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讀書是重要的,這一點應該是共識,從大家名士到平民百姓都清楚。古人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偏激,但其強調讀書重要是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我為學生提出:“要養成讀書的習慣,為發展打好基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你真要回答起來卻不簡單。是啊,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讓學生全部讀,顯然不可能;讓學生有選擇地讀,該讀什麼呢?況且書市也是魚目混珠,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不良書刊對孩子的影響後果不堪設想,而健康書刊該讀哪些呢?況且,小學生閱讀能力,接受能力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識字有限,那麼,哪些好書才適合小學生讀呢?

我曾經在學校搞過一個書面調查,大多數教師都認為應該讓學生讀精品,讀健康有益的書籍,佔到98%以上,這當然是正確的。但什麼是精品,哪些是精品,卻列不出具體的書目來。個別教師坦言:應該請教專家,我們想給孩子買書,也多次去書店看,還總是拿不定主意。總體來看,大多數教師不知道學生具體應該讀哪些書。有一位教師說:應該讓學生讀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定閱讀書目。那確實是一套好書,號稱“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是不是太狹隘了,其它科目課外書還要不要讀?再者,這些書符合現代兒童的閱讀興趣嗎?能滿足現代兒童的閱讀需求嗎?

一般情況下,老師與家長都認為孩子讀書當以童話為主,抑或應多讀些學生作文之類,因為這與孩子的心理、生活相貼近。事實上,一般學生閱讀也是這種情況。《光明日報》上一則調查顯示,學生的課外書比較單一,幾乎清一色的作文選、作文輔導等圖書,很少有成人系列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文學圖書。但我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兒童的閱讀其實也很豐富,特別流行的是《馬小跳系列》、《哈里·波特》、《時光魔琴》等等時代作品。

除了傳統的《十萬個為什麼》外,竟然也有《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等名著。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喜歡讀科幻類或科技類書籍。《中國教育報》曾以《滿校書迷》為題報道XX市育賢小學的閱讀故事,說我們往往低估孩子的閱讀能力,應該按古人說的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讓學生閱讀直抵高層,感受大師的風采,無論對其思想品格的培養,還是寫作水平的提高,都不失為一條佳路坦途。

並以舊中國童蒙初學,便是《四書》、《五經》為例,說古人幼時飽讀經典詩書,自小就練下了童子功,並認為舍名家之書不讀,而去讀末流之作,是捨本逐末,浪費生命。他們有的學生五年級就讀了50多本中外名著,從中國的“四大名著”到外國的《老人與海》、《悲慘世界》等等,學生還真讀懂了。

我以為,中國古代教“四書五經”主要是文化書籍,主要是為科舉取士,在培養了大量人才的同時,也培養了許多“百無一用的書生”,自然科學幾近空白。自從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由單一的國文,開始添入算術、地理等自然科學,逐漸演化為現在學校裡種類繁多,全面發展的'科目。這應該是一種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經常閱讀科學書藉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制約的重要手段,並直言,經過周密考慮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這是教師要關心的一件大事。那麼,我們現在讓孩子閱讀,就不能再是那麼單調,而應該為每一門學科的發展都激發興趣,打好基礎,應該為學生準備營養豐富、種類齊全的精神套餐特別要增加科普類書籍。朱永新教授整理了一個新世紀教育文庫,分別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各推薦了 100種閱讀書目。號召每個學段的學生都讀完100種書。

特別是加入科普科幻與文化教育,拓寬了閱讀類別,比較全面,對小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熱愛科學教育很有益處。但仍顯不夠全面,也沒有分出哪類書應該在哪個年級讀。我認為,還應該有類似於名人傳記的名人故事、勵志類書籍。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報刊,比如《小學生拼音報》、《小學生學習報》、《小學生數學報》等等編得也很好,既有高度,又貼近現實,還分有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版,跟小學生學習、生活貼的很近、很緊。在讀書之外,是不是讀報也應該在閱讀之列。細想起來,給小學生開列閱讀書目,也真的是一個需要教育者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