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物流專業的特點
1.高校物流專業的特點
1.1物流學科的交叉性和系統性
物流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而成的新興學科,它的理論與方法是在綜合多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論基礎上形成的。同時,物流學科涉及區域政策法規、物流設施裝置、企業人財物及自身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資訊等七大功能要素等,呈現出很強的系統性。這種系統綜合性還原了學科間本來的聯絡,消除了因學科劃分過細而給學科理論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帶來的影響。
1.2物流學科的實務性和實踐性
物流活動主要包括採購、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運輸、資訊處理等環節,涉及到招標採購、商務談判、倉儲作業、包裝技術、裝卸搬運機械作業、配送設計、交通運輸實務、資訊處理等實務工作。另外,國際物流還涉及到商品檢驗檢疫、保關投保、國際貿易、國際法規等實務工作。物流學科的實務性強,要求物流專業教育的高實踐性。在物流教學中,物流理論和物流實務實踐並重是物流教學的基本要求。
2.對策和建議
2.1嘗試彈性的學習方式。學院倡導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質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就業、成才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更好的條件。具體說,就是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實行彈性學制、採用學分制等學習方式。有的專業,還要根據學生工作、學習的需要,打破白天上課、晚上覆習、週六週日休息的傳統方式,衝破傳統1一16周為理論教學周、期末集中實訓的束縛,甚至取消學期制,按照企業實際工作季節和工作週期安排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實習。
2.2課程設計面向工作過程。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應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以儘可能小的代價獲取儘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識,主要解決“怎麼做”(經驗)和“怎麼做更好”(策略)的問題。這是培養職業型人才的一條主要途徑。例如,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計過程中就應面向物流行業典型的產品服務過程,強調工作過程整體性和崗位工作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對學習進行思考、反饋和分析能力的培養,這一模式符合“以職業行動獲得知識”的心理規律,強調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式來掌握融於實踐行動中的最新知識、技能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以工作任務驅動專業技能訓練和專業知識學習,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始終與具體的職業實踐相對應。構建“崗位—任務”型實踐教學模式,將實際工作中某個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分解成若干個典型工作任務進行針對訓練。具體思路如下:首先,根據經驗將物流管理的崗位進行分析,將某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個典型工作任務(技能),每項任務還可以拆分成更加具體的操作單元。任務分解時要說明各項技能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明確學生應當掌握什麼技能,形成什麼能力;其次,根據具體的操作單元開發相應的學習指導書、學習教材及音像教學資料;最後,在訓練方法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起指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2.3結合院校自身實際,統籌完善校內外實訓建設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實現,資金除了學校自有的以外,還可以透過與企業掛鉤的`方式來籌措,而實驗裝置的配備除了需要資金的支援以外還需要考慮多方面的細節。以物流硬體實驗室為例,先進的立體倉庫也是建立在傳統的出庫、人庫。在庫管理基礎之上的,加強先進實驗裝置投人的同時,要保證基礎性實驗的需要。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特點,可以從校園後勤部門著手,構建校內實驗、實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如校圖書館—供應鏈管理、校車隊—運輸管理、校食堂—流通加工及配送中心、校收發室—快遞業務);建立健全各類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以及模擬公司在內的各類模擬實驗室,以此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產學結合,形成專業實體。透過專業教研室開辦或承包經營實體,建立各類實訓基地。加強校企聯合,建立校外實習或職業能力訓練基地,採取頂崗實習、輪崗實習等,加大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力度。建立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培訓點與考核點,繼續推行“畢業證+職業資格證”雙證書制。
2.4轉變觀念,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的建設。增強師資力量,提升教學水平學校可以多方拓展渠道,從外部選聘有物流實踐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師資隊伍,支援教師接受各種權威有效的專業培訓並採取措施鼓勵相關課程教師到物流企業進行實踐,提高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專業教學水平。透過對專業定位、課程設定、實驗室建設、特色教材編寫、職業資格、師資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進,定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