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1
欣賞《黃河頌》音樂,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讓學生自己介紹光未然和這首歌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中的情感。
師配樂範讀課文後,按序曲——主體——尾聲的思路指導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詩中激情。
在讀中賞析詩歌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讚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黃河”在詩中反覆出現三次,讀法是否一樣,為什麼?
3、文章結尾應帶著怎樣的情感去讀,為什麼?
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後討論、交流,再總結。
在對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讀出詩中的豪邁氣概。明確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最後師生配樂合作讀,展示成果,感受愛國豪情。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匯入新課時的音樂做到了渲染氣氛,調動情緒的作用,學生帶著熱情走進課文,所以學習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後,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學生了解了歌詞的寫作背景,一種愛國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緒高漲,使課堂上多了一此豪壯氣概。
3、學生帶著激情誦讀,加深了對歌詞的理解,而對歌詞的理解又反過來使誦讀顯得更有感情。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絡時代特徵,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範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從這節課的成功可以想到,課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主動的學習效率最高。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讀文時對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個別語句、詞語的引申義挖掘深度不夠。當然,還有很多缺點,希望廣大同仁指出。
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上了《黃河頌》,此刻自信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思緒卻掀起萬丈狂瀾。
我認真備課了。教學影片看了兩個,教學實錄列印若干。充分取長補短後,又實際研究了第二單元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三:
1、反覆朗讀,感知思想內容。
2、學習語言運用技巧。
3、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我知道這樣的一篇詩歌,可以簡單上。朗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可是,只有朗讀,怕語言品析落空,缺少語文課堂最實效的內容;怕缺少愛國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課堂的深度。我糾結了很久,決定一個不放手。
三大板塊,遂在我腦海中成形。
先朗讀(蓄勢)——品語言(實質)——扣現實(昇華)
但,這樣割裂的板塊,卻讓我忽視了語文中最重要的“品讀”實為一家。在進行朗讀指導時,學生知道要抓關鍵詞,學生說“奔向東南”的“奔”和“劈成南北兩面”的“劈”要重讀,可以表現黃河水的氣勢,“望黃河滾滾”的“望”要讀得拖長一些……我頻頻點頭,我想順勢深入,“奔”寫出水流的速度,展現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再啟發“望”換成“看”在效果上有什麼不同?可是,忽然腦海中又清晰出現我早已設計好的課堂思路,現在品析了語言,下個環節怎麼辦?我還設計了名師洪鎮濤上詩歌課的形式呢,學著他先從語言的角度提出示範問題,讓學生用換詞、比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問題,整個課堂既形式活潑,學生主體又有效體現,教學效果也特別好。如果我現在自然而然解決語言賞析,那下一步我上什麼呢?
剎那的猶豫矛盾之後,還是決定按預設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範圍內。可越往下,越覺得兇險茫然。這個詞語賞析已經在朗讀指導時淺嘗輒止了,關鍵是學生再怎麼找詞語替換其實質都差不多。“奔”、“掀”、“劈”、“滾滾”、“狂瀾”等等都展現黃河的氣勢力量之美。這一賞析環節實質上進入了無聊重複階段。馬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實質品析的朗讀指導如空中樓閣,“品”與“讀”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為我的人為割裂,浪費很多課堂時間,而這些本可以用來聯絡現實,拓展深度。我已經設計了在結尾階段引入正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長關於否定南京大屠殺”事件,我想學生的愛國熱情一定會在詩人的點燃下,在現實的衝突中熊熊燃燒,那麼這節課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還是我這個教者缺乏應變的智慧,文字解讀的深度吧。
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3
《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薰陶,有所啟迪,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讀出感情
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二、讀出語氣
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複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讚美—激昂。
三、讀出體會
詩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薰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一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說說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內容,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朗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但這一節課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我總是不能放心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樂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教師說的太多,另外,小組活動不夠充分,團體合作意識不強,這些都有待改進。
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4
前一週上了《黃河頌》這篇課文,感覺效果還不錯。在教學設計時,我有意識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讀指導,因為這節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現對這節課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課件的製作與使用。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磅礴雄渾、一瀉千里的氣勢如果只通過文字來展現,將會極大地削弱這首詩歌的.壯美與力度,學生也體會不出中華民族堅韌執著、偉大剛強的民族精神。於是,我將《黃河頌》配樂朗誦及歌曲、壺口瀑布影片以及保衛黃河的歌曲都納入了教學課件。我相信,這些內容肯定會激發並且感染學生,使他們身上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燒,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升。
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定。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著一箇中心,那就是朗讀指導、朗讀訓練、提升朗讀能力。從初讀課文、感知歌詞,到賞讀課文、品味歌詞,從美讀詩歌、昇華主題,到課堂延伸、知識反饋,都將朗讀置於關鍵位置,予以高度關注。而且朗讀指導方式多樣,針對性強,切實將閱讀課朗讀指導落到了實處,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度的評價。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採取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朗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粗略計算下來,整節課用於朗讀詩歌的時間在35分鐘以上。而且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全方位指導,對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如果說本節課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因為學生的實際朗讀基礎與水平較為薄弱,所以儘管朗讀訓練設定的那麼多,教師也進行了悉心指導,但朗讀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這同時也說明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應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成了一句空話,無法落實。
音樂黃河頌教學反思 篇5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作品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了黃河偉大而堅強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範本,更是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在備課時,我本能的認為像這類詩歌類文體的教學,調動學生情感當然是上好課的首要條件。於是,我的教學設計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為主,將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作為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佈置預習作業時,我請學生藉助教輔書《完全解讀》對這篇詩作寫作的時代背景進行充分了解,同時透過初讀課文大致體會本文字裡行間滲透出的樸素的愛國感情。
在課堂上,我第一階段的教學以掃除生字詞障礙為主,在學生可以通讀課文的前提下,再進入第二階段的有感情的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在進入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之前,如何引導聾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這曾是一度困擾我許久的難解的癥結之處。在普校,老師們大多采用播放《保衛黃河》為背景音樂作為鋪墊來點燃學生讀的熱情,以達到喧染感情加深詩歌理解的教學效果。而我們聾生聽不到,無法感受音樂帶來的撼動心靈的力量。於是,我根據聾生的特點,指導學生將詩歌以口語+手語+體態語的朗讀形式呈現出來,竟然也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讀前要統一手語。在這篇詩歌中,大部分的詞句都可以用手語表達出來,但是還有個別的語句不能恰當地得以表達,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指導學生以口語+體態語的方式解決。其次,朗讀時正確運用手勢動作的輕重“讀”出詩歌的情感,力求讀得熱情悲壯,讀出黃河滾滾奔流的氣勢,讀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這樣的朗讀才符合本課整體的誦讀基調。最後,在熟讀理解詩作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默寫課文。回顧《黃河頌》的教學,我以聾生極富特色的手口並用的“讀”來貫穿課堂始末,很好地將黃河的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透過大量的讀展現了出來,同時也讓學生透過“讀”強烈體會到本文力透紙背的歌頌黃河、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聾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