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從分蛋糕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從分蛋糕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人們並不陌生。為什麼西方的笑話,在中國笑不起來?為什麼在中國廣為傳頌的傳統美德“謙虛”,在西方則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在東方,更強調集體表現和集體主義精神,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他們認為,不願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和奇怪的。以上問題的癥結,歸根到底是文化差異問題。

我在國外留學期間,第一次體驗到文化差異的問題,是由與西方同學一起參加生日晚會分蛋糕時引發的。記得在我生日的當天晚上,來自歐洲國家的幾個同學為我端來了極精美的生日蛋糕,我很興奮,竟忘記周圍的朋友都是外國人了,我一古腦兒憑藉中國的思維方式及禮儀習慣(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自然把蛋糕分成幾塊,每個朋友得一大塊兒,最後只留給我自己一小塊兒(我自以為,這種分法會讓人們感到,我很大方,且好客),然而,出乎我意料,朋友們只是安靜地吃著分給他們的大塊蛋糕,並未發現他們很愉快,或者像中國人那樣,很客氣地推掉大塊蛋糕,主動要求吃小塊的,這令我感到有些彆扭。

當輪上另一西方朋友過生日時,我才發現,她分蛋糕的方式與我截然不同。分蛋糕之前,她會問各位:“要大塊還是小塊?”出於中國式的客氣,我要了一小塊兒(其實心裡想要大塊兒),她果真尊重我的意見,切了象徵性的一小塊兒給我,這令我不太高興,心裡嘀咕:“真小氣。”(因按中國人的思維及禮儀,朋友是因為客氣才要小塊的,在這種情況下,主人應違背客人的表面要求,強迫客人吃大塊兒的,以顯示主人的.大方和對朋友的厚待)我觀察到,因其他朋友各自要了一小塊兒,結果有約二分之一的蛋糕留給了主人自己,她只吃了一小塊兒,便把剩餘的放進了冰箱,終因蛋糕久置變質。

事後我領悟到:西方人的思維及為人處事的方式較東方人簡單,其語言表達的特點可概括為“表裡一致”、“話裡無話”,即:“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如:到主人家吃飯,若感覺飽了,就說“吃飽了”,沒有飽,就說“不飽”。相比之下,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語言表達的意思較為複雜,常依場合而定,有時會出現“表裡不一”、“話裡有話”的現象,如:到主人家吃飯,即便感覺不飽,也要向主人說,自己飽了,以表示客氣和減少主人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