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期末考試複習資料名詞解釋
在歷史上,有很多名詞都需要積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高中歷史期末考試複習資料名詞解釋,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1.明德慎罰:所謂“明德”,就是主張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所謂“慎罰”,就是要求在運用刑罰時做到審慎、寬緩,也就是要求刑罰適中,不亂罰無罪,不亂殺無辜。
2.九刑:一種解釋是指周朝的刑書。另一種解釋是指墨、劓、剕、宮、大辟、流、贖、鞭、撲九中刑罰。
3.七出三不去:所謂“七出”,即丈夫或夫家藉口休棄妻子的七種表現——“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口舌”、“竊盜”。所謂“三不去”,即已婚婦女不能被遺棄三種情況——“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
4.五聽:是指中國古代司法官吏在審理案件時觀察當事人心理活動的5種方法,是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的簡稱。
5.鑄刑書: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子產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徵諸侯權位的銅鼎上,向全社會公佈,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佈成文法的活動。
6.城旦舂:秦漢時強制男犯築城女犯舂米的刑罰。
7.鬼薪、白粲:鬼薪、白粲是一種男犯上山砍柴、女犯擇米的徒刑。鬼薪,指男犯要為祭祀鬼神而去上山砍柴;白粲,即是女犯要為祭祀鬼神擇米做飯。
8.隸臣妾:戰國時存在不少的官司奴隸,主要來源於罪犯。
9.公室告、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主體對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殺傷人、偷竊財物之類行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體對其家庭內部的犯罪行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對此種控告,官府不予受理。
10.約法省刑:約法省刑是漢初的立法原則之一,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而實施的立法原則。
11.九章律:西漢初期,相國蕭何依照秦法,適應新形勢,以《法經》六篇為基礎,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篇,故稱《九章律》。《九章律》是漢律的核心和基礎,通常所說的'漢律,主要是指《九章律》。
12.上請:是指貴族官僚犯罪後,一般司法官員無權審理,須透過廷尉直接上奏皇帝進行請示,由皇帝根據犯罪者與皇室關係的遠近親疏、官職功勞的高低大小,決定刑罰減免與否的制度。
13.親親得相首匿:漢代刑罰適用原則之一,具體指漢代法律所規定的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應相互包庇隱瞞,不得向官府告發;對於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
14.舉劾:官吏代表國家控告犯罪,負有糾舉犯罪責任的官吏主動糾舉犯罪,形成案件,類似於現代的公訴,漢朝稱為“劾”。
15.錄囚:皇帝和各級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視監獄,對在押犯的情況進行審錄,以防止冤獄和淹獄,監督監獄管理的執行司法制度。是中國古代監獄史和司法制度史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又稱慮囚。
16.春秋決獄:春秋決獄又稱“經義決獄”,是西漢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來的,是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六經中的思想來作為判決案件的依據。
17.納禮入律:強調以禮指導立法,以禮充實立法,使儒家的“禮治”思想和原則在法律中得以體現。
18.律令分修:
19.八議:所謂“八議”制度,是對封建官僚、貴族、地主等特權人物在犯罪後給予減輕或免除處罰的一種法律制度。“八議”物件包括:親、故、賢、能、功、貴、勤、賓。
20.官當:“官當”是封建社會允許官吏以管制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種特權制度,也叫“以官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