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多元化的資訊科技教學評價
關於多元化的資訊科技教學評價
摘要:結合教學實踐,簡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理念,並重點講解了幾種常見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多元化;資訊科技教學評價;評價方法
課程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能研究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體現的價值。不同的評價方式,指導著教師在課堂上呈現不同的教學工作,引領著學生呈現不同的學習成果。資訊科技課程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也沒有相對成熟的評價體制,它和其他課程的差異性較大,自然也不能照搬其他學科的評價方式。選擇何種科學有效的評價體制,成了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要點。作為一線資訊科技教師,下面我談談對資訊科技課程評價的點滴認識。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理念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評價是研究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價值的過程。整個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習成果,又要關注資訊科技課程教與學的過程,可以將其概括成為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大類。結果性評價是以考試為主要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考查學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程性評價是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評價依據,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穫。
不管哪種評價方式都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評價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年齡特徵,採取適當的評價方式。更推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
和督查下,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
二、教學中常見的評價方法
1.堅持試卷測驗和上機測驗相結合的評價模式
資訊科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既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可以真正操作計算
機,利用計算機解決日常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程的評價中,也應該體現“理論+實踐”的基本理念,即堅持“試卷測驗+上機測驗”。所謂的試卷測驗,就是傳統的紙筆、試卷的測驗,重點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重要的知識點;而上機測驗則是透過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將理論測驗與實踐考查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是新時期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評價的重要途徑,也是經過事實檢驗的正確路徑,其效果不言而喻。在實際評價選擇中,我還是更傾向於上機測試的評價方式,畢竟資訊科技課程的目的是培養
學生獨立、正確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所以,透過上機考試,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也可以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操作的熱情,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了文字處理軟體Word後,進行了一次階段性考查,課前我準備了一份試卷,將Word中一些常用的工具以圖示的形式放置在試卷上,然後給出一段文字,在段落、文字中隨機地運用Word中的工具,然後讓學生進行選擇,每一處用到的是哪個工具,第二題是“如果讓你上機制作一份彩報,你會選擇什麼主題?要求:主題健康向上,版面設計不定,文字優美,顏色搭配大方。”時間為10分鐘,接下來將試卷左右交換,上機做試卷的第二題。由於是同學出的上機題,學生都憋著一股勁,暗暗較著勁,20分鐘過去了,就開始有學生躍躍欲試地向出題者和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後,學生兩個人一組討論對方的作品。這次階段性考查,雖然說是傳統的結果性評價,但是依然秉著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己的想法為評價基礎,因此,課堂呈現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2.堅持老師、同學和自我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
資訊科技的課程教學評價不單單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更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涉及班級全體人員的事情。因此,在評價參與者和主體的選擇中,必須堅持老師、同學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即“三位一體”的基本評價體系。在這個評價體系中,老師、同學和自我評價應該佔據不同的比重,具體情況要根據學校、班級和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是無論如何,將多方評價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立體的評價網路,這其實應該是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評價的一個基本思路。自我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介紹創作思路、創作目標以及作品優缺點等,透過自我評價可以達到認識上的深化,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同學互評透過思考“建議作者如何改進”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這兩個問題,學生能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透過討論接納他人的觀點。教師評價主要是引導作用,任何一件作品或者一項研究都允許有所不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來觀察,不要以一個標準來衡量。
例如,學習了PowerPoint軟體後,我要求學生做一個“保護海洋”的專題講演稿。測評時,要求學生用自制簡報在全班做講演,測評是對學生的整個講演做評定,此時,資訊科技僅作為講演的工具。在講演過程中,要求其他所有學生認真聽講,並按評價標準為講演者打分,學生成績由現場全體學生為其打的平均分和自己為其他同學所打的平均分兩個分數構成。這樣,學生為其他同學打分的多少也將成為自己成績的一部分,學生既是被測試者,又是測試者,在評分的過程中,還能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後,教師做總結性評價,肯定學生的成果,引導學生體會在這次評價過程中的進步和收穫。
3.堅持課堂教學為主,輔以課外活動的評價模式
對於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評價,需要參照多方面的內容和元素,進行綜合的考量。從我國當前資訊科技教學的情況看,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的主要方式,即課堂應該成為資訊科技課程評價的主要基地。所以,立足於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形式、手段和效果進行綜合考量,給出科學有效的評價結論,這應該成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評價的基礎。同時,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評價又不能單純地依靠課堂教學,還必須參考和依據其他方面,比如,多種課外資訊科技活動。我們都知道,資訊科技活動是考查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該為課程評價提供重要的參考。所以,將課堂教學評價與課外活動評價兩者結合起來,形成多層次的評價體系,這應該成為新時期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評價的`基本架構。同時,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考查和評價的物件是廣大的學生。無論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考查和評價,抑或是課外資訊科技活動的觀察和評價,都要遵從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透過二者的結合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發展潛力,並引導學生改正不足、弘揚優勢。
例如,在學習了Frontpage軟體後,我要求學生製作一個主題網頁。課堂上我先提出問題:“為了使網頁美觀、生動,你可以在網頁上整合哪些素材?”和“你如何獲取這些素材?”剛接觸這樣的題目,學生感覺無從下手,他們只想到要大量地輸入文字,卻忘記了網上的資料是多麼豐富多彩,經過我的引導、提示,學生討論後回答:“新增圖片、動畫、影片、音訊等可以使網頁美觀、生動”和“可以從網上下載這些素材,還可以自己用軟體製作素材”。透過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我發現不是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題目的意圖,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作品的難度較大,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我鼓勵學生以小組方式製作,要求小組的每名成員要有明確的個人任務。在素材的獲取上,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利用軟體製作,以此組織一次電腦製作作品比賽的課外活動,評出獎項。最後,不但這次比賽活動圓滿落幕,而且網頁製作的課堂任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樣的評價方式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立足於課堂,以課堂為主,以課外活動為輔助,課堂和課外兩者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整個評價方式還是依據學生的基礎,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新時期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評價中,要採用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使二者和諧統一。同時,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評價方式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構建個體發展。最終使學生獲得參與研究探索的經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提高資訊素養和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倘若達到這樣的效果,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評價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