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視角下微課題研究的實踐策略論文
摘要:
微課題研究對於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抓手,不僅有利於教師知識底蘊的積累和教育思想的昇華,也有利於教育問題的發現和教育經驗的總結和歸納。微課題研究可以透過研究態度、研究基礎、選題、研究框架等方面推進教師專業成長,微課題研究的評價、微課題研究要求等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推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微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微課題研究基礎;微課題選題;微課題研究框架;微課題研究評價;
微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教學間隙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藉助自己教學過程中積累下來的點滴素材對教學體驗和感悟進行的文字總結,是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審視、反思、深化和昇華。微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在微課題研究中,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逐漸清晰化,教師對於教學問題的審視不再是是感性的經驗認知,而是上升到一定高度,這使得教師從經驗型教師逐漸完成到科研型教師的過渡。微課題研究在客觀上會對學校、學生等各方面帶來積極意義,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教師專業成長是微課題研究的基本價值所在,因此,對於微課題研究的實施, 必須要基於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進行審視和推動。
一、微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抓手。
蘇霍姆林斯基說:“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 (指校長)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1]。微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促使教師總結和反思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對於教師專業成長很重要,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對教學經驗進行系統總結。雖然教師認為進行總結反思很有效,但是許多感性的經驗往往都在教師的意識中一閃而過。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經驗的總結大多是在課堂教學的不斷重複中,形成一種模糊、散亂的思想意識,既沒有進行有效整理,也沒有對感性經驗進行“反芻”,這使得教師的教育經驗積累處於一種自發的隨意的積澱狀態,從而使得教師很難透過經驗積累而推動其專業成長達到新的高度。
而在微課題研究中,教師要詮釋自身教學經驗,表達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其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對相關經驗的系統整理和反思。這樣的整理會使得教師把更多的教學經驗積累沉澱下來。另外,在教師對相關經驗的整理過程中,不是單一地對教學經驗進行呈現, 必然會由於思想的碰撞而促成教師思想的昇華,從而使得教師在經驗總結過程中思想水平得到提升。
(二)促進教師梳理和完善教學思路。
教師的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對於教學內容的輸出過程,教學初期,教師主要是按照大綱教學,借鑑別人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更多的是對他人教學經驗照搬,然後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但是,教師的這種教學思路往往並沒有得到清晰的梳理,而是教師的一種慣性思維方式,這使得有些教師雖然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教學,卻仍然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教學思路。而在教師進行微課題研究後,教師必然要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梳理,思考並研究為什麼要這樣教學,這樣教學和其他教學思路相比有什麼優勢等問題,這些會在教師微課題研究中逐漸變得清晰。而這種教學思路的梳理實際上也是教師從隨意教學到有意教學的意識轉變。
(三)幫助教師發現教學問題和不足。
教師是教學實踐的當事人,然而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有的問題相對隱性,如果沒有細緻的思考很難察覺。而在微課題研究中,實際上就是教師把學生情緒、教學語言、課堂預設等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細緻研究,或者是把各種要素聚集在一起探索其中的關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自身當事人的角色中抽離出來,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進行審視,更容易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思路。在發現問題後,教師再找出對應的解決辦法, 這就意味著教師在專業水平方面更進一步[2]。
二、教師專業成長視角下微課題研究的實踐策略。
微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理論水平以及寫作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微課題研究情況不僅可以讓社會、學校、學生受益, 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結合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經驗,微課題要發揮教師專業成長意義, 尤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端正教師專業成長的微課題研究態度。
微課題研究的數量和質量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體現,也可以在理論研究成果回到實踐時,讓學生受益,還能夠透過微課題研究成果讓教師在職稱薪資等方面有所改善,因而,微課題研究不僅僅侷限於具有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教師專業成長意義是微課題研究的根本價值意義,尤為重要,但是諸多意義或效果也使得教師在進行微課題研究時,容易偏離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例如,由於教師微課題研究成果表徵學校教育質量,學校為了彰顯軟實力,往往把微課題研究作為學校展現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從而要求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課題研究量,使微課題研究走向形式化的局面。另外,微課題研究成果是教師評職稱的主要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會為了評上職稱而進行微課題研究,從而使得微課題研究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使得教師的微課題研究會出現言之無物或者湊數量等問題,這些研究不僅會使教師的微課題研究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更難以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3]。功利驅使下的微課題研究是無法深入的,而沒有深入思考的研究也無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從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視角出發,在微課題研究實踐時,首先要端正研究態度,形成以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的微課題研究態度,即教師的微課題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在這種態度下,教師才能靜下心來深入思考課題,投入到課題研究中。而對於這種態度的形成或者端正關鍵在於學校的引導和教師的覺悟提升。學校方面要支援微課題研究,但是更要強調微課題對教師成長的積極意義。教師方面則需要加強學習, 深化自身的研究意識。
(二)以教師的積累增加為微課題研究基礎。
微課題研究是教師從教學活動的一個小切口出發,形成對某個教育問題的深入分析。教師在進行微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必須要能夠發現問題,找到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同時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課題研究有內容。也就是說,微課題研究從表面上看是寫論文,實際是思想、學問、素質和實踐的梳理與提升。有思想的教師才能敏銳地發現有價值的課題,有學問的教師才能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因此, 在推進微課題研究時,要強調教師的積累,使教師的積累作為微課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這樣的積累才能推動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首先,從教師的理論積累來說,教師為了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必然需要進行各種教育理論學習,要關注教育前沿思想,關注教育專家的言論,也需要研讀教育經典著作。在理論積累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
其次,從教師的實踐反思來說,教師的微課題研究實質上就是對教育實踐領域特定問題的'反芻。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需要不斷對各種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反思,才能從中把握規律,找出研究方向。而在這種不斷的實踐反思中,教師對於教育活動認識得更為透徹,也能夠發現教育中的不足,從而在原有教育水平上不斷進步。
最後,從教師的經驗積累來說,微課題研究需要有力的論據來證明,因此,教師不僅需要結合自身的實踐活動,也需要對照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積極參與各種聽課觀摩活動,在教師不斷對他人教學活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總結中,教師的教育思路會更加清晰,也會形成更多的教育方法,這同樣也有益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和進步。由此可見,必須要強調教師微課題研究的積累基礎,只有這樣,教師的微課題研究才能言之有物,也才能透過微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結合教師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微課題選題。
教學實踐的總結和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路徑,因此,在微課題研究中同樣可以透過這一路徑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對於這個問題的實踐主要透過教師的微課題選擇來進行。教育活動牽涉多種要素,教師成長、教案預設、課堂管理、師生溝通、課堂效率等方面都是教師進行微課題研究時的課題選擇範圍, 而教師並不是在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如每個學科教師對於自己的學科課堂教學內容組織都有豐富的實踐,但是,對於其他學科的課堂內容組織並不瞭解。另外,相對於班主任來說,其他學科教師的教育活動涉及到班級管理的內容相對較少。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選擇和自身教學實踐關聯不大的課題,就會使得教師的研究更加困難,且不利於教師對自身的教育活動進行反思,不利於教師對原有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提升。要透過課題選擇加強教師的教學總結和反思,就需要結合教師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微課題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回顧,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有效的總結和反思,才能篩選出合適的課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可以透過相應的課題方向設定,使教師必須結合教育實踐進行課題選擇;另一方面,還可以把提出課題方向要求,如形成經驗總結型論文或者是案例總結型論文等, 使教師的課堂選擇回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另外,還可以透過相應的課題評價引導教師選擇與教學實踐結合緊密的課題。
(四)建構有益教師成長的微課題研究框架。
課堂實踐和微課題研究有一定差別,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但是在進行微課題研究時往往又會覺得無從下手, 從經驗思維到科研思維的轉變實際上也是教師思維方面的轉變和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題研究時,可以建構起一些有益教師成長的微課題研究框架,透過相關框架的建立,使教師直接進入到微課題研究的思維中。這樣,一方面有利於教師微課題研究的開展,另一方面透過不斷地練習和重複,微課題的研究思維便逐漸成為教師的思維習慣。如關於微課題研究中的論文寫作可以劃分為某個方面的教育經驗總結、定案例的分析、教育體驗敘事、教改感悟等,這樣的劃分從整體上形成教師微課題研究論文的基本方向或思路,可以讓教師對微課題研究論文寫作有一個大概的思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把以上各種課題型別論文進行基本的結構劃分,形成相關課題的常規研究方法。
從案例研究論文來說,其還能進行小類劃分,如課題實踐案例、說課案例、課例評析、教育現象引發思考等, 不同型別有不同的實踐模式。例如:課例評析的框架就是先課例後評析;教育敘事案例的框架就是“背景分析+事件評述+反思評述”;某教育現象引發思考的研究框架是教育現象的陳述,然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思考,接著找出有普遍意義、反映本質問題的話題等等。從教育經驗總結來說,就是在教育實踐中,把一些成功的做法、體會上升到一定高度,使之成為條理化的理論總結。在教師套用各種微課題研究框架時, 其自然會把其中問題的思考方法、思考角度等內容內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識中, 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思維、教育方法得到提升或改善。
參考文獻:
[1]陳唐明。微課題研學的內涵、價值與課堂架構[J]。中學數學研究,2016,(1):5—8。
[2]符禮科。微課題研究重在積累[J]。教育科學論壇,2017,(34) 。
[3]蒲藝果。用微課題研究提高青年教師專業素養[J]。廣西教育(教育時政),2017, (1):48—51。
[4]何鋒,對中小學教師教科研現狀與專業發展的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6,(6):3—6。
[5]姚志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重建和教育變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