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經濟轉型期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的內生機制分析論文

經濟轉型期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的內生機制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的提出,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的鋪開,經濟轉型期的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需要與此時的產業結構動態演化程序相適應。在此基礎上的內生機制構建可圍繞著以下幾點進行:依託社會培訓機構強化大學生自我激勵訓練、基於本土化視角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幫扶平臺、校政企間分工協作完善大學生創業知識結構、*府主管部門牽頭下創新風險投資融通模式等四個方面來展開。

關鍵詞:經濟轉型期 大學生 創業能力 內生機制

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的提出,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的鋪開,經濟轉型期的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需要與此時的產業結構動態演化程序相適應,只有在適應了這種產業結構動態演化程序,才能使大學生創業專案能夠融入到各產業發展的範圍經濟效應中來,也才能使大學生在創業中建立起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聚焦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構成要件可知,其主要涉及到創業意識、創業專案選擇、創業專案綜合實施、創業專案實施過程中的控制等多項內容。

1 經濟轉型期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內在要求

1.1 具備產業經濟發展的大局觀

由我國經濟轉型所驅動的產業發展趨勢體現為:以高新技術、高階服務業為代表的結構型別。這就意味著,大學生在開展創業時首先需要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大局上釐清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使最終的創業專案選擇具有產業關聯性和可持續性。因此,這裡的內在要求就體現在:使大學生具有產業經濟發展的大局觀。基於高校教育的職能邊界,在培育大學生大局觀時則更需要依託課堂教育來實現。

1.2 具有聚焦專案選擇的識別力

使大學生具備大局觀能夠提升他們看待創業專案的格局和視野,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合理完成專案選擇。筆者調研發現,部分大學生在開展創業活動時仍存在著眼高手低的問題。因此,這裡的內在要求便體現在:使大學生具有聚焦專案選擇的識別力。其中的關鍵詞為“識別力”,即透過實施差異化策略來選擇創業專案時,需要以自己的資源比較優勢為出發點,進而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完成初始創業專案的識別與選擇。

1.3 具有專案實施管控的責任心

之所以在這裡淡化創業專案的實施管理能力構件在於,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極低的一項重要原因便是,主創人員在專案引領上存在著組織使命感缺失、責任心不足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然會在創業團隊中產生消極因素而影響團隊成員的凝聚力。再者,具體的創業能力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獲得,而對於在校大學生和才畢業大學生而言,針對創業意識的修養則是當前最為重要的。

2 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的內生機制

2.1 自我激勵要件

儘管當代大學生群體已普遍擁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但在目前的家庭教育大環境下,他們仍不具有後天所自發的創業衝動。因此,這裡的內生機制構成要件便是:自我激勵。自我激勵要件的應用主要存在於兩個環節:第一,決定創業時的環節;第二,開展創業時的環節。

2.2 參照系統要件

毫無疑問,我國經濟在市場化改革的程序中並未形成成熟的創業環境,進而難以培育出類似於比爾蓋茨式的肄業生。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即如何使創業大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比較優勢,以及自主決策創業方向。這就需要引入內生機制的另一要件,即參照系統。這裡的參照系統,應被看作為與大學生特質趨近的創業主體。

2.3 專門知識要件

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下的另一個因素便是,諸多大學生並不具備創業所需的專門知識。這裡的專門知識並不完全來自於課堂所學,還應來自於植根於現代商業社會環境中的行為規則。因此,只有使大學生創業群體獲得了必備的創業專門知識,才能使他們的創業自主意識得到充分實現。

2.4 資源獲取要件

創業不僅是一項經濟活動,也是一項整合社會各項資源的活動,如風投資金、社會人脈等。作為大學生創業的硬體,資源獲取要件並不能被普遍認同為內生機制的構成部分,但在我國當前的創業環境下則需要被同行所重視。

3 內生機制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養成模式

3.1 定位於創業能力訓練形成自我激勵

使大學生創業群體形成自我激勵的能力,能夠增強他們的創業決心,也能夠使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克服暫時的挫折。為此,這裡就需要依託創業能力訓練來使他們形成自我激勵的能力。在創業能力訓練中應透過引入案例教學、團隊心理干預、戶外拓展活動等內容,來培育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創業心態。

3.2 定位於構建創業幫扶樹立參照系統

本文聚焦大學生創業,而與社會其他群體創業相區別,大學生創業可以藉助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同學之間的凝聚力,這是社會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但大學生群體仍面臨著社會認知短板,以及對創業所固有的浪漫主義情懷。由此,為他們尋找與之相匹配的創業成功主體,以及建立創業幫扶機制則能強化大學生群體的創業信心。

3.3 定位於校政企間合作植入專門知識

不難知曉,創業所依託的專門知識是跨學科且覆蓋面極廣的,所以單純依靠高校的努力則難以成行。因此,這裡需要建立校政企之間的合作態勢。創業主要需要專案識別、創業專案前期資金融通、團隊管理、預算管理、市場化管理等多個內容模組。由此,高校、*府、企業三方之間應建立起分工協作的工作模式。

3.4 定位於引入風險投資助力資源獲取

經濟轉型對創業所帶來的影響便是,專案品質需要得到顯著提升,這樣才能與高科技產業和高階服務業相關聯。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創業專案在啟動期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為此,在實現資源獲取要件的`能力培養上,*府主管部門則需要為大學生群體搭建風險投資平臺。

4 養成模式驅動下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內生機制

4.1 依託社會培訓機構強化大學生自我激勵訓練

顯然,筆者所在的部門難以承擔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訓任務,高校受制於育人模式也無法搭建起合格的培訓平臺,而企業也無意開展這種具有外部性的工作事項。因此,這裡需要依託社會培訓機構的組織資源力量,來強化大學生的自我激勵訓練。就業部門所要開展的工作是,與社會培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全程跟蹤瞭解機構的培訓方案實施情況。同時,根據創業能力需求的新變化,協同社會培訓機構完善現有的培訓方案。

4.2 基於本土化視角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幫扶平臺

筆者不贊成對大學生創業群體植入具有“高大上”特徵的參照系,而是應基於本土化視角為其搭建創業幫扶平臺。本土化視角具體體現在,應從創業成功的大學畢業生群體中篩選出創業導師,使這些創業導師線上下和線上同步完成對創業團隊的幫扶。聚焦幫扶平臺的搭建問題,即創業導師在開展創業幫扶時應聚焦“精神幫扶”,以及對創業規律認知的幫扶。從而,在突出精神激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者的主觀能動性。

4.3校政企間分工協作完善大學生創業知識結構

一是高校方面應為學生提供創業專案的案例支援,並在專案風險控制和預算管理知識上,對大學生創業群體開展前置性建構;二是*府主管部門則針對畢業大學生的創業需求,為其提供專案孵化平臺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自主獲得創業知識;三是企業方面則可以作為“買方”身份與創業團隊合作,使其創業專案能夠儘快商業化運作,從而增強大學生創業者的專案市場運營知識。

4.4 *府主管部門牽頭下創新風險投資融通模式

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養成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獲得,而制約實踐程序的則主要是資金瓶頸。因此,應在就業部門的牽頭下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風投融通平臺,並在投資者的跟蹤和監管下,倒逼大學生創業者形成使命感和責任心。條件許可的情形下,則可以依託區域*府的公關能力來為域內大學生創業團隊建立資金融通渠道,如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由區域*府背書的金融機構資金注入等。

5 實證討論

5.1 創業意識的課程構建

在內容設計中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透過案例教學來應對。案例內容以知名企業創業者的故事為背景,向學生強調創業中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第二步,引入社會體育專案中的拓展運動,透過開展以團隊為單位的體育活動,來增進他們的團隊意識。

5.2 創業技能的課程構建

無論是真實的創業活動還是操作商務模擬軟體,都將存在團隊成員之間的商討活動。正因如此,90後學生的強個體意識,往往會阻礙商討活動的正常進行。為此,在創業技能課程構建中,應突出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和逆商水平。關於這一點,可以在校本課程建設指導下研究做出。

6 結束語

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的提出,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的鋪開,經濟轉型期的大學生創業能力養成需要與此時的產業結構動態演化程序相適應,只有在適應了這種產業結構動態演化程序,才能使大學生創業專案能夠融入到各產業發展的範圍經濟效應中來,也才能使大學生在創業中建立起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

透過主題討論,在此基礎上的內生機制構建可圍繞著:依託社會培訓機構強化大學生自我激勵訓練、基於本土化視角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幫扶平臺、校政企間分工協作完善大學生創業知識結構、*府主管部門牽頭下創新風險投資融通模式等四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 劉金榮.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主要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2):25- 26.

[2] 金碧華.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發展策略研究——基於賽博(杭州)創業工場的思考[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11- 15.

[3] 楊麗敏.基於“三螺旋”創新理論的高職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路徑研究[J].青年與社會:下,2015(1):56- 57.

[4] 吳志鋒.高校創業孵化狀況研究——基於江門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情況及訴求的調查[J].職業,2012(22):134- 136.

[5] 黃根蘭.經濟轉型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6):222- 224.