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後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教後記

張慶主編曾說過要重視整體感悟,不要把課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領子,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語文教學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而目張。我一直覺得這番話說得很好,但真正深有體會,卻還是在上《徐悲鴻勵志學畫》第一課時。

上課伊始,我先拿出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除字音障礙,讀通讀順句子。然後板書課題,指導讀題。至此,課堂是平靜的,學生是安靜的。“讀了這個題目,你有問題嗎?”當我丟擲這樣的.話題時,小手如林。接下來是他們接二連三的問題:“徐悲鴻是什麼人?”“他跟誰學畫?”“徐悲鴻為什麼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麼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麼樣?”“勵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用立志?”我立即對這幾位提問的孩子大加讚賞,同時指出這些問題有些提得很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如“勵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用立志?”;有些問題只要看看書,很容易就可以弄懂,如“他跟誰學畫?”;有些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如“徐悲鴻是什麼人?”;有些問題同學們經過認真讀書自己就能解決,如“徐悲鴻為什麼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麼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麼樣?”等。

於是,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了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畫以奔馬著稱,學生馬上聯想到:齊白石的畫以蝦著稱,鄭板橋的畫以竹著稱等。接著我出示了徐悲鴻的奔馬圖,同時留下個懸念:“為什麼徐悲鴻如此鍾愛馬?學完了這篇課文,也許你就能得到答案了。”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討論作者“為什麼不用‘立志’,而用‘勵志’一詞”,沒想到第一位同學就答得很好,他說:“‘立志’是表示定下一個目標,定下一個志向。而‘勵志’是常常激勵自己要奮發努力的意思。”我不禁佩服他理解得到位,表述得準確,同學們聽了都心悅誠服。一個我原以為比較難的問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接下來我引導同學們帶著剛才提出三個問題“徐悲鴻為什麼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麼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麼樣?”自由讀書,讀完以後思考:課文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為什麼勵志學畫?”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是怎麼勵志學畫的?”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麼樣?”的。本文敘事脈絡清楚,又有一些暗示性的時間詞,所以學生很快就找出了相應的段落,從而將全文分成了三個部分。

我想,這就是張慶老師說的“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吧。課題往往是一篇的“文眼”,透過這個“文眼”可以窺探的主要內容甚至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基調。所以我將本文的課題作為的領子提起來,就使學生對全文的整體感悟變得簡潔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