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後感800字5篇
圍城讀後感800字1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之前我是不相信這句話的。既然是名著,是眾多人推薦的,為什麼還要在不同的年齡去讀呢?所以,在我16、17歲時,在那個還不懂情愛的年紀裡,在陽光絢爛的夏日,我讀了《紅樓夢》、讀了《紅與黑》、讀了《安娜卡列寧娜》、讀了川端康成等等,讀完後,我還狂妄地評價所謂名著也不過如此,只是一群男男女女在談著不知所云的戀愛。現如今再談起那些書對我的影響,也只過是記得一堆書名罷了。
在初中就讀過《傲慢與偏見》,但只是當成言情小說來讀,只記得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灰姑娘”伊麗莎白成為了豪門太太,結局皆大歡喜。工作後再重讀《Pride and Prejudice》,我才稍稍讀懂一些簡和賓利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才對達西傲慢的舉止多了一些瞭解。也突然理解了“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的原因。當你的人生閱歷沒有達到那個層次的時候,你是不會理解和認同書中的觀點,更不會從書中有所收穫。
很早之前就被推薦過《圍城》這本書,但至從擁有了自己的手機,就很少真正靜下心來讀過一本書了,一直都沒有去碰這本書。工作後的第一個寒假,突然對愛情和婚姻產生了一些疑問,就找了很多愛情和婚姻方面的書籍,《圍城》這本書就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我的書單。
讀《圍城》的第一章時,我就被錢鍾書先生的文筆傾倒,好犀利的文筆啊,短短几句描寫,就將蘇小姐的心理刻畫地淋漓盡致。那一刻,我覺得世界上真正的高情商的人就是那些作家,他們能將人世間種種形態的人的心理都能琢磨地透徹,並於文字間表達出來。
《圍城》這本書有一種魔力能讓你拋棄你的手機,一口氣將這本書讀完,也能讓你想再讀第二遍。
能在23、24歲這個對愛情和婚姻好奇的年紀讀《圍城》,這是我的幸運。愛情是什麼?婚姻是什麼?在之前,我一直在好奇。網路上的許許多多的資訊讓我覺得婚姻就是愛情的延續,而愛情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只有彼此的高貴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愛情和婚姻都是美好。在《圍城》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的另外一面。有時你以為的愛情,可能只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婚姻更可能只是兩個不討厭彼此的人的互相結合。而這種不美好恰恰是很多人的真實生活,即使是接受最先進觀念的人也不能避免這種俗氣。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不見了好久的朋友,在我們的心目裡,還是當年的風采,儘管我們已經老了。”雖然我還未老,但對於身邊那些已經分離的朋友,他們在我的心中,仍舊還是學生時代青澀的模樣。
圍城讀後感800字2
一本好書便是一個奇異的新世界,我在去年夏天陷入了《圍城》的世界裡,然而今年夏天我卻還藏匿在這座城中,我始終被困在這座城裡,我知道這座城並不是屬於我的世界,我想要逃出這座城,並而以錢鍾書的心態來面對這座清晰而模糊的圍城。
讀《圍城》時我便莫名的堅信有一天我會與這本書在精神的世界裡再次邂逅,並彼此留下些東西,譬如以文字的方式留下些我微不足道的感想,然而這些對我是極重要的。
讀完一本書後由心而發的感慨是很真實的,大不同如今的N多讀後感,一副深深的論文腔調往往讓人無言以對的尷尬萬分,這些作者往往做出比寫者更加認真的態度來評估一本作品成敗和與其想要表達的和被表達的,這也往往使寫者忘乎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寫的是個什麼樣東西,所以這也是極其尷尬的。
真待到想要為它寫點東西時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說這是一本奇書,近代書列中的一朵奇葩,一本具有現實批判性的諷刺小說,作者獨樹一幟的文學思想理念中成就的經典。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想要說的,對於一本好書當我看完書序時我覺得我想要為它寫點東西,而知道如何去套用慣常的話,當我筆下留情久至看完這本書時,便會有一種死一般痛苦的失落感,這個世界彷彿在你的冥思中逐漸淪陷,書中的世界正在一步步吞噬現實,對此你難以自拔,你維有儘量的接觸現實並牢牢的佇立在這片充滿現代氣息的土地上努力的去感受生命的存在與被存在性,至此我已無力下筆更談不上做何感想,當你腦海裡那片空白的領域被受侵佔時,你甚至騰不出一縷思緒去考慮它存在的必要與不必要性。
我在這座城裡四處尋覓些被叫做人性的東西,我不知道錢鍾書老先生當年為此有無沉重的步伐邁向那陌生的地方。我總是在這座城裡百無聊賴的`尋覓著,我甚至看到了韓寒的身影,正如我想象中的這座城般清晰而模糊,我不知道他在這裡停留了多久,我甚至害怕他走的太倉促,如同徐悲鴻的再別康橋,他也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然而或許這座城的上空本沒有一片雲彩。
讀《圍城》的感慨便如同天上的雲彩再絢麗再飄蕩,它終究會輕吻大地,終究會最貼近人生的起點,人生便如一座圍城,正如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女土對《圍城》的感觸之筆:“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罷了。
圍城讀後感800字3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圍城》就是那本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好書,它於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後到現在,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圍城》這本書我也是剛剛讀完不久,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特別深。本書以方鴻漸為線索,來表現世間百態。人物的描寫十分的精緻,不同的群體表現出不一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很具有諷刺意義。我們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們都活在圍城裡,同時又活在圍城外。永遠達不到的是目標,永遠滿足不了的是慾望。我相信我們每一次讀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五年後看它是新的,十年後看它還是新的,一百年後看依然是新的。《圍城》就是如此。
楊絳先生其實早已概括出了《圍城》的精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小學,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盼望著上大學,因為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著我們去做作業了;就沒有人阻止我們幹著幹那了;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我們還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的誘惑誘使著我們快點長大。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我們才領悟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入學的新鮮感過後,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頹廢了,我們開始上課玩手機,逃課,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裡打遊戲,宿舍門都不想邁出一步,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己。當一個人安靜地時候,我們腦海裡呈現的都是上大學以前那純真的,無邪的,美好的回憶。我們開始感嘆時間為什麼如此的殘酷,為什麼消逝的如此的快。我們致青春、憶童年,現在才恍悟兒時的我們是多麼的童真,少年的我們多麼的歡快,18歲的我們是多麼的快樂。但那都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圍城裡面,我們總是在抱怨總是在怨天尤人,可當我們真的走出來的時候又開始悔恨,開始追憶。
同學們,其實生活在再苦的日子裡也會有滿足的人,生活在再富足的日子裡也會有不滿足的人。所以無論活在什麼環境中,什麼條件下,我們都要有一顆平常的心,享受當下,享受現在美好的時光,不要等我們老了再去蹉跎歲月
圍城讀後感800字4
很早以前就讀過《圍城》,寒假重溫經典,最熟悉的還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悵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著。“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錢鍾書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只要這個世界有群體的存在,只要這個社會對於利益、名譽、愛情等意識和觀念,我們的身邊便有一道無形的圍城,我們就不得不在這樣的一座圍城中好好的生存下去,並且要活得精彩。倘若一心想掙脫、跳出圍城的束縛,到最後就會發現跳出圍牆又給自己建起了一道新的圍牆,在血淋淋的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就在原本的圍城做著最無用的掙扎,並且身邊還有一群幾乎和自己一樣的人。因而,在我看來,與其在其中煎熬,還不如在靜靜的享受生活。就如佛語“山不動,而是人心在動”一般。
既然生活的本身便是一道圍城,那我們就知足長樂,好好珍惜眼前的東西吧。
圍城讀後感800字5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並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的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假的文憑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並沒有表達什麼。到後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可是方鴻漸還一頭栽下去,當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裡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後,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度,如他自己所說:
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裡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裡,覺得有本領跟現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
這豈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