我的職業。

這引出了第一點,我認為我們不一定要把最熱愛的事情當作職業。首先,“把最熱愛的事情當做職業”的目的大概是令人在自己感到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做出儘可能多的貢獻。但是有時候,“把最熱愛的事情當做職業”也許無法同時實現以上兩點。在我們把最愛轉變為職業時,我們會漸漸體會到它的壓力,當我們的天賦和勤奮的總和的平方都無法應付這種壓力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情況就出現了。我們的最愛給我們的壓力使我們對它的愛逐漸消減,惡性迴圈使我們越發退步,終於走向終點。在這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幸福興許不重要,但我們是不是就不太方便為人類做出貢獻了?假如有一天,美術成為了我的生計,如果我不得不在無靈感時創作、設計,它就給我帶來了壓力。雖然我還愛它,但是我大概不願意拿腿去換它,即使願意也是為了生計。我還能用它給誰做貢獻呢?反過來,美術不是我的職業,它是我一生的愛好。一有閒暇,我可以利用它儘可能地給大家帶來美,到晚年時,也許已成規模,也許可以為人所用,正是對他人的貢獻。如果有人說:你不把美術作為職業是無法登峰造極的,新聞記者哪有時間畫畫?給誰做貢獻去?實際上,時間永遠不是被畫畫佔走的,省去沒有必要的娛樂和閒聊,我一定有畫畫的時間。有時間,有熱情,沒有壓力,相伴一生,即使不登峰造極又如何?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被定論為藝術第一人的,不是第一位也一樣偉大。更適合作為職業的,也許是我們既很擅長、又不極端珍愛的事情。

最近我愛的兩個藝人的親人都過世了,一位是樸有天的父親,一位是沈昌珉的奶奶。南美巡演回國的樸有天因為一直在外,是最後一個知道噩耗的,也沒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從14號聽聞噩耗,15號守靈,16號葬禮,到17號他又開始了工作,他沒有時間陪著弟弟和母親,他要去拍電視劇,那個劇是一個劇情很歡樂的劇。作為一個喜歡樸寶貝一年多的粉絲,他就是我們心裡的寶貝。看到他在車裡痛哭,再看到他在劇中歡笑,我心情不是那麼好。沈昌珉也是因為工作原因,只能在已經走了的奶奶身旁守了很短的兩三個小時。他們有事業的頂峰,這頂峰也為家人帶來了很多好處,但也不能說沒有痛苦,他們平時是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的。被問起有什麼願望時,他們裡的一個說是希望有一天能見見妹妹,能和家裡人一塊吃頓飯。他想念家人,家人何嘗不也是如此。

這種事情總是有得有失。但在我看來,至少是對我自己來說,我一定會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父母,這是第二點。馬克思在文中也提到了父母,是說父母會在我們喪失理智的地方支援著我們,讓我們冷靜下來。而我覺得,我在選擇職業時,要考慮什麼職業能讓我一直陪伴著他們,常見到他們,每天說一聲早上好。從事地質考察、探險、核研究等工作的人們,我打心底裡崇敬他們。他們的苦難和他們的家人的苦難,在日後便化為了整個人類的珍寶,具有了永久的價值。這種犧牲是我最為崇敬、仰望的,也許我一生無法這樣,我不敢割捨我身上的線去追求人類的進步,而且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的父母為我做了多少,我非常清楚,又或許我知道的還只是九牛一毛。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的“當我為她的身體擔憂時,我幾欲落淚;當我想做一件事討她歡喜時,我會獨自微微地笑。”這種情感,正是我的情感。不敢想到要是以後我離開他們,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我決不敢這樣,否則這將是我一生的痛悔。

馬克思在文中表達的是,選擇職業時不僅考慮自己,更要考慮廣大人類。而我能做到的是不僅考慮自己,更考慮到父母——哪一個工作能使我常伴父母身邊。這不需要優厚的收入就能做到。在此基礎上,我再考慮能否發揮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做出儘可能大的貢獻。

《我離成人還很遙遠》中有這樣的話:“我只是17歲的人而已,我只看到了17歲時的世界啊。又怎麼會看到其它的呢?”我現在的一切想法,都只是一個快十六歲的人的想法,我的世界就只是這樣。無論我看多少書、看什麼書,有怎樣看起來膚淺或者不膚淺的認識,那也只是十六歲的我的世界。如果我以後發現十六歲時的認識錯誤了,那也不可笑,那是成長的過程,那個時候愛過的藝人,依然是我愛過的藝人。

在我十六歲的世界裡,讀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我就是這樣想的。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篇5

馬克思在他十七歲中學畢業時寫下這篇畢業論文,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雖然已經逝世,但他的思想卻依然留存,我們從中也受益匪淺。細讀這篇文章後,見識到他當時就具有的極高覺悟,震撼不已。

在這篇文章中,馬克思從幾個方面談論了青年在畢業後選擇職業時應該考慮的一些事情。

首先,馬克思談到,人作為高智慧生物的存在,區別於其他動物有人自身對實現一個目標時使用方法的選擇。這是極其重要的,人有了選擇的機會,同時是經過自身思考後的選擇。這個選擇的機會甚至貫穿於馬克思文章中,有關於目標的選擇、關於實現目標機會的選擇、關於職業的選擇、關於是否參考類是父母在內的一些“顧問”的選擇。

接下來,馬克思開始對自己的目標做出了討論。文中談到人們要有一個自己的目標,不是隨便的一個目標,馬克思指出:“我們不應拿自己最重要的事業去碰運氣”,對於畢業的青年來說,如果目標是未來的職業選擇,那是馬克思那麼說是完全正確的。畢業的青年不應該隨意地選擇了自己的職業。

馬克思甚至這樣來定義那個目標: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如此形象具體。的確,如果我們在確定目標時真的能夠做到追隨自己內心的想法,那樣當我們在為實現目標而奮鬥時,主觀上自己就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也是極其重要的。

當然馬克思有對一些人對目標的堅持做了細談。馬克思談到很多人在制定目標後都缺乏堅持為目標奮鬥下去的毅力。當時我讀到那段時也真是感觸頗深,一下子想到了過去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沒少定一些小目標,例如每週讀幾本書,早起晨跑,堅持背單詞。。。這些都以書上積滿的灰塵,錯過的鬧鐘以及擱置在一旁的詞彙書宣佈了那些目標的作廢。想想實在可悲,當初的信誓旦旦,如今卻已是不聞不問。

實現目標是一段長跑,不需要我們起跑時的爆發力,卻很依賴我們跑下去的毅力。我們都曾目睹了無數滿腔熱血出發,幾天後放棄的事例,或許自己也參與其中。所以,可貴是對於目標持續的追求。

然後,馬克思開始討論青年對於職業的選擇所應考慮的幾點。第一,青年選擇某一職業的理由或是企圖,是真的認為那是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工作,還是懷揣著一種對於這一職業的虛榮的炫耀。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值得高興的,而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青年對於這一職業的選擇就是相當危險的。虛榮心只能引起我們對於這種或那種職業突然的熱情,卻不能支援我們長期從事這麼一項工作,馬克思也提到,如此的話,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的理想沒有實現,最後導致的只會是我們的怨天尤人。

因此,青年在選擇職業是應該好好思索自己做出這個選擇是否真的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第二,青年在選擇某個職業時對這一職業要有正確的認識。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份工作,自己有沒有對這個選擇有很好的理解,那個職業是否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美好,或是關於這個職業的各種美好的言論都是我們道聽途說、都是我們幻想出來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相當危險了。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絕不能僅僅對這個職業是片面的理解,還應該深刻地去了解它。弄明白這一職業對我們的要求,包括對我們知識技能、對於我們從事這一職業後應當承當的責任、對我們體質等多方面的要求。當我們對這些都熟知時,我們才能更正確地做出自己是否決定對這份職業的選擇。而在這決定是否做出選擇的思想鬥爭中,我們除了參考這個職業對我們的要求這個客觀事實,同時我們也有我們的“顧問”。

所以,第三,青年在選擇某一職業時,應該很好地利用好“顧問”這一資源,馬克思認為,他們是更有經驗的,所以青年可以從他們那得到有勝與其自身主觀上的判斷。第四,青年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人類社會中有很多職業供青年選擇,這時青年就又要好好考慮這選擇。馬克思認為,青年應該選擇有尊嚴、甚至是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工作。後者我想可能大多數人沒有馬克思那麼高思想覺悟,但至少應該做到前者這一標準。

以上就是馬克思對於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一些論述,但我想如果我們能去掉“選擇職業”這一框架,馬克思所述的言論對於我們生活學習方面還是適用的。

如若我們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選擇權利,那我們就應該在做出選擇前有周全的考慮。這是我們不會在之後的行動中因為毫無準備而束手無策的重要保障,這個工作包含了我們在很多方面的思索。我們首先需要對那件事有自己獨立的認識,其次我們還應審視自己做這麼一件事的目的,最好我們可以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畢竟前車之鑑還有很有利的。

而且,想馬克思所述青年在選擇職業後應該有對這一目標的持久追求、不滅的熱情。我想求學之路亦是如此,也需要我們有堅持下去的毅力,絕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同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以辯證的方法去看待問題,不侷限與事物的表面,這樣才能做到周全的考慮。

以上就是我讀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這篇文章的感想。如今我雖然還未面臨到選擇職業這樣一個問題,但馬克思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種種觀點無疑是我未來在面臨這一問題的很好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