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語用課,開講了》讀書心得體會

《語用課,開講了》讀書心得體會

假期裡,我認真研讀了劉xx老師的著作《語用課,開講了》。本書是劉老師從他眾多示範課中,精選了24個經典課例整理而成,涵蓋小學語文的所有年級。全書分“片段教學”“課時教學”“整課教學”三輯,每個課例均由“備課”“上課”和“說課”三個板塊組成,分別指向課文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得如何,融語用知識、文字細讀、教學設計、課堂操作於一體。我讀完了劉老師的課例,內心是滿滿的驚羨,原來語文課是這樣上!

一、以識字教學為切入點,既把課標中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又自然引入文字教學。識字教學的課我也聽過許多,執教的老師在識字方法方面下足了功夫,但聽起來很枯燥,學生學得也很乏味,原因究其何在?劉老師的隨文識字給我們作了最好的示範,不管是中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劉老師的許多課例都是由教學生字入手,引入新詞,接著由新詞介入課文內容,銜接過渡天衣無縫,教學設計緊湊、高效,把識字和文字教學融在了一起,避免了單獨識字的枯燥乏味。如《小小的船》中,由教生字“彎”“小”“閃”“藍”入手,接著引出課文中的關鍵疊詞“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再從疊詞去想象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的韻味,把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又如《揠苗助長》中,開課就教學生字“焦”,由“焦”的甲骨文說起,引入課文新詞“焦急”,再圍繞“焦急”找出寓言中描寫人焦急心情的語句去體會。又如《將相和》中,在教學生字“荊”時,先講解荊條帶刺,是一種灌木,與“草”有關,接著引出課文重點詞“負荊請罪”,再從“負荊請罪”中抓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各課中識字的方法靈活多變,把識字和文字教學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二、教學內容的取捨明確指向“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教學設計突出了一個“巧”字。當下,許多老師的語文課還停留於文字內容的理解,滿足於語文知識的傳授,語言訓練、學說仿寫只是教學過程的裝飾和點綴,學生語言實踐能力並無實質性的提高。劉老師的二十四課例,由傳統的課文內容分析上升為語言實踐。他對教材的把握遊刃有餘,每個環節的設計不是追求花哨熱鬧,是實實在在地教學生習得語言,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對王熙鳳外貌描寫片段的教學。課文中王熙鳳的頭飾、服飾的描寫,難讀拗口也不容易理解。劉老師引導學生髮現隱藏在字裡行間的關鍵細節,抓住“身體部位——不同動詞——材料顏色——衣飾物件”的構句特點,引導學生從短到長拓展著讀,從中體味作者描述語言的變化:“戴著…綰著…繫著…穿著…罩…”在讀中感受語言的節奏和對稱。此片段我自己也教學了多次,僅僅就是停留在給學生現成的`節奏分割線,指導學生按節奏讀熟背誦,讓學生明白這是抓住人物的頭飾、首飾、服飾來寫的層面。其中的語言規律看不見也找不到,沒讀到劉老師的這個課例,今後我想自己再教這個片段,也只是機械地重複。

三、透過文字,精準地捕捉語文字體性的教學內容,教得精準,教得透徹,教得“下位”。如在《頤和園》一課中,劉老師在備課環節,關注到了單元訓練目標: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表達的方法。寥寥數字,透露出了編者的編寫意圖。所以他把本課的目標定位為:憑藉課文插圖和文字語言,初步認識和學習遊記文章移步換景、有序描寫、生動表達的基本方法,並嘗試遷移運用。在體會怎樣細緻描寫的教學環節,以課文中的“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為例,讓學生明白,各個地方景物的不同,作者的描寫方法也不一樣。寫長廊的長和美,用的是數字;寫琉璃瓦和宮牆,用上表示顏色的修飾詞描寫;寫昆明湖用上了比喻。很好地突出了不同景物獨一無二的獨特性。很巧妙地就把細緻描寫景物的方法下位為:妙用數字,生動形容,準確比喻。又如在《獅子和鹿》中教學生歸納段意的方法:用關鍵詞加上開頭結尾來說;用中心句和總起句來概括;抓住段落中的重要資訊,用自己的話連起來概括。教給學生精準的語文知識技能,就是給了學生學好語文的柺杖扶手。再回顧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我也教學生用“要素串聯法”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教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遊記,可是到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事件的經過要怎樣概括出來?景物的特點要怎樣抓?並沒有對文字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思考,沒能教給學生精準下位的語文知識技能。看了劉老師的這些課例後,我深受觸動,教給學生精準、透徹、下位的語文知識技能,是我今後更要努力去學習的。

四、善於發現語言文字背後的規律,注重文字寫作知識的遷移運用,旗幟鮮明地突出了學生“學”的地位。每個知識點的遷移運用遵循了“初步感知——尋找規律——感悟用法——遷移運用”的規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避免了知識盲目抽象地遷移。如《我是什麼》一課中,抓住了語言訓練點“是(什麼時候),我變成,人們管我叫”來進行說話練習,說說彩虹、露珠、霜、霧的變化形態,語言表達得到了訓練。又如在《獅子和鹿》中,遷移運用了語氣詞“咦”“啊”“唉”。在初步感知環節,讓學生讀中找出描寫鹿心理活動的句子,每句的開頭都有這樣的一個詞。在尋找規律環節,引導學生找出三個語氣詞的相同之處:可表示心理活動,用來引號,都是口字旁。在感悟用法環節,讓學生找出三個語氣詞的不同之處;“咦”表示懷疑,“啊”表示驚喜、興奮、得意、驕傲……“唉”表示失望、失落、傷心……在遷移運用環節,巧妙地利用文字內容,進行了五次語氣詞的遷移運用,創設語言運用情景讓學生“真槍真刀”地演練,充分體現了“用課文教語文”語用理念。又如在《紀昌學射》一課中,在教學紀昌練習眼力的段落時,讓學生找出構段的規律“飛衛提出要求——紀昌怎麼練習——練習的結果”,然後出示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紀昌是怎樣練習臂力開弓射箭的。這依然是奔著“訓練學生的表達”而來的。讓學生透過文字的學習,實現了知識獲得與語言習得的和諧共進。

最後,我想用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的名言與大家共勉:“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儘量運用語言並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語用課,開講啦》無非就是個例子,劉xx老師的語用教學為我們作了最好的示範。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得言,得法,得思,得趣,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