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範文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時間在四季的變換中悄然逝去。

無知無覺間,我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青年。這個詞彙與我而言似乎陌生卻又熟稔,彷彿是本就紮根於內心,時機到了,他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青年或是對無憂童年說的一聲再見,亦或是對成長與責任的呼喚。

對此,我有迷茫,有疑惑。我不知成為青年的我將如何自處,更不知道成為青年要面臨的是什麼。我也未曾細想,直到我看到了這一本令我心中一震的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喜歡他簡約的封面,給人幹練安心的.感覺。

習慣於先看目錄,入眼第一章節就是讀書。沒錯,讀書確為重中之重。

翻開書就極為喜歡他的文風,親切可感,無說教與高高在上之意。

身為一箇中學生,我基本不花時間在課外閱讀之上,因為滿心覺得如此厚重的教科書與教輔已足以滿足我的內心世界。也常以中學課業繁重為理由逃避課外的閱讀,朱光潛先生一針見血的戳破了我這自欺欺人的想法。的確,時間是擠出來的,有心怎樣都能讀。各類教科書鞏固基礎知識,教給我們學識上的知識,而課外書則能教會我們做人。在校園的象牙塔內,我們無法感知社會,學會相處之道,談論之宜。在課外書的世界裡,或許是另一番世界,感受你所從未感受的,以他人之經歷充實個人之生活,豈不妙哉!

動與靜,情與理,講求的也不過是中庸之道罷了。

煩惱從何而來,無人能道清,只知靜時平添煩惱,許是庸人自擾罷了。閒愁,閒愁,閒而愁,動時愁或消。朱光潛先生的“盡興”二字也是刻進了心裡,生活目的,生活方式皆在此二字裡。靜,是一種修養,在浮世中略靜,在鬧中覓靜。不必大動,無需過靜,做一個有趣味的人,感知自然,感知身邊的人,做一個遭人喜愛的人。論靜,論動,不過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罷了。

情與理之間總有一個平衡。身為青年的我也不能苛刻的要求自己過於理性,畢竟人是一種擁有情感喜怒的生物。過於理性未免太過於不近人情,理性的生活是片面的生活,以理智支配情感,無疑是一種最差的生活方式。理性的判斷,加之感性的調劑才是值得的生活。理勝於情,情過於理,倒是印證了孔夫子的過猶不及。中庸實為最佳!

很慶幸,在茫茫書海中我能選擇它,給我的將不只是迷途中有了方向,黑暗中有了閃光,更是一種心靈的震撼。

西天漫漫,人海茫茫,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