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區與城市交通規劃
交通規劃是指有計劃地引導交通的一系列行動的展開,即規劃者如何提出各種目標,又如何將提出的目標付諸實施的方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住區與城市交通規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城市規劃師沙裡寧曾經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於它所屬的更大的環境中——就像將椅子置於一個房間中;將房間置於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於周圍的環境中;將周圍的環境置於一個城市的規劃中。”建築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築時,必然要考慮該建築的環境、地段和城市中心的交通聯絡以及開發地盤紅線內的交通問題。一個樓盤、一幢住宅,單體設計很精彩,如果選址、交通、停車等問題沒解決好,往往會影響銷售和售價。最終吃虧的是使用者,開發商也佔不到便宜。城市道路應成為劃分城市各分割槽、居住組團的分界線
根據傳統的說法,城市用地及其道路骨架形式往往構成格網狀、環形放射狀、星狀、組團狀、帶狀、環狀等不同的城市形態。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形成綜合狀。例如北京的城市道路網,是沿襲了很有民族特色的'棋盤式街道佈局,後來形成了二環、三環、四環以及五環、六環的綜合型道路骨架。隨著環路的增加,無形中就擴大了城市邊緣。而在邊緣建的住宅區城,都是“睡區”臥城?,大大增加了由交通帶來的城市聚焦現象。由市中心放射出去的主幹道和環路,又因交叉路口太多而起不了快速路的作用。
城市各級道路應成為劃分城市各分割槽、組團、各類城市用地的分界線。比如城市一般道路和次幹道可能成為劃分小街坊或小區的分界線;城市次幹道和主幹道可能成為劃分大街坊或居住區的分界線;城市交通性幹道和快速道路及兩旁綠帶,可能成為劃分城市分割槽或功能區的分界線。
不同的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建築風格和社群文化,會形成豐富多彩的各具特點的城市形象。北京的衚衕、四合院成為北京古城風貌的重要元素。而在曼哈頓的棋盤式街道中,南北斜穿了一條百老匯大街,形成許多三角地帶,如時報廣場、熨斗大樓,豐富了城市景觀。在北部又安排了一箇中央公園和大片綠地,成為城市的一葉“綠肺”。在美國大學任教的丹麥建築教授——漢普列根,創導了SAR理論?即支撐體理論?。該理論認為,住宅基本上由支撐體?結構、交通管道核心筒?和填充體?隔牆、房間?組成。前者不能隨意變化,後者則是可以靈活佈置的。推而廣之,在城市中也有支撐體和填充體。前者是道路、市政條件,後者是指由街道圍成的街坊、小區建築。只要把支撐體規劃好,填充體就可豐富多彩、百花競放。這就是一種很實際的、有可持續觀點的城市規劃策略。居住區規劃不能成為小城鎮模式
中國近現代的城市住區形式大致出現了街區?如里弄式、街坊式、衚衕四合院?、鄰里單位、居住區和綜合區?如開發區、商務區中混建住宅區?等各種形式。居住小區和住宅區的模式已有大量的實踐經驗,並有相應的國家規範作指導,但這不是唯一的住區建設模式。由於住區和城市道路系統有密切的關係,在城市不同區位,住區的形式應有不同的方式。以北京為例,住宅小區成片開發,規模越來越大。有的開發商已提出“造城運動”、“新住宅運動”,要造新城,要在風景區、綠化水景邊大造低密度住宅。原有的居住區規劃模式不能無限擴大,成為小城鎮的模式。前者可由開發商去建設,後者可就是政府職能範圍的事了。開發商沒必要,也不可能去替代政府職能,總攬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問題。如果在三環路內再成片開發居住小區,勢必造成“腸梗塞”,打亂街道路網的合理佈局;如果在五、六環路綠化帶附近大片開發低密度住宅區,勢必成為“羊拉屎”。這不僅違背了中國“地少人多”的國情,有悖於節地原則,而且這些孤立的小區各自為政,勢必帶來交通、市政、公建配套、城市管理、節能、環保等隱患。亦莊模式及TOD模式值得借鑑
最近,業內某些有識之士提出了TOD(公交導向開發社群)的概念,介紹了國外城市在這方面的經驗。這種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系統之間的結合是一種很有效率的開發模式,可以有效減少交通堵塞和空氣汙染。這種系統充分重視區域性公共交通系統和居民步行距離。整個TOD杜區內擁有居住、工作、商業、文化公共空間的混合用地,大大減少環境和社會成本。這將對我們傳統的以小汽車為導向的城市道路系統來規劃城區是一種新的挑戰。解決車位問題應靈活制定規範
一般在初步設計和詳規中,要有六圖一書?包括交通設計?,而往往到施工圖階段,就不再細化了。不少開發商,只委託單體設計,不委託總圖外網、道路、綠化、豎向設計,也許是“另請高明”,也許是“自行設計”?可省錢?。特別在住宅設計中,往往沒有初步設計階段?設計深度檔案上規定?。對於小型、單幢住宅是可行的,但對於大型、高層、綜合樓、商住樓,這種“一步跳”的簡化程式就存在問題了。交通設計,往往成為紙上談兵的粗放設計,在施工中是否兌現,無人關心,無人過問。有的工程建成後,把地下車庫改成商業或娛樂用房,把地面停車場改為他用,甚至建房。本來在設計時,交通設計就很粗放,再不按圖施工,其後果真是可想而知。如果不重視城市每個地塊的交通設計實施問題,要想單靠城市大馬路來解決交通問題是很難想象了。可把城市交通系統譬喻為人體血管系統,主動脈和主靜脈要和微血管共同保證正常的迴圈功能,城市交通必須重視微血管——支路與小路的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