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推進加強校本教研建設促教師專業化發展

推進加強校本教研建設促教師專業化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在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無疑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的主導力量,他們對教育改革的理解、認同和參與狀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我校乃至我縣、我市教師長期處於管理性的應試教育的評價制度下,僅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缺少對學生適應現在社會的素質的關心,對教育改革的熱情不高。於是,應試教育模式成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現行的教育機制,使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使教師的一切教學安排,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時數的分配,對學生髮展評價等始終如一的圍繞考試的指揮棒進行。這種殘缺不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難以生動活潑主動,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難以形成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也是教師自己無暇顧及本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進而造成了整個教師職業專業化發展的遲緩和落後。

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在於提升專業自主發展的能力。專業自主發展有三個途徑:①透過系統的自學:②透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③在教室裡檢驗己有的.理論。最後一條途徑尤為重要,課程研究和課程編制應該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實際上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專業化水平需要得到發展,教師綜合素養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個人摸著石頭過河已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藉助於集體的力量,因此校本教研建設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應該得到加強。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校本教研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我認為要抓好“三個一工程”。

一、“一個抓手”——以校本教研活動為抓手,積極有效地開展活動,提高教研水平。

1、 抓好理論學習:

21世紀是資訊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極為重要,校本教研學習既是一種團體壓力又有助於教研團隊動力的形成。要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而不要小看理論思維,理論學習要更加指向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因此要利用校本教研活動時間進行理論的學習,它包括語文專業知識的學習,最新教學理論的學習,最新教學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式的學習,考試分析與評價等等。

2、 抓好專題活動: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專長,而且經過時間的打磨,他們的教學經驗成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因此我們就要善於調動每一位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建設的熱情,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特長,用講座的形式向有關老師傳經送寶,減少其他教師的摸索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3、抓好聽課、評課活動:

任何一次公開課教學是一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應對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等各種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師教學理念、基本素養的體現,因此任何一次公開課對教師自身能快速成長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研組要充分重視每一次公開課,認真組織好聽課、評課活動。對於組內的青年教師的開課設想要認真聽取,對其初稿的可操作效能做出客觀的評價,再稿時還對各種細節問題提出忠告。課堂教學結束之後,客觀地評價他這堂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促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起來。

二、“一箇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強化校本教研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學水平。

重視集體備課活動,以公開課為抓手,創備課組特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我們要在抓好自己學、集中學理論學經驗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實踐,所以要始終抓住課堂教學不放鬆,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讓全體教師樹立“向課堂要質量,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信心”的意識。為此要重視集體備課活動,發揮集體的智慧,使教學更合理、更有效。

三、“一個載體”——辦好一份刊物,提升校本教研的文化內涵和品位。

學科教育是浸潤著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思想與思想的共鳴。教師教學創新需要校本教研營造創新氛圍,讓新的時代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校本教研新的時尚,使校本教研成為教師教學創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研究者、作為主人來參與的,帶著疑問與困惑,進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不應該以任何形式、任何權威來壓制教師個人的專業見解。教師是在由社會發展所牽動的教育改革當中,透過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選擇。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對組內教師提出的不同教學觀點和進行的教改嘗試我們力求給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求異,使校本教研成為教學創新的舞臺和學術爭鳴的論壇,使創新精神成為校本教研文化的原色與底蘊。

總之,校本教研建設如能抓好上述三項工程,必然會創設出濃厚的校本教研學術氛圍,使教研活動這一沿襲已久的教師業務學習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教師能有所作為,使校本教研建設得到實化,使教學研究煥發生機與活力,從而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汲取教學精華的重要形式,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