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高中歷史材料題的解答步驟

高中歷史材料題的解答步驟

一、閱讀理解,這是解題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

第一遍粗讀,大致瞭解材料的大意。瞭解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瞭解材料在課本的位置。

第二遍精讀材料題所設的問題。粗讀材料後最好先細讀一下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為帶著問題再細讀材料做好充分準備。目前材料題的設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指令很強的問題,要求總結、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觀點、政策、目的、原因、要求等,這種指令性很強的問題一般出現在前三個或或兩個問題材中。另一類是指令性不強的材料題問題,如說明什麼問題?、給你什麼啟示?、你得出什麼結論?、反映了什麼歷史規律?等等。讀懂問題,再帶著問題去讀材料是很能關鍵的步驟。

第三遍是帶著材料題的設問讀材料,主要是根據問題,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從材料中最大限度獲取有效的答題資訊。細讀材料時要注意具體材料具體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為文言文,像語文課上分析古文一樣,進行字斟句酌,讀透材料的本義並挖掘其引申義。

世界史的材料多為外來的翻譯文,有的句子很長,很難讀懂;此時,可按語文課中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來處理,先找句子的主、謂、賓語,再找定、補、狀語等其它修飾成分。正確閱讀理解材料雖然與語文閱讀水平有關,但在閱讀理解時必須具有歷史意識,運用歷史觀點,聯絡相關的歷史知識,站在歷史知識體系的高度進行閱讀。如1995年高考題第39題,要求把繼昌隆樔絲廠艱苦創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情況逐條列出,如果不從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產生、發展的歷史角度來閱讀,就會眼花繚亂,解其大意。閱讀材料時,一定要認真審讀設問。因為設問的實質是為解析材料確定方向,使考生在閱讀材料時能夠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資訊。所以明確設問要求,據設問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細讀材料,是儘快獲取有效資訊的捷徑。閱讀材料時,除讀懂材料正文外,還要特別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處。另外,閱讀材料時,還應注意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省略號兩邊獲取有效資訊。材料原文一般很長,試題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從某句開始摘錄到某句為止,這開頭和結尾兩句,當然得考慮為答題服務;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資訊。

二、找,解題的關鍵(說明: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找與讀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將兩者截然分開。)

1.閱讀完全部材料之後,要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絡。一般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箇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題的一些材料觀點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一箇中心而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後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儘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絡。把材料中的重點資訊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準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3.找出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材料解析題是史論結合的典型題目。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因為論從史出,結論要從對材料的理解、發掘、昇華中得出。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定是從材料出發的。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相互對照。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資訊;或從設問行文的資訊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後透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時,領會命題者採用這些材料的意圖至關重要。如1997年高考題中的第46題,要求考生談談對運動的認識,雖然教材上講西進運動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但如果考生將設問與材料聯絡起來考慮,就不難發現命題者的意圖是要求考生從推動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方面談對西進運動的認識。否則,脫離材料,一味照搬課本,盲目的否定,則會離題甚遠。

4.審讀設問,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題的不同要求。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材料解析題的設問與作答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層層發問、逐次誘導的遞進式。。即圍繞一箇中心,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如97第45題雍正帝論商關係。二是歸納評述論證式,如1995第39題陳啟沉的繼昌隆巢緣絲廠便型的歸納要點式材料題。三是1997以來出現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題,如97第44題南唐烈主題,1998巴黎和會題。弄清設問的不同要求,解答過程中免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