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新教材課改總結-小學數學工作總結
自20××年9月起,我區進行了21世紀課程與教材的改革,至今已將近半年。現將這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簡要小結。
第一、成立完善的學科教改指導機構。
自開始實驗後,數學學科在整體實驗的框架下,成立了自己的學科指導小組。小組由我區特級教師李祖功掛帥,成員有範香玲、孫慶輝、閆雲梅、魏婷、何小蓉。在後續實驗中,我們充分發揮學科指導小組的整體力量,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第二、精心挑選,確定樣本校。
我區的實驗,是全區範圍的。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面大、不好抓。我們的做法是:全體培訓、重點指導、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即在培訓中,面向全體,但在指導具體問題(如專題、研究課等)時,則有重點的進行。
在實驗開始階段,我區教、科研共同確定了十所樣本校金二小、海特小、蘋三小、古二小、實驗小、五里坨、古六小、永三小、角二小、魯谷小,作為採集科研資料的基地;我們又從數學學科我區發展的狀況出發,對這十所學校又進行了重新確定(補充了金四小、京原小,去掉了現代小學數學實驗校古二小、實驗小)。
另外,市內非常重視我區實驗發展情況,特把古六小定為我市的樣本校。因此,古六小也就成為數學學科教改的重中之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把上述學校作為重點來抓,力爭在這些學校中出典型課、典型個案、典型經驗,收到了較大的成效。各樣本校的教師透過實驗,也在不斷成熟。如在今年11月,市內視導古六小過程中,杜傑老師《加法的初步認識》一課,受到各位領導、專家的好評,這節課的錄象在我市研討會上進行交流。
樣本校教師觀念的轉變、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我區實驗的健康發展,促進了實驗的順利進行。
第三、認真培訓,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實驗的主體,沒有教師,就沒有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實驗又是優秀教師的搖籃。透過實驗,可以培養大批的骨幹教師。正是出於這一目的,我們也把這次課改定位在教師培養上,這同時也是進行課改的有效手段。
今年6月,我區近20名教師參加了市一級培訓,對新理念、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我區於8月份進行了一年級教師的全員培訓。培訓形式包括以下幾種:講座、錄影、小組研討、集體備課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老師們建立主體意識,改變傳統的接受式,成為自己主動參與教改實驗。老師們對這樣的培訓反響很好。
為更好地推動實驗發展,我區成立了課題組。我們的設想是:課題組是開放的,只要老師有學習的願望,有積極投身教改的要求,自己報名,就可以參加。老師們積極性很高。培訓中報名的就達60多人。為了更好地進行實驗,我們又成立了課題中心組,中心組成員20餘人,這是我們實驗的中堅力量。
老師們積極實驗的熱情很高,但師資隊伍現狀卻不容樂觀。任課教師中,近2/3的教師以前沒有教過低年級數學,有些甚至沒教過數學。在這次教改中,數學課時縮減為一週3課時,這就要求老師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師資現狀又是如此,怎麼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課題中心組老師集體備課(全學期54課時,我們備出了40餘節),給全體老師一個參考,讓老師們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完善、創新。我們把這些教案加入了我區的教研網,以便於老師們作為教學資源來獲取。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區實驗的順利進行。
第四、確定專題,創設研討氛圍。
如果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只是停留在日常教學層面,那麼,研究就不會深入。只有選擇一點,才能見深度。
因此,在實驗中,我們要求實驗教師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首先,我們確定了我區的研究專題。低年級學生,其思維模式仍停留在“形象、具體、直觀”上,因此,創設情境,就成為低年級教學的主要手段。基於此,我區把研究專題定為“情境化教學”。要求實驗老師可以在“情境化教學”這個大的題目下,確定自己的課題,如情境化教學的方式、情境化教學的內容、情境化教學的實施等。老師們也可以自己另選研究專題,如計算能力的培養等。
專題的確定,使老師們在日常工作中,帶著問題,帶著思考,有力地促進了教改的進行。
第五、科學實驗,指導教師重視材料積累。
這次教改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正因如此,重過程,就成為這個實驗的一大特徵。實驗中,我們要求老師們重視材料積累,每節課後要進行課後小結,對自己課的'得與失進行回顧與思考。對其中自己認為感受最深的、典型的例子,及時寫出來,形成個案,積累在自己的檔案袋中,為實驗發展及個人成長積累材料。好的個案,區裡推薦到市內。為了讓老師們更加重視材料的積累,本學期末我區組織了21世紀新教材數學個案的交流與研討活動。對一些較好的個案,進行交流與表彰。
第六、抓住課堂教學,推動深入發展。
我們認為,理念的更新,教材的使用,都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課堂教學的改變,是教改的綜合體現。同樣,課堂教學的變化,也會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因此,我們把抓課堂教學,作為我們這次教改的重中之重。
本學期一開學,我們就在教改領導小組組織下,下校聽課,瞭解現狀。在這一輪聽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兩方面:
1、老師們觀念更新不夠,仍跟不上教改的新形勢。
2、一些老師觀念更新了,但沒有更好的手段相匹配,造成觀念、實踐兩張皮。針對這些問題,在後續的教研活動中,我們組織老師們更深入地學習新理念,探索達到新理念的有效手段。透過努力,我區的數學課堂教學,有了實質性地進步。
今年10月,為迎接市、區現場會,數學學科搞了一輪現場教學交流研討活動。做課19節。透過這些課,我們看到數學課堂上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課中,老師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感受。這些正逐漸的在教學中凸現出來。但是,從這些課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如在新的教學情境中,如何提高效率,成為我們要解決的大問題。另外,這些課一個共同的問題,100%拖堂。這是對新理念理解不深所造成的。這輪課後,我們在全區召開了總結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講座,並組織老師們,進一步學習了課程標準新理念。
在這一學期的教改實驗中,我們本著務實、創新的思路,從我區實際出發,貫徹新課程、新理念,收到了一定的實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師資隊伍建設上,還任重道遠,老師的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當代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