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
多媒體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和提高課堂效率,我特地把高中生物第二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的有關內容製成課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上了一堂課。從課後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要好於原先的那種課堂上的單獨的講述討論模式。由於生物學科的特殊性,多媒體教學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在這堂課中,聲音、影象、影片、文字各個角度的刺激,使學生可以全方位的去體會和理解所學內容。並以此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利用案例引入新課
在新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首先由事物的兩面性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生態因素),同時匯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後利用一些錄象資料介紹昆蟲的採粉過程、獵豹的捕食過程以及植物的種子形態、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熱帶雨林植物等,透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並因勢誘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於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透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利用案例展開討論
在透過這種靈活的方式匯入新課後,不是帶著能夠層層分析,得出答案,而是把此問題留給學生,並展示了一些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一些案例,透過這些案例層層設問,來引導學生看書,自己總結知識上,解決問題。如:在介紹生物的保護色時,展示三幅相關的圖片,然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保護色的概念。然後進一步提供螳螂捕食蒼蠅、北極雷鳥的保護色等,讓學生圍繞其討論保護色的意義。這樣的.方式使的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發言非常積極,而且見解各有不同,最終透過看書又獲得了一致的意見。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得到一些進一步的結論,如保護色的侷限性,當北極雷鳥冬季換羽後,卻沒有下雪,這時對它的生存反而是一種危險。
三、利用案例材料進行檢測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後,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採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完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三個概念後,提供給學生黃蜂、毒毛毛蟲、北極熊、枯葉蝶、蝗蟲等各種生物的圖片,分析他們在適應環境方式上的區別,從而得出三者的區別。透過填表的方式完成檢測,既讓學生動了起來,又檢驗
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利用案例材料進行點撥
透過上面的檢測,找出學生上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後,需要進行點撥及反饋糾正。這時我透過一些典型的例子,幫助其進一步加深對各個概念的理解。例如:透過蜥蜴體色隨不同環境而改變、雷鳥在降雪前就換上了白羽、震動枝條,竹節蟲跌落不動、蜂蘭花瓣吸引雄黃蜂幫其傳粉幾個例子的分析,指出在這幾個概念的理解關鍵是體色和外界環境的關係。
五、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生命科學,是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應當愛護我們的這個家園。
總之,透過這次多媒體課,我再次認識到了多媒體上課的優勢,當然也認識到了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弱勢,比如說沒有傳統的板書教學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更深刻,不利於相關知識點的落實等,所以我以後還要更加強對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多向組內其他老教師請教,儘量在最合適的時候採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