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的建設論文

有關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的建設論文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範性於一身的示範性課程。這是對精品課程內涵的高度概括。近年來,精品課程建設已成為各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項標誌性的工作,有效推動了各學科專業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是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必修課,在風景園林學科教學體系中佔有核心地位。因此如何提升農業類院校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建設質量,是農業類院校風景園林學科發展及教學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變化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仍採用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觀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內容,學生很難想象出園林植物景觀建成後的效果。雖然部分教師藉助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直觀、形象地展示喬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徵和景觀效果,但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缺少板書,導致理論講述和圖片展示速度過快,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記憶。長時間處於多媒體教學的高度緊張狀態,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僵化影響了“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不夠完善目前國內農業類院校開設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名稱不同,內容也有差異。多數農業類院校開設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都以生態學、植物分類學為基礎設定教學內容,缺少理工類和綜合類院校教學中所強調的景觀美學、空間構成等內容,同時存在著重視理論內容的講授,缺乏對實驗課、實習課等實踐教學的重視。多數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實驗、實踐課程仍停留在寫實驗報告和實習論文等傳統方式上,與“城市規劃與設計”“計算機園林輔助設計”等相關教學內容缺少聯絡,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課程體系的完善。

(三)具有園林設計專業背景的師資力量不足楊學成等將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總結為6個字,即“引導—示範—實作”,並指出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不在於教師傳授了多少具體的知識,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一個教學過程結束後能夠掌握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農業類院校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的授課教師多具有園林、植物學、農學、生態學、林學、果樹學、園藝學等專業背景,缺少園林設計專業背景,所以園林專案方案的設計水平與表現能力不是很強,授課中難以利用手繪形式或電腦輔助製圖的方式來進行植物景觀設計專案的具體引導與示範操作。多數授課教師都把“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視為園林植物教學的範疇,只能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授課,無法用圖示語言講解植物景觀設計的內容。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授課教師由於專業背景的限制,缺少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專案的實戰經驗,因此實踐教學中的很多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專案都是虛擬的,任務書中缺少對設計專案場地環境的界定,沒有場地分析、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補充設計階段的評圖訓練。多數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而設計,課程結束後學生除了記住相關的理論知識外,對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基本要領和表現技法掌握得較少。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嚴重脫節,導致很多風景園林本科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難以獨立承擔複雜的植物景觀設計工作,只能完成簡單的方案描圖和景觀建模工作。

二、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建設的基本策略

(一)兼顧工科和農科院校課程教學特點確立教學新思路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養風景園林本科生的平面構成和空間構成的設計能力,這一做法對農業類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有著重要借鑑意義。農業類院校授課教師受自身專業背景的限制,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中對植物群落空間佈局和平面構成講授不夠深入,學生作業顯示在平面線條、空間安排等方面存在著不足。因此,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程建設可借鑑工科院校的授課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築小品等影響景觀規劃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採用園林植物這種軟質景觀要素參與方案的平面構成和空間塑造,從而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植物只能成為景觀“配角”的問題。

(二)基於“一課+三課”課程群重構教學內容體系“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的專案教學涉及植物規劃、植物設計、植物種植及成果表達等4個方面,設計尺度包括宏觀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觀的綠地景觀設計和微觀的植物種植設計。為了較好地完成課程作業,學生應具備場地規劃、場地設計和植物種植設計能力。所以,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建設中建立配套課程群是至關重要的。針對東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科課程設定的特點,將“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與“城市規劃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和“計算機園林輔助設計”等3門不同的專業課程進行了統籌安排。教學中以城市居住區為設計物件,在完成居住區規劃、居住區場地設計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居住區中心綠地、組團綠地、宅間和宅旁綠地的植物景觀設計等內容,形成“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群建設的新體系。

(三)構建“網路+軟體”教學平臺“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植物分類知識和空間塑造能力。為了進一步強化農業類院校風景園林專業學生植物景觀的空間感知,課程組編寫了一系列多媒體網路課件,同時教師在課程 教 學 中,積 極 採 用 Auto CAD、3D 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計算機園林輔助設計製圖軟體來完成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的場地分析、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補充設計等各種過程。讓學生能清楚地瞭解不同地域、不同種類園林植物的組合模式和空間效果。授課教師在教學中還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實現了園林植物景觀設計VR軟體教學,以動態的方式展示不同型別場地、不同設計階段的植物景觀設計效果。虛擬與現實技術的合理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設計的積極性,提升了精品課程的建設質量。

(四)專案教學與基地實習相結合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學院與哈爾濱多家園林公司和部門開展了密切合作,為本科學生的綠化實習提供了基地。同時,在教學中採用了4種專案教學方法。

1.虛擬專案法在沒有具體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專案的前提下,授課教師多途徑蒐集居住區、道路、廣場、公園、廠礦、機關等一些典型綠地的圖文資料,編寫相應的植物景觀設計專案的教學任務書,要求學生根據任務書中的要求,獨立或合作完成虛擬專案的植物景觀設計方案。

2.真實專案法授課教師將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實訓基地參與的植物景觀設計專案作為授課內容的一部分,針對實際專案進行場地分析、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設計、補充設計等階段內容的講授,並安排學生積極參與專案的設計,使學生充分了解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各階段的進度安排和成果要求,為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3.引導專案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定期去廣泛查閱國內外植物景觀的經典案例,對比分析各經典案例植物景觀設計的要點。在課程結束時,要求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典型案例,在教師引導下,透過電腦和手繪形式進行植物景觀節點的臨摹,並以彙報的方式進行講解,培養學生對植物景觀設計案例的解讀能力。

4.互評專案法東北農業大學“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實驗課的考評多以學生的實驗報告、實習論文等為主要內容,這種考評方式容易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為了客觀評價學生的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能力,教師採用了互評專案教學法,要求學生相互點評其他同學設計方案的優缺點,增強學生對植物景觀設計方案的鑑別能力與方案點評技巧。

(五)確立科研與教學互促共進的發展模式在東北農業大學“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程的建設中,逐形成了“以研促改、教研結合”的發展新模式。授課教師申報了多項橫向、縱向科研課題,先後獲得了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科研課題6項,授權專利3項,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科研成果。同時科研成果提升了授課教師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領域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影響力。這種從教學中來,凝練為科研方向,形成科研成果,最終又將科研成果服務於“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耦合發展,促進了教學效果。

三、農業類院校“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建設的成效

東北農業大學“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程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前學生上“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時比較被動,多數為了“及格”而機械地完成課程作業圖。透過教學手段的創新、教師授課水平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隨之升高。在方案設計、圖形表達、成果彙報等每一個階段學生都積極與教師互動。在已完成的學生作品中,矯揉造作構圖式的作品日趨減少,新穎別緻的作品日漸增多。改革前,很多園林公司都對畢業生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能力持否定態度,認為學生的綠化設計能力和施工技能都要畢業後到單位重新培養,否則“啥也不會”。但近兩年風景園林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多數學生在綠化設計與施工崗位上都成了技術骨幹。此外,近幾年考取、保送外校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的比例不斷增加。“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精品課建設對本科生能力培養起到了推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