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春節是這麼過的
這是一個準備的月份。要開始曬乾貨了。在這個月份,家家戶戶的陽臺、屋簷下掛滿醬油肉。密密麻麻的網鐵釘隨處可見。偶爾有貪吃的小狗,,偷偷銜走幾塊肉,不面遭到主人的呵斥——在可是分歲酒當中必備的菜餚啊。雖然菜場有現成的賣,但大家還是願意自己做。外婆外公,從十一月曬到了一月,我們也從一月吃到了現在——還沒有吃完!成片成片的醬油肉,迎面撲來的肉香,無不預示著春節的到來。
冬至大抵也是在十一月。不過,冬至在溫州不叫冬至,叫“至日”,這天早上,必吃湯圓,麻餈。湯圓、麻餈,富有嚼勁,軟乎乎,甜滋滋。意為團圓喜慶。吃了冬至丸,就長一歲了!
接下來,便該搗上年糕在各個房間擺上,祭灶撣新,貼春聯年畫……忙忙碌碌後,不知不覺就倒了除夕。
除夕要吃分歲酒。分歲,意新年舊年就此而分。按道理,分歲酒應在晚上,可現在不同了。但應有的菜餚一樣不少:必有的雞、魚、豬,修正結子的花生、象徵大吉的柑橘、象徵家門清潔的豆腐,還有早早曬好的醬油肉。在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地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分歲酒。分歲酒上大家舉杯歡慶,恭賀新春。分歲酒結束後,除了哭著鬧著要睡覺的以及在酒席上會周公的小孩,其他人都不睡覺,都要守歲。
雖然晚上不睡覺,但第二天還是要在凌晨起來,開門打響開門炮。先放一串小鞭炮,再發三發雙響炮。意為解除一年的癘疫災晦。此時全城一片鞭炮聲,噼裡啪啦,好不熱鬧!接下來便可好好的睡覺了,初一不拜年。
從初二開始,便是接連不斷的拜年了。直到元宵,在又一次吃了湯圓後,春節便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