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

清明節掃墓的作文四篇

【篇一:我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總會想到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句詩。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祭拜祖先、給烈士和已經去世的親人掃墓的日子。在我的家鄉濱海,清明節之前的三天內每家都要去“添墳”,也就是說將墳墓整理整理,添上一些新土,讓它更結實,奶奶說,這麼做是為了讓已經去世的親人“住”得舒服。在清明節這天,路上隨處可見上墳的人,他們有的獨自一人,有的全家出動,帶著各種果品和紙錢,到墓地去悼念親人。也有信佛的人選擇燒香,奶奶說,這也是用來表達對已去世的親人的思念之情的。

每年清明節之前,我們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給烈士掃墓、獻花,站在烈士墓前,我們感受到了很多,決定要向烈士學習,為了家鄉的建設、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學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時已經是春天,鳥語花香,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人們也可以外出踏青,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也可以放風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

【篇二:紹興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溼。於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製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說法。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很多艾餃,蒸在籠裡,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很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讚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說“上墳鵝”。“上墳鵝”因為飼養精,飼養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託。“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後不是很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

【篇三:清明節包春捲】

提起春捲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清明節,我們家鄉,家家戶戶都有包春捲的風俗習慣。

事先要準備春捲皮、豆芽、筍、豆乾、韭菜、蛋、胡蘿蔔、豬肉、海苔炒白糖等等,春節皮是用烤制而成的,圓圓的、淡黃色的。事先準備的菜都炒熟了,美味的菜餚一盤一盤地擺在桌面上。接下來,要動手包春捲了,媽媽包春捲的手藝很高超,用筷子把菜夾到春捲皮上,捲成一個圓柱形、一個春捲就誕生了,我看著看著直流口水,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春捲裡的菜五花八門、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裡炸一炸就更好吃了,內嫩外脆,我一下子可以吃三至四個,我津津有味地吃著。

聽了我的價紹,你一定也很想吃吧。那就來我的家鄉,一起動手包一包,做一做吧!

【篇四: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給過世的.人們掃墓。我也跟著爸爸媽媽去看望我的奶奶。

我們一到那兒,迎門兩側的松柏就映入我的眼簾,它們是那麼挺拔、青翠。公墓園裡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聽爸爸說,這裡是已經去世的人安息的地方,他們會在天上保佑我們活著的人,如果到了這裡還笑嘻嘻的,那是很不禮貌的。於是我低頭,十分嚴肅地走到奶奶的墓前,為她獻上我親手做的小白花。

我和爸爸媽媽站成一排,一起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爸爸上前用手輕輕地抹去奶奶照片上的少許灰塵,默默地凝視了許久。我不知道爸爸當時心裡在想些什麼,但我從爸爸的表情裡,看出了爸爸對奶奶的深深懷念之情。在那短短的幾分鐘裡,我想了許多:想到奶奶看到我取得好成績的笑容,想到奶奶每天為我做可口的飯菜……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以最優異的成績向奶奶彙報。

不知不覺中,公墓園裡,人群已是熙熙攘攘,我又回頭看了一下奶奶的照片,心裡默默地說道:“安息吧!奶奶!”隨著爸爸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透過這次掃墓,我彷彿明白了許多道理,真正明白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更增添了我對爸爸媽媽無限的愛,我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