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機械專業課程方式革新論文

機械專業課程方式革新論文

如今經濟全球化趨勢是我國的產業結構和就業市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機械類產品質量也成了激烈國際競爭的核心,而人才更是在這個激烈競爭市場中取勝的關鍵。而高等教育則肩負著培養未來社會中堅的重任,而且高校畢業的學生也應當要力爭成為社會高層次的人才。處於跨世紀重要歷史時期的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更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則更是重要的內容。現在的機械專業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明顯落後於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際要求,尤其是機械這種極其強調專業基礎堅實性和專業技術適應性的專業,除了需要掌握專業必備的測繪、計算、動手操作、測試和計算機應用等技術外,對於機械領域內的科學發展動向也需要做到了解。因此工程機械專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專業實踐和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的最佳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一、機械專業舊的課程體系以及其侷限性

傳統的機械專業課程體系是以二維設計為平臺,以手工工藝和手工設計為目標而設定的。所以基礎課程設定很有限,專業課程佔據了很大的比重,這種課程模式設定下,會造成培養出的人才在今後發展空間的缺乏,就業渠道也變得不夠廣闊,與現代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尖銳的對立,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和不負責的。另外根據課程體系的內容看,基礎理論所佔的比重很大,對與實際工程的聯絡方面卻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課本章節後的習題也多是服務於學生對本章理論的消化,類比於發達國家工業類專業課程具有很大的差距。在發達國家,工程類專業課以及專業基礎課教材中的例子全部都是工程例項,在課本每個章節後面更是附有了近百個工程例項的習題,著重對學習理論是為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意識的強調。這個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在已經滲透到了各個領域的計算機技術已經是當今任何行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隨著近幾年對機械專業課程的改革,儘管已近向CDA、CAPP、CAM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不過依舊存在諸多不足。比如,《機械繪製圖》課程還只是停留在應用繪圖軟體AutoCAD的輔助繪圖的階段,對於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程式設計繪圖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而《材料力學》課程也僅僅滿足於計算和手工分析,對於應用計算機C語言程式設計解題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這些角度也可以看出,計算機技術其實並沒有真正融入到機械專業課程中,計算機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所佔份額很小。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對機械專業的課程體系從課程的設定、每門課程的內容、教學手段等進行深度改革,培養出具有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瞭解和掌握機械專業最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二、改革機械專業課程體系的措施

1、實施“厚基礎、寬專業、活模組”的`課程模式

所謂的“厚基礎”是指淡化專業意識,多增加一些機械類的基礎課程,以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寬專業”則是指要打破工種間的界限,各工種課程的聯絡和組合要進一步加強,做到不論是在縱向和橫向上都能夠兼顧專業間的配合。要做到“寬專業”可以透過以下做法來實現,首先是對機械課程進行綜合,構建大類專業,一方面將幾類相近的專業的專業基礎進行綜合與統一,一方面將幾個相關的專業或者是相近專業進行綜合和改造,構建大類專業;其次,以市場為導向,對工種的設定進行改革,增強工種的適用性;最後,對教材設定進行改革,更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避免各個課程之間不必要的重複,及時更新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要讓學生有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接受更多的知識。“活模組”是指吸收國外多種課程模式的優點,要以社會和職業的需求為導向,對學生能力有針對性進行培養。“活模組”要體現一個“活”字,首先要專業“活”,按照市場需求靈活變化專業,其次要層次“活”,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第三要課程“活”,高新技術時時發展,也就決定了課程要時時變化,不斷更新,最後要主體“活”,學生可以根據本人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等個性特點以及個人的學習基礎,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課程學制”、“學分制”彈性教學管理模式

如今高校幾乎都已經實行“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模式,不過由於實施的時間還不長,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所以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充分發揮出該制度的優勢。實行“學分制”有利於發掘學生個人的潛能,並且充分體現了主動服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在實施“學分制”的時候,還應當推進課程的模組化,以促進“學分制”的有力實施。“活”是課程模組化的最大特點,課程模組化不僅可以靈活組合,還可以做到相對獨立,單獨考核,透過對課程模組的選擇和組合,組成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案,形成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並透過分段、分模組來完成學業,做到與“學分制”的相輔相成。

3、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佳化師資條件

在對機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某些專業知識偏重對理論的教授,缺乏對實踐環節的教學,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在企業中進修的機會不夠,同時教師的年齡結構也不盡合理,缺乏中青年骨幹教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師對實際操作的能力,教師要多在一些相關企業中多多進修實踐,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以便在對學生進行教授的時候,能夠有效結合相關理論知識深化課堂教學。同時,對師資結構也要加強最佳化,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骨幹教師隊伍。

4、促進計算機技術與機械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

在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中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內容,要從手工繪圖提升到程式設計繪圖。開設三維引數化設計軟體課程,學生透過學習三維軟體設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彌補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實踐操作能力訓練時間的不足。要對機械專業課程進行改革,首先要對舊的專業課程體系的侷限性和不足之處能有了解,避免在改革的過程中走入原有的侷限當中去;然後從構建高效的課程模式,最佳化師資水平,促進計算機技術與課程的有機融合入手,最佳化機械專業課程機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