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卓越工程師教學農業機械化論文

卓越工程師教學農業機械化論文

1農業機械化的培養目標

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更要偏重於實用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不僅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也要與企業保持密切溝能,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要充分考慮行業的多樣性和對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樣性,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工程師後備人,簡單說,是應用型人才,不是學術性人才。

2構建相適應的教學體系

2.1教研活動從單一、被動轉變為自主、合作和分享

教研研究往往以活動為中心,活動的質量和效益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教師必須始終關注的問題。以往的教研活動較為普遍的問題是:缺乏專題研究,滿足於茶館式的泛泛而談;缺乏整體規劃,基本是每門學科進行自己的教學研究,缺乏整個專業的群體意識。為此開展教研活動就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力求教研與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和系列化。教學研究重在“研究”兩字,應確立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思路,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每一階段研究的主題,針對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求透過專題研究加以突破,並圍繞這些專題,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討活動與大規模的彙報、交流、推廣活動結合起來。

2)構建資源共享的平臺。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而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資源之一。教研活動就應該為教師間的合作、研討搭橋鋪路,所以教研活動就可以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把一些優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資源庫中,教師隨時可以瀏覽、呼叫,從而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讓教師能主動、自覺地提升教學實踐中合理的成分。

3)開展專題報告。學院每年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舉行專題報告,使學生掌握相關的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的最新知識,發展趨勢等。使用學生對學科有一定的認識、興趣,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

2.2加強實踐教學

根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特點,以主幹課程為重點,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範圍和具體內容,合理設定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最佳化課程結構,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確定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具體安排。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然而,實踐環節並不是零散的教學單元集合,只有將課程實驗、綜合實驗、畢業設計等各環節進行系統設計,構成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達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在課程設定中,理論學習時間佔1/3,生產實踐佔2/3,理論實踐交替進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用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課程實驗、基本工程能力實習、基本專業設計能力實習等實踐內容。結合課程學習需要完成的實驗內容包括:物理實驗、機械原理實驗、電路測試實驗、電子線路設計測試實驗、微機原理實驗、機械設計實驗、汽車拖拉機測試實驗、機電一體化實驗、農業機械學實驗等。基本工程能力的實習內容包括:金工實習、電工實習等。基本專業設計能力的實習內容包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製造工藝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等。

2)企業聯合培養環節。在企業聯合培養環節,學生需要完成專業實習、企業實習與專題設計、工程實踐、學位論文等實踐內容。所有內容以企業聯合中的真實科研專案需求為背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透過在企業的不同部門(如售後服務部門、測試部門、研發部門等)分別安排一定的實習時間並定期輪換部門完成實習。專題課程設計題目來自於企業技改專案,學生完成專案設計與試製,並測試技術指標,撰寫專題設計報告。

2.3教學評價

在農業機械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實行淘汰制培養,這就要求有恰當的培養效果評價體系。目前高校的評價體系中,形式過於單一,基本上採用閉卷筆試考試,注重應試指標,注重定量檢測,忽視定性評價或分析,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體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動性的發揮,制約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模式對拔尖創新人才尤為不利。因此必須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建立靈活的、綜合的評價方式,以保證學生有更寬鬆的自我發展空間。

1)課程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由平時考核成績和課終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應提高平時考核成績所佔的比重,如核心骨幹課程的平時考核成績可佔60%以上。

2)理論課程平時考核成績由課程習題、課程論文、課程心得、課程討論、讀書報告、課外實踐等綜合考核成績組成,課帶實驗課程的平時考核成績還包括每次實驗的成績;單列實驗課的平時成績由每一次實驗的考核成績組成。

3)理論課程的課終考核包括閉卷、開卷、抽題答辯、案例分析、上機考核、口試、課程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單列實驗課程的課終考核包括閉卷考核、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課程論文等形式。原則上,課終考核的理論部分以閉卷筆試或上機考核為主。

4)教學實習考核成績由實習週記、實習報告、實習總結、實習態度、任務完成情況、實習單位鑑定等方面的綜合考核成績組成。

3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3.1綜合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學生可以透過網路獲得各種資訊,當對其有用的資訊轉換為知識的時候,教師的作用就是教會學生獲取、加工、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效途徑,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最佳化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針對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的想象力,鼓勵學生以靈活多樣的、獨特的活動方式進行探究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既沒有規定的教材,也沒有規定活動場所。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創造空間。例如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14年)的主題為“幻夢課堂”;內容為“教室用裝置和教具的設計與製作”;整個比賽的題目貼近生活,都是同學們上課時要用到的工具。所以我們在組織學生參加比賽時,要求學生對日常課堂進行觀察,同時對未來課堂的教學環境和狀態進行想象,設計出使教學課堂更加豐富和實用的機械裝置。實踐性是綜合實踐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因為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要求提供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主要設計圖紙以及作品的實物樣機或放縮的實物樣機;這要求學生需要把平時學習到的機械製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及製造工藝等多門課程知識進行理解,運用,最後轉換為實際加工的實物。整個過程強調學生透過觀察、調查、選題、學習、製作、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動,得到體驗,使學生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開發出課題,學生透過親身的實踐探求出問題的結論。

3.2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科技創新活必須有相應的場地、裝置等物質條件,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援。否則,學生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我校每年開展“科研興趣小組”和“創新實訓專案”兩項活動。透過學生的組隊,基於自身興趣,選擇和研究問題進行調研,完成申報書,學校組織相關專家教師的答辯,選擇具有創新性和實際性的專案,在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指導下,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援。學生在專案完成科研任務的過程中,撰寫論文,申請專利等,使學生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同時透過這一系列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了自信心。

4結束語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專業的培養提供了目標和方案,圍繞該計劃與時俱進的進行相關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到實踐環節全方位的改革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使學生了解農業機械化的主流方向和問題,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