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精選5篇)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準備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篇1
在拿破崙帝國破滅,被推翻的封建勢力又重新復活的時刻,自由主義又一次鋪天蓋地地席捲了整個歐洲世界。馬克思誕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就註定了其飽受啟蒙思想的薰陶。再加上馬克思的父親頭腦中充滿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啟蒙思想,他的言行舉止對少年馬克思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這就成就了其異於常人的睿智,無論是思想還是言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文章是馬克思的中學論文,思想見地就達到了常人不可比擬的階層。
本文主要闡明瞭關於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考慮的因素,怎樣選擇職業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職業,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
此文章的語言清新優美,讀完之後猶如當頭棒喝,尤其對於我們這樣的在校大學生,在面臨即將開啟新的生活方式時,難免會感到迷茫與浮躁。生活猶如萬花筒,工作更是多種多樣,所以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會眼花繚亂,不知其思所歸,其意所至。馬克思說:“神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他自己和人類趨於高尚。”我們選擇職業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定位。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追求適合自己職業,才能最終選擇出“最終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
馬克思在文章中認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從實際出發,問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他在文章中提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同意?我們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種迷誤?我們認為是神的召喚的東西是不是一種自欺?”選擇職業不是為了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要明白虛榮心容易給人鼓舞或者是一種我們覺得是鼓舞的東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竅的人,理智已無法支配他,於是他一頭栽進那不可抗拒的慾念驅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經不再自己選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聽任偶然機會和幻想去決定它。
2、馬克思認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當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以此為指標就應當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這才是最高尚的職業,選擇這樣職業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們最敬仰的人。馬克思的考慮很深刻,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只有把社會需要放在第一位,選擇符合國家需要的事業才是正確的。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具有主觀選擇與客觀改造的能力是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體現,正因為人的主觀選擇具有能動性,才使得我們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最終做出完美的決定。馬克思告訴我們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從中我體會到即使面對著萬般的選擇,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什麼。我認為作為一個平凡的大學生,揚言自己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努力,為了拯救人類而選擇職業,這是不符合現實的。既然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那麼我們必須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一定要充滿熱情,深切的熱愛這份工作我們才想要去為之而努力。這正如馬克思在文章裡提到的“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只有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過程中才“始終不會情緒低落”。
另外,在選擇職業時還要考慮我們個人的體質問題。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精力與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們選擇了力不能勝任的工作,那麼我們的熱情很快就會被榨光,並且自愧無能,產生的後果必然時妄自菲薄。正如馬克思所說“妄自菲薄是一條毒蛇,它永遠齧噬著我們心靈,吮吸著其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
馬克思會對青年選擇職業有如此見解,可見他在17歲得時候就有了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們讀完這篇文章之所以會感到震撼,那是源於我們對其見解的心悅臣服。由此說來,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才能在意識洪流中堅守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下堅持原則,不被誘惑所擾。選擇職業也是一門學問,在大學我們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要讓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淵。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篇2
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他實際上也是偉大的,因為神決不會使世人完全沒有引導,神總是輕聲而堅定地作啟示。但是,這聲音很容易被淹沒;我們認為是靈感的東西可能須臾而生,同樣可能須臾而逝。也許,我們的幻想油然而生,我們的感情激動起來,我們的眼前浮想聯翩,我們狂熱地追求我們以為是神本身給我們指出的目標;但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很快就使我們厭惡──於是我們整個存在也就毀滅了
馬克思說,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於他、最能使他和社會都得到提高的地位,這樣的選擇是使人類優越於其他生物的地方。每個人都應該選擇一個使他和人類趨於高尚的位置,這個位置也許就是職業。
我們又該如何抉擇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呢?在文章中,他也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道路——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將怨天尤人。
有這樣一句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馬克思認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從此文可以看出馬克思在他17歲就有著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也是他人生信念的鮮明闡述,事實證明他也是這樣做得,一生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忙碌奔波,奉獻了他的一切。無論面臨怎樣的艱辛,他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為理想而奮鬥!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篇3
世界因為有不同的人,才成為漂亮的樣子。剛強的人因為有軟弱的人來襯托而顯得格外偉岸,為善的人因為有作惡的人來襯托而顯得格外慈悲,英雄因為有普通人來襯托而顯得彌足珍貴。
我不是說因此我們就要勇於往壞的方面發展好去襯托別人,而是英雄會在世上成為旗幟帶領更多的人向前走。
馬克思是那個時代中的英雄,是精神世界裡的巨人,他在17歲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至今廣為傳頌。馬克思在文中說到“目標”、“信念”,並提到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這兩種利益並非敵對,當我們為大家而獻身時,我們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馬克思的思想引領和鼓舞了無數青年,他完美地踐行了自己的理論,把自己的一生化為默默的、但是永恆發揮作用的存在,散發著光輝。
像我在開頭時說的一樣,世人不盡相同,也擁有著不相同的想法。在青年選擇職業這方面,我有一些與馬克思不盡相同的認識——不同的想法不一定相悖,只是側重不同。正如世事本不是非黑即白,只是世人令它們如此而已。
就我自己來說,我很早就清楚自己會從事新聞工作,這可能並不是我用生命去熱愛的職業,我不敢說它是神輕聲而堅定的啟示。我最熱愛的是美術,非常熱愛,美術不是我的生命,但它勝過我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我要失去它,我願意用我的腿把它換回來。但就是這樣熱愛的一件事情,我決不會讓它成為我的職業。
這引出了第一點,我認為我們不一定要把最熱愛的事情當作職業。首先,“把最熱愛的事情當做職業”的目的大概是令人在自己感到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做出儘可能多的貢獻。但是有時候,“把最熱愛的事情當做職業”也許無法同時實現以上兩點。在我們把最愛轉變為職業時,我們會漸漸體會到它的壓力,當我們的天賦和勤奮的總和的平方都無法應付這種壓力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情況就出現了。我們的最愛給我們的壓力使我們對它的愛逐漸消減,惡性迴圈使我們越發退步,終於走向終點。在這個時候,我們會不會幸福興許不重要,但我們是不是就不太方便為人類做出貢獻了?假如有一天,美術成為了我的生計,如果我不得不在無靈感時創作、設計,它就給我帶來了壓力。雖然我還愛它,但是我大概不願意拿腿去換它,即使願意也是為了生計。我還能用它給誰做貢獻呢?反過來,美術不是我的職業,它是我一生的愛好。一有閒暇,我可以利用它儘可能地給大家帶來美,到晚年時,也許已成規模,也許可以為人所用,正是對他人的貢獻。如果有人說:你不把美術作為職業是無法登峰造極的,新聞記者哪有時間畫畫?給誰做貢獻去?實際上,時間永遠不是被畫畫佔走的,省去沒有必要的娛樂和閒聊,我一定有畫畫的時間。有時間,有熱情,沒有壓力,相伴一生,即使不登峰造極又如何?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被定論為藝術第一人的,不是第一位也一樣偉大。更適合作為職業的,也許是我們既很擅長、又不極端珍愛的事情。
最近我愛的兩個藝人的親人都過世了,一位是樸有天的父親,一位是沈昌珉的奶奶。南美巡演回國的樸有天因為一直在外,是最後一個知道噩耗的,也沒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從14號聽聞噩耗,15號守靈,16號葬禮,到17號他又開始了工作,他沒有時間陪著弟弟和母親,他要去拍電視劇,那個劇是一個劇情很歡樂的劇。作為一個喜歡樸寶貝一年多的粉絲,他就是我們心裡的寶貝。看到他在車裡痛哭,再看到他在劇中歡笑,我心情不是那麼好。沈昌珉也是因為工作原因,只能在已經走了的奶奶身旁守了很短的兩三個小時。他們有事業的頂峰,這頂峰也為家人帶來了很多好處,但也不能說沒有痛苦,他們平時是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的。被問起有什麼願望時,他們裡的一個說是希望有一天能見見妹妹,能和家裡人一塊吃頓飯。他想念家人,家人何嘗不也是如此。
這種事情總是有得有失。但在我看來,至少是對我自己來說,我一定會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父母,這是第二點。馬克思在文中也提到了父母,是說父母會在我們喪失理智的地方支援著我們,讓我們冷靜下來。而我覺得,我在選擇職業時,要考慮什麼職業能讓我一直陪伴著他們,常見到他們,每天說一聲早上好。從事地質考察、探險、核研究等工作的人們,我打心底裡崇敬他們。他們的苦難和他們的家人的苦難,在日後便化為了整個人類的珍寶,具有了永久的價值。這種犧牲是我最為崇敬、仰望的,也許我一生無法這樣,我不敢割捨我身上的線去追求人類的進步,而且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的父母為我做了多少,我非常清楚,又或許我知道的還只是九牛一毛。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的“當我為她的身體擔憂時,我幾欲落淚;當我想做一件事討她歡喜時,我會獨自微微地笑。”這種情感,正是我的情感。不敢想到要是以後我離開他們,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我決不敢這樣,否則這將是我一生的痛悔。
馬克思在文中表達的是,選擇職業時不僅考慮自己,更要考慮廣大人類。而我能做到的是不僅考慮自己,更考慮到父母——哪一個工作能使我常伴父母身邊。這不需要優厚的收入就能做到。在此基礎上,我再考慮能否發揮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做出儘可能大的貢獻。
《我離成人還很遙遠》中有這樣的話:“我只是17歲的人而已,我只看到了17歲時的世界啊。又怎麼會看到其它的呢?”我現在的一切想法,都只是一個快十六歲的人的想法,我的世界就只是這樣。無論我看多少書、看什麼書,有怎樣看起來膚淺或者不膚淺的認識,那也只是十六歲的我的世界。如果我以後發現十六歲時的認識錯誤了,那也不可笑,那是成長的過程,那個時候愛過的藝人,依然是我愛過的藝人。
在我十六歲的世界裡,讀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我就是這樣想的。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篇4
社會公眾大都從興趣愛好或者工資多少、職位高低、福利待遇等層面考慮一份職業的好壞,而很少有人能把它作為達成“使人類和他自己趨於高尚”的目標的手段來看待。當初周恩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多少紈絝子弟面紅耳赤?真正的偉人凡事絕不是隻為自己考慮,他不會只為一己私慾而作出抉擇。但同時,他也不會一味委曲求全責難自己,他們會更傾向於選擇自己最擅長而又能使人民受益最多的職業。“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意識深深烙印於物質,而格局決定了高度。
有人覺得社會地位、家庭出身就是我們的起跑線,而有人出生就衣食無憂生在終點線,於是奮力拼搏以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與身份地位的差異,或者怨天尤人,渾渾噩噩,虛度年歲。其實,做事情的初衷也是我們的起跑線,我們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信仰、思想的高尚程度、做事時所期望的效益與服務的人群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正如文章所言,“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我們應該選擇能把自己能力最大化於社會的工作,選擇自己存在感最強的工作,選擇使我們自己能真正受到鼓舞的工作,不為名不為利,不為虛榮心。生命本就是無意義的,人向死而生,生就是一個不斷為自己的存在尋找意義的過程。為浮名虛利的打拼註定是不能長久的,這樣的掙扎遲早會耗盡你所有的熱情。若是習慣了在這溫柔鄉里消沉,再想擺脫,想重歸正途,便更加吃力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希望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不要在塵世繁華與紙醉金迷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哪怕最初的想法已經改變,也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人事都太過複雜,我們的選擇太多,容易引誘人誤入的歧途也太多。
阡陌縱橫,“我們的目光應該投向哪裡呢?在我們喪失理智的地方,誰來支援我們呢?是我們的父母,他們走過了漫長的生活道路,飽嘗了人世的辛酸——我們的心這樣提醒我們。”身為人母的龍應臺就曾在《親愛的安德烈》裡提到:“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能夠選擇自己的職業,能夠把職業融入生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時感受到尊嚴與被尊重,而不是被迫謀生,這真的是一件值得拼盡全力去追求的事情。著名的默片大師卓別林所演繹的經典電影《摩登時代》就辛辣的諷刺了將人類作為工具奴隸的所謂“工業時代”,他們在工作中找不到存在感,並且自己可以隨意被任何人代替。卓別林的歡樂逗趣背後給人們留下的更多是對此的沉痛反思:如果選擇了一份自己都覺得將就,沒有尊嚴的工作,那就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隸。工作的時間裡期盼著早點結束,草草了事,漫不經心,鬱鬱寡歡,只有在工作之餘的時間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樂趣,感受到自己是有別於低等動物的人,並且那短暫的歡愉裡也仍舊為即將到來的工作而擔憂失落著、恐慌著,似是將自己的生命人為縮短了好幾倍。
並非每個人都足夠幸運,能夠找到自己的伯樂,即便他們自己也不一定最初就能意識到自己的才能。走了彎路怎麼辦?自怨自艾嗎?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嗎?當然不能,在哪裡跌落就在哪裡爬起,如果走錯了,停下就是一種進步。並且儘快調整步伐,迴歸正軌。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獨特,如此寶貴,何苦浪費時間無為抨擊自己,與自己同歸於盡?
“如果我們選擇了力不能勝任的職業,那麼我們決不能把它做好,我們很快就會自愧無能,並對自己說,我們是無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會成員。由此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妄自菲薄。還有比這更痛苦的感情嗎?還有比這更難於靠外界的賜予來補償的感情嗎?”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好比讓魯迅去打仗,讓關羽去寫喚醒群眾針砭時弊的文字,他們也都不能勝任。是他們無用嗎?顯然不是。可如果他們沒有找準方向,不根據自己長處的努力,只能是不斷碰壁,不斷撞南牆,最後也依舊會懷疑自己一無是處。最令人唏噓的便是世上少了一拯救亂世危亡中世人精神世界的大文豪,也埋沒了忠肝義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安邦大將。如果發現自己做某件事情無能為力有心無力,那麼不要著急否定自己,不要妄自菲薄,而是應該靜心反思自己所做的選擇,是不是浪費了自己的才華,是不是駛錯了方向?“妄自菲薄是一條毒蛇,它永遠齧噬著我們心靈,吮吸著其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它會讓我們失去信心,失去繼續走下去的勇氣。它掩埋我們的心智,讓我們懷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對別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自己也一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會使我們做事時畏畏縮縮,會讓我們與正軌失之交臂。
不排除另一種失誤,一開始認定了一種自以為非它莫屬的職業,然後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順遂自己的心願,然後覺得才看清了它的本來面目,唾棄它排斥它,實則從未真正有過偏執與熱愛。再者是沒能堅守住陣營,它便成了“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總覺得心存遺憾,“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不論怎麼選擇都成為了一種將就。為了避免這種假性喜歡與遺憾,我們在作出選擇之前就理應全方位考量,不能憑一時衝動而與它海誓山盟“私定終生”。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分辨喜歡與愛,當你認清了它的真正面目,知道它的所有弊端卻依舊想要堅持想要攜手一生的職業,那便可以作為你的歸屬了。《歡樂頌》裡曾提及:“喜歡是執子之手,愛是與子偕老”,無論生活一帆風順亦或貧困潦倒,我們都不應該放任自己只因一時好感下決定,而應該選擇自己所愛。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讀後感 篇5
在準備閱讀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先生的著作之前,我深知導師的思想境界之高,思維領域之廣,思維深度之大,思維結構之周密。所以一時不敢選擇那些晦澀難懂的文章入手,因為那樣可能使我不僅不能領悟到導師所傳達的深刻內涵,反而會使我陷入對於複雜嚴肅文章的排斥與困惑之中,甚至可能錯誤地理解了導師的思想,進而不能很好地學以致用,以至於變成了“亂學而亂用”,這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背道而馳,而這並不是我虛心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初衷。所以,在深入的學習馬克思主義之前,我選擇了導師的一篇較為通俗的文章進行閱讀,以期能夠較為流暢的研讀,並藉以表達我的一些浮光掠影的想法。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文章是導師的中學考試的德語作文,寫於十七歲,算起來比現在的我還小了兩歲,這使我不由得對導師更為敬佩。
文章開篇便點明瞭所要探討的內容,即選擇一個好職業很重要,同時如何選擇也很重要。接下來,文章重點的對四種選擇職業的心理進行了辯證分析。
第一種,即盲目的依靠熱情來選擇職業。持久的,堅定地熱情的確是選擇職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盲目的熱情卻只是一種自我欺騙,所以熱情的來源十分重要,認清這種來源對我們選擇職業是必要的。
第二種,是由於虛榮心而產生的熱情左右了我們對於職業的選擇。這種熱情並不受理智的約束,同時,藉由虛榮心尋求的工作使我們很快喪失對於工作的滿足感,繼而使我們怨天尤人。這種職業選擇的心理也是不正確的。
第三種,這種對於職業選擇的熱情來自於我們的幻想。但是,我們的幻想會使我們把職業美化,這樣不透過理性的分析而做出的選擇是不可靠的。第四種,我們自身的條件,體質,也是我們選擇職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我們對於自己選擇的職業力不從心,即使我們保有著犧牲的精神去工作,也絕不能做好。可能會受到外界的懲罰,或者來自內界的懲罰,即自卑。這四種職業選擇的心理都是片面的,不充分的,那麼,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我們應向誰尋求幫助呢,文章很明確的告訴我們,“然而,我們的目光應該投向誰呢?當我們喪失理性的時候,誰來支援我們呢?
是我們的父母,他們走過了漫長的生活道路,飽嘗了人世辛酸。──我們的心這樣提醒我們。最後,導師向我們表達了自己的職業觀:從事有尊嚴的工作使我們充滿自豪感。但對於那些思想容易動搖的年輕人來說,從事抽象真理研究的工作是有危險的。信念堅定的人可以從中獲得幸福:信念不堅定的則於其中毀滅。我們選擇的職業,不能只考慮為自身奮鬥,更應該考慮為全人類而奮鬥,這使我們享受無比崇高的幸福。
拜讀完馬克思導師的文章,使我對於職業的選擇也有了一個系統性,方向性,理想性,實際性的思考。選擇一個職業,很大程度上確定了我們人生下一階段的奮鬥階段。所以,不可以盲目的選擇,不可以衝動的選擇,不可以自不量力的選擇,更不可以從事有悖於道德的工作。好的工作使我們獲得尊嚴,並且在工作中我們同樣以保持這種尊嚴來約束自己,使得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更為完善與統一,進而使我們可以繼續追求更加高尚且有理想的東西,這大概就是職業選擇的意義吧。
最後,我對於導師在職業選擇問題上,處理個人與大眾的關係上頗為認同,“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守的主要指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沖突,一種利益必定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這樣的: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我們要到群眾裡去,要到人民裡去,我們要追求千萬人的幸福,而不區區與我們個人有限,自私的幸福。這是一種更為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